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龙乡”的中原名城濮阳市,于2月22日在当地举行了“2012濮阳二月二龙文化高端论坛”。濮阳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载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希清出席研讨会。
据了解,濮阳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地灵人杰。20多年前在濮阳县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的珍贵文物蚌塑龙形图案,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因此得名“中华龙乡”。专家们一致认为,龙虎蚌图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是“继1921年发现仰韶村遗址以来,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对探索龙的起源,对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等有关重要问题有不可低估的学术意义”。 不少学者认为,龙作为华夏民族的标志,结合考古发掘与古文献记载,既可说明中原部落大联盟的形成,又可反映早期国家建立的信息。而濮阳西水坡龙虎蚌图及其相伴出土的文化遗存,更为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进人中国文明史的“黎明”期,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证。
刘庆柱说,正如许多考古学者所指出的,濮阳西水坡史前时期堆塑“鳄龙”与三代及其汉唐以后的“龙”更接近,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崇拜的龙是从“鳄龙”发展而来的 。濮阳西水坡的堆塑“龙”的考古发现历史意义在于,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历史上考古发现时代最早、被多学科所公认的“龙”;濮阳西水坡遗址的“龙,”,是华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龙文化”(包括天文、农业等所派生的各种各样“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传基因”;西水坡遗址的“龙”与“虎”的组合出现,一方面支撑了“龙”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极大的“改写”了中国天文学史;西水坡遗址及其出土的“龙”,奠定了濮阳及其所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华夏文化形成与早期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作用与“核心”历史地位。
1995年10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将濮阳命名为”中华龙乡“,进入21世纪,这里每年举行中华龙节,濮阳已成为龙文化的研究基地。(郝放)(原标题:中国濮阳二月二龙文化节高端论坛今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