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新郑采访时,和当地同志唠嗑,他们戏称:俺新郑也有“港澳新马泰一日游”!别小看我们的“港澳新马泰”,恰恰点缀着新郑各行各业的亮点呢。果真如此吗?记者索性来了个新郑版“港澳新马泰一日游”———
“港”港区经济初长成
来到新郑港区,你没法不被感染:每隔一二十分钟,波音飞机就“憋”足了气或起或降,送走一批海内外客人,又迎来了五湖四海宾朋。
形象的活力感更来自机翼下的新郑空港台商投资区。郑州人消暑的“统一绿茶”就出自第一家在港区投资的台商企业郑州统一企业集团。2002年,新郑凭借新郑国际机场的优势成立了空港台商投资区,截至目前,入区企业项目68个,合同投资总额33.6亿元,工商税收、地区生产总值、工业销售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翻番。
2005年,国务院授予新郑“未来5~10年最具台商投资价值城市”。
“澳”奥星红枣产业化
2005年5月,河南省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司在国际机场工业区安下了新的“桥头堡”,昔日的沙土地上崛起一个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园区全部投产后可消耗红枣12000吨,产值达到18000万元,安排劳动力2000人,出口产品1000吨,创汇达到1000万美元,利税达到3277万元;奥星真正成为全国红枣行业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种最多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展望前景,公司老总石聚彬踌躇满志。
如今,“好想你”已经成为叫响全国的农产品知名品牌。据统计,1993年红枣收购价仅为每斤0.5元,2005年已增加到7元,农民年增收20%。
“新”辛店崛起循环圈
驱车出新郑市区,沿S323省道西行十多公里,用不着看路标你就会知道啥时候进入辛店镇地界:飞架路两侧的“中国瓦乡欢迎你”以及“金星”、“双龙”、“建喜”等知名机制瓦企业的“弓”型醒目广告不时飞入眼帘。
辛店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瓦乡”。目前,全镇已有100条机制瓦生产线,年产机制瓦2亿片,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产品不仅占据全国市场1/4,而且远销俄罗斯、泰国等多个国家。2003年,辛店镇被中国石棉瓦协会授予“中国瓦乡”称号。
“马”马沟领跑新农村
马沟村,位于新郑市最西部,从1995年第一个村民自办企业金龙建材有限公司诞生后,立即“克隆”出鑫龙建材等一大批“龙”字号建材企业,马沟村的工业气息达到顶峰:村里身价数百万元的企业家就有12个,200多名青年不出村上班,当起了“工薪农民”。最近,小小马沟又多了个称号———“全市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
为充分调动妇女和老人的积极性,马沟大力鼓励家庭发展养殖业,全村目前存栏鸡1万多只,猪500多头,基本上实现了在外有钱赚、在家有活干。
“泰”文化投影太清观
按照《新郑县志》的记载,记者“按图索骥”来到观音寺镇太清村探源。遗憾的是,历经千百年风风雨雨,旧时的太清观早已荡然无存,瑟瑟秋风之中,只留下一截残碑记载着千年文化。
太清观只是新郑厚重文化的一朵浪花。黄帝故里、郑韩故城遗址、始祖山等等,文物古迹多得让初来新郑的游客目不暇接。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众多文物“藏在深闺无人知”。如何既保护“国宝”又让“死”文物“活”用?该市文物局的负责人坦言:通过整合,把散落在各处的文化历史“碎片”串起来,整体开发,产生聚合效应,将新郑的宝贝推介出去。(原标题:亮点多多看过来 记者带您领略新郑"港澳新马泰")作者:党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