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山水舞钢 文化名城——舞钢市申报“中国水灯文化之城”纪实

2013/8/21 15:59:09 点击数: 【字体:


     近年来,舞钢市非常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文化强市”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号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文化强市”的理念,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营造文化氛围,把文化资源大市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市。提出要运用现代经营理念深度开发和保护各种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和丰富文化产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品牌,提升舞钢市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此,舞钢市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继2010年舞钢市向中国民协申报“中国冶铁文化之都”成功之后,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要把水灯文化的挖掘、研究、整理和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力争在年内申报并被中国民协命名为 “中国水灯文化之城”。

     经过文化、旅游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办)的挖掘、研究和整理,6月下旬,舞钢市分别迎来了省民协和中国民协的初验。作为分管领导,笔者有幸全程参与,陪同各位省级、国家级民俗专家、学者,采取实地察看、查阅史料、座谈研讨、听取汇报等方式,全面细致地了解了舞钢水灯文化习俗的起源、沿革、传承与发展。尤其是聆听了专家学者的精辟分析、意见建议后,深感受益匪浅。

     舞钢市山水秀美,总面积646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是一座充满青春活力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处在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北有河洛文化,南有楚文化,是两大文化的交汇地区,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兼容吸纳了南北文化的精华,结合本地民风习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成分,文化氛围异常丰厚、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春秋柏国古城遗址、战国冶铁遗址等古遗址250多处。

     独具地域特色的水灯文化,是舞钢历史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追溯历史,舞钢水灯文化可谓历史久远,应起源于放河灯民俗。原始社会,因限于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较长时间,人们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从大量出土文物可知,我国远古时期就有了崇拜灯火的习俗,将灯火作为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渔猎、农耕时期,人们每逢出海下湖、祈风求雨,均制作河灯,祭祀神灵、许愿祈福。河灯的出现,是将祭祀的灯火从神庙请出,引向大地江河原野。

     从舞钢本地广为流传的《放水灯祈福国泰民安,谢禹王助民斩妖除怪》等民间传说看,放水灯可追溯到大禹时代。另据考证: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崇尚佛教,倡导僧人放河灯,慢慢传入民间,逐渐形成放河灯习俗。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自发在境内的甘江河、贾岗河、滚河、袁门河等处举行放水灯仪式,百姓们托着写下心愿的水灯,念诵祷告词,下水至膝盖处,将灯放入水中慢慢推出,让水灯随波而去,祈求消灾消难、逢凶化吉,家业兴旺、国运昌隆。

     舞钢市因境内河流众多,处处坑塘,因此水灯文化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基础,放水灯的风俗在全市13个乡(镇、街道)普遍存在。

     铁山乡、枣林镇附近十多个村庄均会扎制鱼灯,武功乡范庄村许多村民会扎制云彩蝴蝶灯,刁沟村村民扎制的鳄鱼灯,田岗村村民扎制的龙灯,曹集村老艺人曹沂川会扎制走马灯,武功乡刘庄村、大程庄等村及尹集镇、杨庄乡的一些乡村,现在还有扎制蛤蟆灯的民间艺人,很多灯能跳能动,活灵活现,深受群众喜爱。

     在制作技艺上,材料一般选用木、竹、高粱、麦秸等为骨架,各色彩纸裱糊涂绘,但工艺、形状各不相同。最普通的是用萝卜、红薯等刻成碗状,在灯碗里倒上豆油,再用棉花搓成灯蕊,制作成最简单的漂流灯。

     舞钢市的放河灯时间为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市内的大河小塘,都漂流着小小的河灯,各式各样、千姿百态。此风俗代代传承下来,成为舞钢市的一大文化特色。中秋节既是家人团圆的日子,也是丰收的季节,本地人选在此日放河灯有几种意愿:一是为了祭奠月神,本地人又叫愿月;二是招回先人的灵魂,回家团圆;三是祭河神——龙王,庆贺丰收。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放灯者个人意愿的表达,如青年男女放河灯是为了祈求婚姻幸福美满,父母放河灯是为了祈求子女平安,子女放河灯是为了祈求父母的安康,也有求财、求官的,现代还有为了祈求子女成龙成凤等等,不一而足。当地乡村还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他们认为八月十五吃了月饼,放河灯,杀了鞑子,保平安,这是他们的美好愿望。

     在民间,还有《跟水灯》、《谢神龙》、《避祸灾、敬河神》、《禹王助民斩妖除怪》很多童谣谚语、故事传说和社火灯歌等代代相传。

     舞钢市的水灯文化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生生不息,从放河灯开始,不断丰富传延,直至现在做成大型景观水灯供人们观赏游览。在传承中,既有世代大众相传,也有家族秘传,其传承谱系清晰可循。

     武功乡范庄村云彩蝴蝶灯的传承是家族世代相传,自明朝传承至今,已历十七代,如今还成立了“云彩蝴蝶花灯舞制作、舞蹈传习所”,传授乡里10岁左右的孩子学习此项技艺。

     铁山乡找子营村鱼灯花社舞也是家族祖传下来的,后来在全村普及开来,以后又延伸到其他乡镇村庄,自清朝传承至今,已历十代,现在附近村庄还有许多人会此项技艺。

     其实,放河灯习俗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但时间、习俗、方式等各不相同。舞钢水灯文化与各地相比,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在时间上,一般地域放河灯集中在每年正月十六、二月二、五月端午、七月十五等时间,但舞钢市放河灯时间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二是从习俗上说,远古祭祀、祈祷、招魂的形式虽仍有存在,但逐渐淡化,而表达许愿祈福的习俗日盛;三是衍生了鱼灯舞、云彩灯等众多的精品传统文化;四是在发展创新上,舞钢水灯节形式新颖、独具特色,已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稀有景观和主题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为确保申报中国水灯文化之城活动有效开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舞钢市申报中国水灯文化之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舞钢市申报中国水灯文化之城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方向、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相继完成了摸底清查、资料整理等工作。通过普查,发现舞钢市境域13个乡镇、街道放水灯的习俗普遍存在,虽渊源、传说不一而同,但主要内涵基本相同,有敬河神,敬月神,敬龙王,祭祀先人,祈福许愿风调雨顺、亲人安康、家族兴旺等。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水灯文化的分布、发展、传承等基本情况,为下步整理、研究、传承、宣传、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普查,铁山乡找子营村的鱼灯花社舞和武功范庄村云彩蝴蝶灯历史久远、形式独特、传承连续,极具本土气息。目前,已制订了十年保护计划,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扶持和保护,二者分别进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1年,舞钢市委、市政府依托本地水灯文化和城水相依的优势,中秋节期间在龙泉湖举办了首届舞钢水灯节。主要形式是把民间流传的各色水灯结合现代工艺制作成大型水灯进行展示,同时民众依照习俗放起了漂流灯、孔明灯,湖岸上鱼灯舞、蝴蝶云彩灯、舞龙舞狮等社火各显神通,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项大型水上景观灯展示节庆活动在舞钢和周边城市引起了巨大轰动,被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予以报道。舞钢水灯节连年持续举办,至今已举办十届,举办时间为每年中秋节至次年元宵节,配套以大型文艺演出、燃放烟火、民俗表演、书画奇石根艺摄影展等文化娱乐活动,特别是大型水灯这种民俗展示,全国独树一帜,极富特色。   

     2010年,第十届“舞钢水灯节”提升为省级节庆活动,由省旅游局和平顶山市政府共同主办,舞钢市委、市政府承办。开幕当晚,前来观灯的游客就达十余万人,仅国庆节假期,有近80万游客来舞钢观灯、放灯、旅游、度假,成为舞钢推介特色风光、展示旅游形象、搭建交流平台、打造旅游品牌、促进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舞钢乃至平顶山旅游业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舞钢水灯节的蓬勃发展,水灯的制作方法也有很大改进,它广泛吸收中华彩灯传统及现代制作工艺,采用钢架结构,丝架造型,彩色绸缎分色裱糊,部分喷绘饰面,配以霓虹灯、满天星、LED等新型光源,体量也扩展到500平方米以上,艺术性和观赏性大大提升。

     水灯,从祭祀祈祷到许愿祈福,直到演变成为如今赏心悦目欢度良宵的文化旅游项目,见证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舞钢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从渔猎农耕到现代文明,水灯文化如何传承发展,这也是一种创新的尝试。

     为加强水灯文化的保护管理,舞钢市已申请注册“舞钢水灯节”商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已正式受理,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同时,舞钢水灯节已申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审核,认定舞钢水灯节为“连续举办水上景观灯展示届数最多的活动”,并颁发了证书。

     接下来,舞钢市还将申请成立“中国水灯文化研究中心”,计划设立水灯文化博物馆,收集、研究、展示国内各地各类灯盏,记录、开发、保护相关制作技艺,扶持传承民间表演活动,把中国水灯文化高档次、高标准地进行规划、保护和管理,不断增加投入,丰富内涵,传承发扬,使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现实文化生产力,打响“舞钢水灯节”这个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弘扬水灯文化,传承文化记忆,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创新,赋予水灯文化更深更强的生命力,把舞钢建设成为中原大地上最具魅力的水灯文化精品城市,进而促进文化繁荣,实现经济发展。(王忠锋)(原标题:山水舞钢  文化名城——舞钢市申报“中国水灯文化之城”纪实)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哈密政府网(2011-06-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