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中元节的习俗起源,相信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了。传统的中元节习俗,是民间的鬼节,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孟兰盆节三节的融合。
在三节融合之前,民间的过鬼节的习俗与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之间,在精神实质上出现了惊人的相通之处。它们皆是以奉亲、敬养、普渡为主题,佛教盂兰盆会、道教中元节与华夏民间文化礼俗的一致,使它们迅即得到广泛的认同。三者皆指向七月十五,又使民间的鬼月有了成为节日的重要时间契机。
一个节日的确立需要确定一个固定的节期和拥有它特有的节俗,佛、道两教一同确定了七月鬼节的固定节期,佛教盂兰盆会、道教中元节的打醮等仪式活动又成了这一鬼节特有节俗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道教是完全的本土宗教,“中元”这一名词也为民间接受,成为这一节日通行的称呼。
华夏文化与民间信仰有强大的同化作用,不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传自印度的佛教,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适应本土文化的过程。佛教与道教在七月十五的仪式逐渐世俗化,与民间的鬼月俗信和风物渐渐难分难解。从此,中元节成为了一个内涵丰富、节俗丰富多彩的祭亡、祀鬼、解难、赦罪的盛大的华夏民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