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暮年横大千——记书法家李乾山
2013/12/10 17:29:5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李乾山,别号大别山农、土丁斋主,勉励自己要像大别山下的农民一样,辛勤的耕耘在书法园地里。
李乾山学书的历程,是一部艰辛曲折的个人奋斗史。1924年农历正月初五,河南固始县石佛店乡盛湖边一个农户家生一男丁,他就是李乾山。父辈世代为农,有耕无读。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但是父母还是意志决绝地送刚满8岁的儿子读私塾,7年后又督促儿子上中学。
在乡村私塾,李乾山先后受业两位清末秀才门下。两位老先生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要求学童全面兼习,既要熟背四书五经,对习字、写诗、作文要求尤高。武中孚老秀才藏书多,夏天天气好时,先生就让学童帮着把藏书搬到外面晾晒。李乾山意外地被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字帖牢牢吸引。老先生很慷慨:喜欢拿去练吧。在先生的悉心指点下,李乾山由始窥书道之精妙。此后的几年里,在固始中学,在潢川联师,有幸得到清末进士何棣伍、书法名家宋建侯、王子敬教诲,书艺大进。
1946年,李乾山顺利考入河南大学。这期间,李乾山得到了古文字、古音韵学家、书法篆刻和书画理论家于安澜教授的面命亲传。大学刚读了一年,李乾山就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自己深深依恋的学府,徒步乞食半月回乡。
贫困、辍学、闭塞,一切的艰难都阻挡不住李乾山矢志攀登书艺的步伐。返乡后,他仍临池不辍,决心走出封闭,向名家求艺。1947年,年轻气盛的他奔赴当时的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叩开当时极负盛名的大书法家、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先生的门,得到大师的热情指点。于老鼓励他应在不失褚字的基础上,写出自己风格,并欣然挥毫,书赠“学古不泥古,学今不作奴”的箴言。李乾山终身奉为圭臬。
1948年11月,李乾山参加了革命,担负地方乡镇领导工作。1952年弃政从教。 1958年被戴上“右派”帽子,劳教四年;1961年返乡,躬耕田亩达20年之久。 坎坷中的李乾山为练习书法,戴过高帽、挂过黑牌、抹过黑脸、游过村街,数次被批斗。然而,李乾山的追求“虽九死其犹未悔”。他订了一份《河南日报》,阅读之后先用淡墨写大字,再写小字,而后又在空隙处写小楷,待写到一片墨黑时就用毛笔蘸清水继续书写,直到把一张报纸写烂,他才舍得扔掉。正是凭着对艺术的执着热爱与追求,他才走过了人生最惨淡的岁月。
1978年,李乾山平反恢复工作;1984年,他迎来了艺术上的春天:第一届中原书法大赛上,李乾山摘取大赛一等奖桂冠。这一年,他60岁。同年,他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任信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李乾山深知艺无止境,他把获奖当做新的开端。花甲高龄的他仍以小学生般虔诚向“当代草圣”林散之等名家拜师求艺,苦心精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92年,他在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中获优秀奖;1995年又以72岁高龄,作品入选六届国展。
李乾山在书法艺术上取法广泛,碑帖兼融,正草隶篆诸体皆控,更精研小楷、行草,笔法老辣。不仅如此,他还不遗余力提携新人,对地方书法艺术队伍的成长壮大做出努力。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在分析“中国书法之乡”固始县书法队伍阵容形成的原因时,予以高度肯定:“固始有一大批书法作者,路子正,水平高,显然与雷云霆、李乾山等老一辈书家的言传身教有密切的关系。”
2009年,李乾山获全国第三届“兰亭奖·教育奖”提名奖。他出任固始县书协主席,极力奖掖提携新人,全县习书之风大盛,一批书法人才脱颖而出,一个县就涌现中国书协会员38人,省书协会员100余人,书法爱好者数以万计,累计有一百多人次在“国展”、“兰亭奖”、“中青展”、“青年展”等全国性大展(赛)中入展获奖。
李乾山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为县图书馆先后累计捐赠40余万元购买图书12000余册。2009年,固始县人民政府授予李乾山先生“终身成就奖”,并正在筹划建设“李乾山书法艺术馆”。
桃李满天下的李乾山,豪情不减,依然高歌“人老笔颓心似禅,愿将血液注新鲜。闲来信手随时写,一任暮年横大千。”作者:王散木(原标题:一任暮年横大千——记书法家李乾山)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时间:201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