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女娲文化 打造文化强镇
2013/12/7 10:48:5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片
济源市邵原镇围绕打造“沿边文化名镇”目标,积极推进文化立镇战略,2002年以来,该镇专门成立邵州文化研究会,镇党委、政府每年投入专项资金,挖掘和保护各种文化资源。发现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北寨抗日干训旧址、泰和古钟、秦家大院、南窑古宅、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青铜器件等文物100余个。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等神话在这里流传甚广。由于这种一地多神话的特点,邵原也被专家称为“神话连续剧”,其中以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在此流传最为集中、影响最大。邵原镇作为女娲文化的发祥地,如何将之转化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撑?党委政府站在全国大文化的高度审时度势,立足镇情找优势、抓精品、树品牌,实现了以女娲文化激活文化软实力的目标。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女娲庙遗址的保护和女娲文化的挖掘整理,组织成立了邵州文化教育研究会,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女娲文化研讨会”,邀请3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邵原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产生了一大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文章。
为打造女娲文化名片,该镇对女娲庙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规划,大力实施道路修建、修复始祖庙等工程建设。组织编纂了《《邵州历史文化》》、《华夏创世说》(上、下)、)、《古邵州——中华创世神话原发地考》、《守望华夏开天史园》,搜集整理出一批《中华创世神话园民歌》和《女娲民间故事选编》并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强文化遗存遗迹利用,从全镇范围内搜集口头传说、民间习俗等丰富的文化遗存,和以娃娃崖、五色石为代表的大量地质遗迹300余处,为女娲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经过数十位海内外民俗学家多次考察论证,专家认为:女娲故事所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在邵原都可以找到它的契合点。发生在邵原地区以中华创世文化为核心的女娲补天系列神话,涉及的文化内涵广博深厚,从宇宙学、地缘学、季候学、文化地理学到人类学、考古学、古神话学以及风情民俗学等,无所不包,堪称我国史前文化的一个缩影。
女娲故里声名鹊起,女娲文化魅力四射,为打造“沿边文化名镇”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铸造女娲品牌,激活发展引擎。
邵原镇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基地女娲补天镇标广场,投资300万元实施了女娲广场二期工程。以邵原历史文化、女娲神话等为主要内容,编写了乡土教材《解读邵原》(上、中、下),对青少年开展教育。编制了《河南省济源市中华创世文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先后筹资3000余万元用于女娲神话核心区小沟背景区开发,对女娲神话自然、文化遗存和神话原型物五色石、鳌背山、娃娃崖等进行开发、保护,在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使女娲神话得到进一步传播。为切实抢救保护女娲神话这一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打造女娲文化品牌,邵原镇积极申报“中国女娲神话之乡”,成立了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省内专家反复进行论证,多次赴省、赴京进行申报;2006年,经中国民间文化之乡评审考察团对邵原镇进行实地考察;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正式命名邵原镇为“中国女娲神话之乡”。 “中国女娲神话之乡”申报成功,大大推动了其它文化资源的发展,2007年邵原创世神话群被收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收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博大精深的女娲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其遗存形式和传承方式多种多样,只有完整、准确地加以继承和发扬,不断升级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在现实磨合中焕发青春活力。为此,党委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镇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实施以文化强政治、促经济、保稳定、惠民生的大文化发展战略,推行各具特色的“文化套餐”,激活了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引擎。镇上成立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下设群众艺术团、作家、音乐、棋艺等8个群团组织,深入基层挖掘整理生态文化、民间文化、民居文化、曲艺文化、手工制作文化、饮食文化等,依托书画笔会、摄影展览、曲艺展演等载体和形式,写、说、唱、演、舞各显神通,使女娲文化派生、继承和发展的文化现象大放异彩。
让女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浸润古邵大地,这是邵原镇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矢志追求的目标。逐年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了以镇女娲文化广场为龙头、以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民俗文化村为基础的多层次、多体制的群众文化网络;开展“文化四进”活动,让女娲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传播文化精髓,营造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女娲民歌演唱大赛、建立农耕文化园、建立完善民间文化艺术体系等形式,不断发掘女娲文化底蕴,展示女娲文化内涵,助推生态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邵原镇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