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椿铺镇位于商城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东邻灌河,西接潢川,南依鲇鱼山、汪桥,北连鄢岗,属浅山丘陵区,全镇人口5.7万人,现辖30个行政村(街),391个居民组,面积是147.8平方公里。双椿铺镇历史悠久,1995年被原地委行署确定为地区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该镇文化底蕴深厚,是花篮戏、杈伞生存的摇篮。民间艺人刘世巨被省政府命名为商城火绫子传承人,民间艺人付大坤被省政府命名为信阳民歌传承人,民间艺人陈天明被市政府命名为商城花篮戏传承人。
双椿铺的民间艺术以花篮戏为代表,不仅流传的历史较长,而且发展的前景也较为广阔。花篮戏(亦称挑花篮),有唱、帮、念、做四项基本功,包含指功、手功、眼功、扇功、身段功、台步功等内容。因其起腔多“嗨”字,故又称嗨子戏,唱腔板式分为苦嗨子、喜嗨子、平嗨子和花嗨子四种。自出世以来深为广大农民欢迎,人们热情的称它为“庄稼戏”,特别是农村妇女尤为喜爱,称它为“妈妈戏”。花篮戏其初是青年男女上山采花以一问一答为主韵的简单歌词传唱,因其表演形式轻松和谐为越来越多的群众所喜爱,后被民间艺人加以借鉴,不同时代赋予它不同的表演内容。原来是一人挑着花篮,两人分列左右,逐步发展成两到三人挑着花篮。演唱形式上,原来是男女合唱,现为一人唱众人和,唱词唱腔也增加了许多时代特色。
近年来,双椿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本着“农民创造文化,文化造福农民”的宗旨,充分发挥全乡艺人人才较多、创作欲望强烈的优势,积极整合资源,组建了“陈天明花篮戏剧团、刘世巨花篮戏剧团、付大坤花篮戏剧团”,为他们演出提供信息和服务,并与县文化局积极接洽,在艺术创作、唱腔唱词、服装道具上给予了具体指导,使全镇民间艺术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保持和发展这些特色民间文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不仅成立以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的“双椿铺镇民间艺术保护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还在每年初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上具体安排部署,并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民间艺人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况,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2000年以来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深入社区、深入乡村、深入景点,共演出400场,观众人数累计达20万人(次),录制花篮戏光盘100万张,远销鄂豫皖三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06年在河南省第九届戏曲大赛中,该镇陈天明花篮戏剧团、刘世巨花篮戏剧团参加《母女选婿》演出,其中:陈天明、刘世巨获导演奖,有5名演员获表演一等奖。(原标题:花篮戏之乡——商城双椿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