淡竹之乡河南洛宁:发展特色产业 农民笑开颜
2013/2/22 9:00:2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洛宁县陈吴乡东寨子村50岁的村民韦停彩没有想到,村子旁那近千亩苍翠茂密的竹林会让城里人频频光顾,且自家开的农家宾馆常常“客满为患”。
“过去都是砍了竹子卖钱,谁想过‘看’竹子也能挣钱。”韦停彩高兴地说,“县里给俺村规划发展为旅游专业村。‘十一’期间,客人到俺家又吃又住,临走再捎些竹子工艺品,俺一天的收入就有700多元。”
在东寨子村,像韦停彩一样,很多农户围绕竹林旅游,开宾馆、办商店、当导游等,忙得不亦乐乎。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洛宁县结合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一村一品种,一村一产业”,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
洛宁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2005年起,洛宁县委、县政府将扶贫、财政、交通、水利、教育等有限的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他 们选择有代表性的30个村进行试点,一方面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注重引导培育特色产业。至今共投入2000多万元,基本解决 了试点村的交通、饮水、危房旧房改造等问题,还使每个村的特色产业有了规模和效益。
在上戈镇,仅苹果一项就占当地村民收入的75%。看着几乎压断树枝的累累硕果,村民杨清亮说:“今年我这2亩多苹果,净收入7万元。”而城郊乡的温庄村,则成了大棚蔬菜和小杂果专业村。村支书杨献儒介绍,靠这两项,村里人均收入就有5000元。
“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要先行。近年来通过'整村推进'发展起来的农村产业,现在都成了洛宁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收入增长了19.8%,农村产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县委书记高维勋说。
采访中发现,蓬勃兴起的新农村建设,让洛宁农民收入在增长,改变着他们传统的生活习惯:告别烟熏火燎,生活做饭用清洁沼气;出行难成为历史,水泥 路通到家门口;院里门外不见了垃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用语、农业科技常识贴在墙上,也挂在农民嘴上;农民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原标题:洛宁:发展特色产业)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田宜龙 2006-10-11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