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茶可道,非常道——信阳茶道的情礼艺

2013/8/20 16:48:36 点击数: 【字体:


    “喝茶是一种仪式”这句话虽不知出自谁人之口,却也使口干舌燥欲豪饮者心升肃穆,忘却了干渴,平心静气的端坐,以求清香入境。

    茶叶1100多年前由遣唐使传入东洋,当时正是日本全面学习中国大陆文明的时期,茶是舶来品,珍贵且新奇,请人喝茶无异于摆阔。贵族家里有几斤茶叶,那就是身份财富的象征。

    日本人对茶的敬重体现了大和民族的个性。日本织丰时代茶师千利休发明了传饮法,就是一碗茶端上来,不管有多少人,都必须从碗的同一位置喝茶,传到最后一人要正好喝完。这种喝法令与会的武士们有些歃血为盟的感觉,武士都很重视尊严,座位靠后的人若喝不到,难免械斗,更有甚者切腹自杀,血溅当场。

    后来日本人把禅的内涵注入到饮茶之中,谓之茶道。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闲来邀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提出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被日本人奉为茶道的真谛。

    但茶道之源在中国。

    信阳茶道之——情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人说,中国人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这话颇有些道理。

    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要在明心中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静,避世超尘;儒家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其实这种表面的区别却有包含中国人的精神内涵,那就是“平静、和谐”。

    信阳地处中原腹地,信阳人种植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商代。到唐朝,信阳的茶叶就成为敬奉皇帝的贡品。史书记载,“本山产茶甚古,唐地理志义阳土贡品有茶。”义阳就是现在的信阳。传说,武则天患病,御医开出药方用信阳茶为引,药到病除,这位中国绝代女皇心中大悦,赐黄金白银在茶山车云山修建一座千佛塔,以镇妖孽,保茶乡一方平安。
有茶自然有道。

    人在信阳,无论各色人等,朝野雅俗,几乎人人皆有嗜茶之好。人称茶为“国饮”,这个称谓无疑把喝茶上升到了一个神圣的高度。但在信阳人看来,喝茶就是一种习俗。没有了信阳毛尖清新的芳香,就没有当地人恬静优雅的生活。有人文学者探讨信阳的民风民俗,研究了许久,才发现信阳人的文化都融入在芳香的毛尖茶水之中。

    信阳有当地特有的茶饮文化,我们姑且谓之“申城茶道”。

    有朋自远方来,必先上茶,不上茶就显示不出主人的热情,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如果客人不饮茶,主人便会觉得对方嫌弃自己招待不周,感到手足无措、言语不畅。如果来客是位烟君子倒还好,若不会抽烟便更觉无趣。在信阳,不倒茶意味着逐客,客人阻止倒茶或续茶,则表示片刻即走。往往是一杯热茶捧着,亲朋好友的叙谈才亲密无间,气氛融洽。

    茶成了好客的信阳人交友的重要形式,如同某些地区朋友相聚必要饮酒一样。客人来请喝茶,客人走了要送茶,对遥远的友人,信阳人还喜欢寄一包新茗送情谊。茶,在信阳友情的锦缎上,犹如织锦的金梭,往返穿行,运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厚义。

    信阳在喝茶上十分讲究,极儒雅,极繁文缛节,贵族气十足。在信阳以茶敬客,敬客的茶要好,沏茶的水要好,茶具旧时多用茶壶,先泡茶后倒茶水,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用茶杯直接泡茶,否则视为不大方、失礼。茶具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沸水要落了滚才可沏茶。杯中放了茶叶,注入浅水,但并不饮,而是倒去浮沫再注水,这叫“洗茶”。经过了这番洗,茶方可饮。送给客人的茶水不是十足的满杯,而是七成满,俗称“茶七酒八”。茶杯是绝对不可盖的,这既不同于北京的盖碗茶,更不同于闽南的功夫茶。

    信阳人饮茶无论城乡都讲究一个观赏美,客人到来,一溜十几个玻璃杯亮晶晶排开,依次放入茶叶后要注入浅水洗茶,而后再一一斟满,一杯杯捧到客人手上。

    如果你有一天真的来到信阳人家,看到主人不厌其烦地为你做着这一切,当你捧起杯来,但见杯中绿叶徐徐而落,一枪一旗渐次展开,茶汁莹绿剔透,犹如人捧了块芳香四溢的翡翠时,你会觉得有这样的茶喝着,就是给个神仙你都不愿去做的。

    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不断打量客人杯中茶水的存量,如果喝去一半,就会及时续茶,使茶汤浓度保持一致,水温适宜。到信阳作客,饮茶应慢饮细啜,边谈边饮,不可狂饮暴喝。客人喝足,倒掉残茶,即示意不再饮用,否则,主人还会给客人续茶。

    茶将茶乡人的朴拙纯厚天长地久地浇灌在山乡村岭,茶已与信阳人血脉、魂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那清纯简洁、内涵丰富、苦中有甜、甘味无穷的品性正是茶乡人所崇尚的精神品格。信阳人又把浓浓的友情泡在这酽酽的茶汁里,款待四海友人,八方宾朋。

    早春三月,谷雨前后,豫南山乡的万亩茶园新芽吐翠,生机盎然,山山坳坳绿得那么博大,那么纯净,那是信阳茶农孕育了千百个日日夜夜的真情和汗水,八万个芽叶才能采摘出一斤优质毛尖茶,信阳茶是最浓缩的爱,最凝练的情!

    信阳茶道之——礼

    信阳人,不仅客人登门要以茶敬客,真诚恭谨,绝无懈怠,而且亲朋好友之间的往来,也多以茶为礼,馈赠酬和,绝不疏忽。这是信阳流传了千百年的纯朴习俗。

    信阳民间,逢年过节或日常拜亲访友,虽然包装简陋,却是他们亲情和友情的真诚传递。友人,特别是来自远方的好友,短暂的欢聚之后,临别之时意犹未尽,以自产的茶叶为赠,不仅是友情的展现,也是对友人深深的祝福。

    赴外地看望多年未见的好友同窗,战友同事,一包信阳毛尖必不可少。送茶表达的不仅仅是浓浓的故乡情和同窗情,还有互相的思念和永不褪色的友谊。在外地学习工作的信阳人从故乡归来,也总不忘带点上好的信阳茶,赠同学、同事,或沏上一壶,与友人细啜慢品,清谈阔论,讲述和抒发的是信阳人纯朴的情怀。

    简单而质朴的茶,成为友谊的厚重载体,无须寒暄,就能表达出浓浓的情意。在信阳人眼里,茶是不媚不俗的天然礼品,简朴厚重、天然率真,而又饱含真情。把它赠与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最尊重的长辈,不显士气寒磣,卑微不尊。茶是无价的,它的纯洁和清雅,是洋酒和咖啡不可比拟的。茶作为礼品是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它体现着默默的感激、尊重和纯朴无暇的友情;朋友之间、知己之间,它是赤诚的袒露和无尽的深情。

    更难能可贵的是,茶是尚未被世俗所污染的礼物,茶的淡泊、纯净、高洁的本性,是启发人们修身悟道、追求完美的楷模。君子之交淡如水,缕缕茶丝有浓酽。以茶为礼的风习,也就成了信阳经久不衰、历久愈浓的茶俗。

    信阳茶道之——艺

    信阳人喝信阳毛尖茶不用壶和盖碗冲泡,而用玻璃杯冲泡,借鉴功夫茶的紫砂壶冲泡法、玻璃壶冲泡法及盖碗冲泡法。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在1982年专门创办了茶学专业。2001年该校还专门成立了学生茶艺表演队, 根据信阳饮茶习俗,结合信阳毛尖茶的特点,在实用性基础上融合表演的艺术性、品茶的闲适性,借鉴他人的经验,创编了一套玻璃杯冲泡法“信阳毛尖茶艺”。

    茶艺表演所用器具很是讲究,用于盛放茶具的叫做茶船,还可以用来接水。茶船上载着的是晶莹剔透、明镜如水的玻璃茶具。

    用来保温或增温,叫做随手泡。因为不同的茶叶对水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茶匙则是用来取干茶和观赏茶叶的器具,为了保持茶叶古色古香的韵味,茶匙则通常是用竹子做成的。泡茶自然还要准备一块儿茶巾,用以擦干水和茶汁。展现出茶艺的精致典雅。

    茶艺的展示十分讲究,茶艺小姐要先用茶则从茶盒中取出毛尖置于赏茶盘中,以供品茶之人鉴赏。信阳毛尖是以鲜嫩茶芽为原料,具有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的外形,是绿茶中的珍品。

    玻璃杯是现代人饮茶偏好的器皿,用玻璃杯泡茶、欣赏名茶,其茶的茶汤姿色历历在目,能让人清清楚楚地看到杯中世界。茶艺小姐泡茶之前先要用清水洗手,然后轻轻握起倒置的玻璃杯,优雅地转动手腕使杯口朝天放在案上。而后就要在茶杯中冲入适量开水,清洁茶杯,随后将水倒出,这一道工序是为了清洁茶具。茶是圣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使饮茶者更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因为好茶独得天地之精华,洗尽凡间尘埃。

    茶叶的用量是极为讲究的,每杯中大约只能投放3克。信阳毛尖滋味讲究香醇浓厚,入乡随俗的说法就是:粗茶细喝、细茶粗喝。好茶投放量较多,投茶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一投入,不违背茶圣洁的物性,以祈求茶水给人带来更多的幸福。

    沏茶首先要“初泡”。就是轻轻地将水沿杯子周边旋转着冲入,注入量约占杯容量的1/4~1/3,浸润时间20~60秒,目的使黄芽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的析出。这一招叫做“回旋注水法”,这样可以欣赏到碧绿的茶叶在清水杯中上下旋转,很是好看。这一遍注水并非为了饮茶,而是为了浸润茶芽。信阳人喝茶讲究“头道水,二道茶”,为了更清洁卫生,要把第一道茶倒掉,因此这又叫洗茶。浸润的茶芽已散发出缕缕的茶香,信阳毛尖以清香的花果香型而深受品茶爱好者的喜爱,俗称:鸦雀嘴、板栗香、绿豆汤。洗茶礼毕,茶艺小姐要提举随手泡将水注入杯内,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 喻意对客人的三次鞠躬。提壶高冲的同时,可观赏到新绿的茶芽翩翩起舞的仙姿,又可领略茶姑娘的风韵。

    然后茶艺小姐用壶盖轻轻拂去茶汤表面泡沫,再将壶中茶水迅速倒入茶盅内使茶汤分离、浓淡均匀。片刻之功,茶叶落下。携新绿一杯,宾客共赏,评信阳毛尖之色、香、味,闻之香高馥郁、清爽沁入鼻息,观其芽尖碧绿,轻舒漫卷水底,品来绒毫细微,凭虚凌波于水面。

    客人品茶采用“三龙护鼎”式端杯手法,可先观汤色之匀雅,汤色嫩绿明亮,然后品滋味之韵喉,分三口品下这杯好茶。先润唇—柔软含香,再润舌—鲜醇清香,后润喉,三口品下,回喉甘甜,喉润甘滑鲜爽,真可谓此香只应天上有。(原标题:茶可道,非常道——信阳茶道的情礼艺)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网(2013-07-09)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信阳:茶香倾城 一叶嫩芽品茶道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