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冶铁遗址群:五大名剑诞生地(2)
2013/12/10 10:51:3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该村一蒋姓村民告诉记者,解放前,有不少人来这里捡铁矿渣治疗黄病(贫血),当地人称这里为铁渣地。邻石门郭村北有一座名为铁山的小山头,山上石、土皆为红色。该山富含铁矿,有一家钢铁企业正在这里采矿炼铁。这位蒋姓村民为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铁山的传说故事,这个故事在当地已流传许久。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倭寇猖獗,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很大损失。为对倭作战,朝廷决定大规模开采“铁山”,加强军备。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明朝廷派陕西总兵杨凸带领兵匠2000人,来到铁山开矿炼铁。但杨将军精于带兵打仗,对炼铁则没有经验,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依然毫无成效,他心中非常焦急。一天夜里,杨将军披着月光在山下巡查,一位白胡子老头告诉他:“要想铁炼成,须有青石熔。”第2天,杨将军就派人到柏庄寨(今舞钢市杨庄乡柏庄村)南山开采青石,按照白胡子老头说的办法,终于炼出了上等好铁。第3年春天,皇上派宦官来督查冶铁进度,宦官想趁此机会发笔横财,没想到杨将军不买他的账。这位宦官因此怀恨在心,回到京城,向朝廷诬陷杨将军渔铁之利,祸国害民,欺瞒朝廷。世宗皇帝闻奏勃然大怒,下令遣散民工,并命锦衣卫速拿杨凸治罪。亲手建起的铁炉拆了,朝夕相伴的兵匠走了,锦衣卫又在一旁如狼似虎地吼叫。杨将军慨叹朝廷昏庸、奸臣当道,致使冶铁大业半途而废,悲愤交加,一头撞死在山顶的巨石上。人们敬仰这位为国尽忠、不惧权贵的杨将军,把他安葬在铁山北坡,并修建一座高大的墓冢,人称“将军墓”。后来,人们又在山顶他撞死的巨石旁修建一座庙,称之为“将军庙”或“铁山庙”。
杨将军常年领兵在外,多年未归故里。他夫人听说他在铁山奉旨炼铁,就带着幼子千里迢迢前来探望。闻知杨将军已为奸佞所害,杨夫人心如刀绞,肝肠寸断,当即昏死过去。被救醒后,她跪在丈夫墓前,哭了三天三夜,于农历三月十八日午时气绝身亡。当地老百姓将她与杨将军合葬在一处,又在“将军庙”旁修建一座“奶奶庙”,并在每年这一天举行庙会,以致哀思。
上世纪50年代,这两座庙不幸被毁。不过,铁山庙会依然作为当地的传统盛会而传承至今,经久不衰,每逢会期,周围不少县、市都有人专门来此赶会。
冶铁遗址价值颇高
如果说历史悠久而又灿烂辉煌的冶铁文化是舞钢市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那么,散落在该市中南部的多个冶铁遗址就是蕴藏着冶铁历史文化瑰宝的宝库了。
龚元亭主任告诉记者,石门郭冶铁遗址是在1984年舞钢市进行第一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在之后的普查中,普查人员又相继发现了许沟冶铁遗址、沟头赵冶铁遗址、翟庄冶铁遗址、尖山冶铁遗址、圪赵冶铁遗址等5个冶铁遗址。舞钢市文物保护部门专门请北京大学文博学院陈建立教授等专家对这些冶铁遗址进行了查勘、测定,专家们最后认定,这些冶铁遗址均为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冶铁遗址,对了解当时的冶铁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9年,为将舞钢冶铁遗址群申报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局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博物院的6位专家再次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专家组认定:舞钢六大冶铁遗址群分布比较集中,面积较大,接近原料、燃料产地,绝大多数遗址靠近河流和古道路,水源、交通便利;这里冶铁业始于战国,盛于汉,滞于晋,唐以后又有恢复,一直延续至明、清,有2000多年的冶铁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根据史书记载,舞钢市辖境,春秋为柏子国,公元前531年左右被楚所灭,楚国在此铸剑,秦灭楚后在此建立军事工业基地,《战国策》所列的8个名剑产地其中有5个就产在这里,这里的冶铁遗址,不仅具有重要的冶金技术史价值,而且具有军工技术史的价值,代表着当时战国冶金技术的最高水平。记者:王桂星 (原标题:舞钢冶铁遗址群:五大名剑诞生地)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平顶山晚报 时间:2013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