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许昌:三国文化之乡(2)

2013/8/16 11:12:04 点击数: 【字体:



  张潘娘娘冢的传说

  张潘西边有个大冢子,传说是三国时汉献帝的张娘娘和潘娘娘的墓。

  张娘娘和潘娘娘是一个村的姑娘,她们心底善良,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一年闹灾荒,人们没粮食吃,只好采桑葚儿充饥。一天,两位女子一同去采桑葚儿,避难的献帝刚好走到这里,见她们在采桑葚儿,就问她们有啥用,两个女子说可以充饥。献帝正饿得慌,就向她们要几颗尝尝。二女子见这个过路的饿得面黄肌瘦,很同情他,就把篮子里的桑葚儿尽着他吃,临走还让他捎许多路上吃。后来献帝大难过去,又回到朝中,经常想起那两个在自己落难时帮过他的女子,就叫地方官寻找,然后把她俩召进宫,让她俩教宫女们在御花园里栽桑养蚕。一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在御花园的河边玩时,不幸掉入河中,恰好被这两个女子看见,急忙跳进河里救孩子,最后她俩都淹死了。献帝把她俩葬到张潘西边,垒了两个大冢子,并封她俩为娘娘。

  枣祗说媒

  曹操有个小姑,都三十出头了还没找着婆家,因为她长得黑麻溜丑,人家背后都叫她麻妮。这天,一个叫枣祗的人,要求见曹丞相。枣祗见了丞相,说明了来意,原来他是给曹姑说媒的。枣祗告诉曹操,许都城北有个叫迷瞪的青年,长得很漂亮,也很会说话,就是家里有些穷,只有三十亩地,东地凉快(两块),西地凉快(两块),莲花河滩凉快(两块)……不知丞相愿意不愿意。曹操这时心里正为讨伐吕布的事犯愁呢,就含含糊糊地答应了。

  曹姑出嫁,曹操少不了陪送很多贵重嫁妆,不必细说。曹姑三天回门,哭哭啼啼地向曹操诉苦,说媒人全是骗他的,迷瞪家徒四壁,连一分地也没有!枣祗立刻被传进丞相府,曹操厉声喝道:“大胆刁民,你可知罪?”枣祗说:“我无罪。我当时说迷瞪家有三十亩地,东地凉快,西地凉快,莲花河滩凉快,不是两块,你听错了。”“你犯了欺君之罪,还强词夺理,快把他推出去斩首!”刀斧手一拥而上,这时曹操却放声大笑说:“眼下我留你一条活路,并非你无罪,而是看你是个人才,你用啥来报效社稷?”枣祗不禁泪如泉涌,哭着说:“眼下战乱四起,民不聊生,饥死者不计其数。迷瞪本也是个世宦之家,父亲死于战乱之中,从此便家道中落。如果再这样下去,军队无粮,国将难保,丞相思贤若渴,何不组织灾民垦荒屯田,奖励百姓多多耕织,这样方可国泰民安。”曹操听后可高兴了,说此事非小,我再和大臣们议议。最后考虑再三,认为这个办法确实可行,很快便颁布了屯田令。

  呼佗村

  三国时,曹操的家乡安微亳州出了神医,名叫华佗。后来,华佗来到许昌一带行医。他医术高明,史书称其“治病手脉之候,其验如神”,就是说手到病除。曹操想了好多办法要把他长期留在身边,可华佗就是不答应。一天,他以妻子患病为由返回亳州,一去不回头。

  曹操派人去亳州华佗家察看,发现华佗妻子根本就没病,这下惹怒了曹操,当即派人把他抓回来,监禁在许都狱中(今许昌东北隅,后人称为“华佗角”)。华佗被曹操抓走后,他妻子云卿为丈夫的安危担忧,在家坐卧不安,就与女儿结伴,千里迢迢、风尘仆仆赶往许都寻找丈夫。一天,母女俩走到许都城北四十里的白马坡,向村民打听华佗的下落。当村民得知眼前这母女就是华佗的妻子时,无不失声痛哭。村民告诉她,华佗被曹操囚禁,在狱中被砍掉一只右脚和一只左臂。狱卒梁亭见状,决心救他逃走,备了一只小船,让他沿汝南江逆水而上,避开追兵逃命。不料,当船行到白马坡时,华佗因流血过多而死。成千群众闻讯赶来,悲痛万分,把他埋在村头。好心的村民把华佗的妻女带到华佗墓前,华佗妻子伏在华佗墓上痛哭不已,最后竟哭死在墓旁。从此白马坡改名为“哭佗村”。后来,因为哭字不吉利,人们又改称“呼佗村”。

  华佗槐

  许昌县张潘乡营王村头,长着一棵已有一千多年的古槐树,俗称华佗槐。建安五年,营王村流行瘟疫,凡是传染上的人,就发高烧不止,头痛、恶心、呕吐、咳嗽。当时少医缺药,疫情越来越严重,有的人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在这生死关头,神医华佗由许都步行来到营王村,给大家防疫治病。由于村上患病的人多,无法逐一登门,只好在这棵大槐树下,设医摊与大家诊病。一时间,村上的病人云集在槐树下,求华佗看病。华佗对来的病人逐人诊脉、观察五官、看气色查病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流行性伤寒病。他说要想治好病,必须除寒消炎,并告诉大家“槐树是个宝,槐叶槐皮槐豆离不了,煎汤喝了病就好。”华佗一走,大家纷纷爬到这棵槐树上采槐叶、摘槐豆。数月后,凡是喝了槐叶汤和槐豆茶,吃了槐油炸饼的病人,病都好了。槐树能治病的消息很快传遍十里八村,附近的人们都到这棵槐树下烧香祈祷,取药治病。说来也奇,这棵老槐树身上渐渐长出一个大包,像人头一样,五官分明,有鼻子有眼有嘴,颇似华佗。后来,在头像下边又长出一枝,这一枝又分出五个小杈,活像一只巨手。远远望去,就像华佗坐在那里给人诊病。“华佗槐”由此而得名,在群众中叫开了。

  三请荀彧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成为千古美谈。其实早在刘备之前,曹操已有“三顾”之举,不过他请的不是诸葛亮,而是许昌的荀彧。东汉末年,曹操的兵马在山东壮大起来后,他瞧着兵多将广的阵势,满心欢喜。可是他渐渐觉察到,只有能冲锋陷阵的将士不行,还须有才智超群的智能之士出谋划策。可是到哪里找这样的人呢?他一拍额头,上了泰山,请教老和尚去了。

  泰山有一高僧叫明镜,听了曹操的意思,啥也没说,给了他一个锦囊,上写“遇怒则拆”四字。曹操也没多问,揣好锦囊下了山。不久,曹操率大军进入中原。经过许昌时,他觉得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就命大军安营扎寨。他把中军帐设在许昌城北门外的一个庙里,号令士兵不得骚扰地方。可他没想到不少新招来的士兵野性未改,连他的堂弟曹仁也在背地里带兵抢掠商家和百姓。一时间,许昌城被闹得鸡飞狗跳,百姓惶惶不安。而曹操却蒙在鼓里,全不知晓。这天,曹仁急火火地进了中军帐,手握一张帖子呈给曹操。曹操展开一看,见上面写着:“许下来了曹孟德,千家万户齐遭灾。丧失民意如鼠辈,总有一日难过街!”下边的落款是“荀彧”。曹操不禁一股怒火冲顶:“这荀彧是何等人?不严惩便不能警告他人,我在许昌就难以立足!”刚要命曹仁去查寻捉拿,猛然想起泰山老僧“遇怒则拆”的锦囊,赶紧找出来拆看。看毕,“嗨”的一声,庆幸没有鲁莽行事。原来囊中装有一帖,上书“写帖斥骂你者,即是欲求之贤人奇士也”。曹操转怒为喜,激动得连声说道:“贤人有了,贤人有了!”那么,这个大胆责骂曹操的荀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荀彧在中原可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学问家,他早有出山干一番事业的心意,苦于没有机会,未遇明主。这次曹操统率大军来到许昌,他想投奔,可对曹操不了解,对自己能不能得到重用不摸底。恰好得知曹仁领兵抢掠商家和百姓,他便灵机一动,借此事责骂曹操,以试探曹操的态度。曹仁先见曹操怒不可遏,又见曹操喜上眉梢,情绪骤变,感到无法理解。接着,曹操吩咐他快去备份丰厚礼品,要他陪同立即去请那个写帖子的人,曹仁更是莫名其妙。时值寒冬腊月,朔风如刀。陪行的曹仁心里直嘀咕:人家骂了你,你倒带厚礼去请人家,这叫什么事呢?二人打听着,七拐八拐,找到聚魁街荀彧的住宅,没料到竟是“铁将军”把门。曹仁乐了,心想:人不在该返回了吧?可瞅瞅曹操,竟恭候在门外一动也不动,他也只好恭立等待。过了许久,不见有人回来,曹仁实在冻得忍耐不住了,就想砸开门进去看个究竟,马上遭到曹操的严厉喝斥。又恭候了一个时辰,曹操的胡须上都结了冰,心想今日人家可能不回来了,只得扫兴而归。过了几天,曹操又让曹仁带上礼品,两人一同再次去请荀彧。这次又很令人扫兴,荀彧仍没在家。曹操一如前次,恭立等候。不巧,天空纷纷扬扬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很快埋住了曹操和曹仁的脚背,等有一个多时辰他们的脚都冻僵了看看仍没人回来只好又一次怏怏而返。

  曹操走后有人将来人的相貌和情形告诉了荀彧,荀彧听了只是点点头说:“知道了。”此后曹操一直忙于军务脱不开身未能再请荀彧。转眼到了次年二月。清明节这天荀彧携带纸马供品只身来到城东祖坟扫墓。他摆好供品点燃纸马跪下磕头时忽觉身后不远处也有人在磕头不由心中一怔暗想:他又来了!但仍装作不知头也不回。磕罢头他立起身拍拍膝盖上的泥土盯着坟默不作声。这时他感觉身后那人已站起身伫立在不远处。荀彧约摸时间不短了再不能不回头了于是回头一瞧果见那人与所听到的拜访他的那个人相貌无二:一身锦服美髯飘胸……他故意问道:“你是何人?来此作甚?”那人打躬施礼道:“荀公金安!吾乃谯郡曹孟德曾几次到府上恭请先生怎奈孟德福薄均未能见。今料荀公定到祖茔致祭便再次来请实已恭候多时不敢打扰。”荀彧听后不觉心中发热面上却淡淡一笑:“荀彧乃山野村夫学疏才浅不懂治国安邦道理。曹公你请错人了。”曹操急忙又打躬施礼道:“谁不知您胸藏经天纬地之才腹隐安邦定国之谋荀公何必谦辞?孟德决心已下非先生不请。”边说边又一躬身。荀彧说:“曹公不恨我骂你吗?”曹操连连摇头:“荀公指帖子吗?骂得有理.孟德治军不严该当如此。”荀彧终于点头答应出山。曹操大喜即请荀彧去军帐一叙。荀彧推说患有腿疾行动困难.曹操立即伏身请荀彧上背他要把荀彧背出墓地。荀彧也不客气便伏到曹操的背上.曹操把荀彧背出墓地又亲自牵过马来扶荀彧上了马。自此以后曹操和荀彧食同桌寝同舍终日形影不离。从曹操兖州平乱、西迎献帝、官渡大捷到平定冀州……举凡军国大事荀彧都提出过人的建议尤其在战胜袁绍集团的战役中他的计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曹操称其为“大贤君子”数次上表为其加官晋爵。

  曹操纳言

  曹操在许昌时经常领兵到许田打猎。有一次士兵们将一群鹿赶到河滩曹操在马上拈弓搭箭射向鹿群。弓响箭落两只鹿应声倒在地上。士兵们一片喝彩曹操也为一箭射死两只鹿感到高兴不禁捻须仰天长笑。曹操笑声没落从荆棘丛中钻出一个壮士上前深施一礼说:“丞相在上那公鹿是我射中的请还我。”曹操很扫兴白了壮士一眼说:“有何证据?”壮士说:“鹿脖子上有箭。”曹操命人将公鹿抬来验箭。哪知曹操的部下为了讨好曹操早把箭拔了。曹操见鹿脖子上没有箭脸阴沉下来:“壮士箭在哪里?”“哼!人说曹丞相是非分明却原来如此。”那壮士冷冷说了一句转身扬长而去。曹操回许都以后特意设了一箭射二鹿的庆功宴。宴席上听到的是一片恭维声。事后曹操的儿子曹植把父亲和那壮士争鹿的事说给母亲听。曹操的妻子卞氏深知曹操的禀性她忧心成疾茶不思饭不想一日瘦似一日。曹操见妻子生了病传来名医为她诊治。卞氏一不叫诊脉二不服药说自己并没有病。曹植告诉父亲说母亲得的是心病心病得用心药治呀!曹操再三向妻子恳求,问她有啥心事。曹妻还是哑巴进庙门——一言不发。曹操急了,将袍子一撩跪在地上说:“你要再不言语,我可就跪着不起来了。”曹妻见他心诚意切,就开门见山说:“你能一箭射二鹿吗?没看见那箭一支是从鹿脖子穿过去的,而另一支是从鹿背下穿过去的?”我也不相信,可部下都这么说,弄得我骑虎难下呀!”   “你呀!”曹妻责备地说,“你可知道要天下人对起你,你必须先对得起天下人。这样欺世盗名,还摆庆贺宴,咋能得到民心呢?”曹妻一番话,说得曹操口服心服。他亲率部下去找那位射鹿的壮士陪情。可那壮士对曹操的行为太不满,早隐姓埋名过安逸日子去了。曹操为改正自己的过错,就在争鹿的地方筑了个土台,取名纳谏台。自此,曹操善纳人言,遇事总以谦虚的态度与属下商量,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启发众人畅所欲言。有时属下意见尖锐,曹操开始听不进去,而一旦被说服,则又愉快地接受;有时曹操固执已见,后来发现自己错了,便主动作自我批评,向当事者诚恳致歉,能改正的及时改正,所以属下都愿意向他出谋献策。

  曹操学驴叫

  曹操在许都的二十五年间,打破了两汉以来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陈腐用人制度,开创了一代用人新风,使天下许多智能之士云集许都。“建安七子”就是其智囊集团中的重要成员。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且不说王粲的理财才能,只说他的文章写得就很有特色。他的诗赋注重锻字炼句,风格清丽。他写了题为《七哀诗》的五言诗,真实地描绘了长安附近的惨状;他的一首《登楼赋》名扬天下,留芳于世。他在曹操手下,参与开创了“建安文学”这个中国文学史上称之为“文学自觉”的新时代。后人将他和曹植相提并论,合称“曹王”。王粲有一怪癖:喜闻驴鸣。一旦闲暇,他便游览城郊四野,穿阡越陌,寻闻驴儿嘶鸣,一饱耳福为快。建安二十二年,王粲病逝,曹操非常悲伤,赐厚葬之。王粲葬后七日,曹操仍悲伤不已,命文武百官素服相随,与他一起去王粲墓前祭奠。曹操率文武百官,文不乘轿,武不骑马,徒步来到王粲墓地,隆重地举行祭奠仪式。祭奠完毕,曹操哭诉道:“仲宣(王粲字)贤弟,为兄看你来了,你为啥这么早就遗我而去,我真舍不得你呀!”曹操说完又哭,哭完又说:“贤弟呀,我知道你生前喜闻驴鸣,今天,为兄我为你学几声驴鸣,你可要听着哪。”说完,只见曹操绕着王粲的坟墓转了三周,每转一周学驴嘶鸣一声。学完驴鸣,曹操忍不住大放悲声。众文武官员见状无不悲伤,也都学曹操的样子,绕王粲的坟墓转了三周,并学驴嘶鸣三声。

  曹操学驴嘶鸣,名为吊唁死者,实给生者看罢了。由于曹操大力招纳人才,礼贤下士,许多文臣给他出了不少良策,许多武将为他血洒疆场。他先后起兵讨董卓,灭袁术、袁绍,挟天子令诸侯,成为当时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春秋楼建造秘闻

  关羽保护二位皇嫂到许都后,曹操为了笼络住关羽,把他长期留在自己身边,打算专门为他造一座别致的阁楼,供他读《春秋》与安歇。曹操下令召来许都的能工巧匠,精心绘图制样。可一个月过去了,连一个图样他也没有看上。后来,曹操急了,又下令限期三天,再绘制不出满意的图样来,定斩不饶!几位工匠不敢怠慢,人人提心吊胆,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可是绘来绘去,也绘制不出一个满意的图样。工匠们正在犯愁为难时,外面来了位老汉,自称也是工匠,说是到这儿找点活儿干,好养家糊口。有个工匠没好气地说:“去去!别忙上加乱啦!”也有工匠客气地对他说:“要说亲不亲,咱也是同行哩,不过俺们正为绘不出图样发愁,误了期限就要杀头哇!您老就先到别处去找活去吧!”那老汉哈哈笑道:“伙计,这绘图制样我能不能帮点忙呢?”那个没好气的工匠忙说:“好呀!”说着随手把图纸和笔扔给老汉。不料,那沾了墨汁的笔一下子扔在老汉的衣衫上,老汉扭头不见了。转眼间,两天过去了,图样还是没有绘制出来,工匠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正在他们愁眉不展时,有人发现那天扔给老汉的图纸上似乎写着什么,细看是一行小字:“有事带纹银五两,前来福禄客栈寻鲁人。”有人说他一个外地老头,能有啥能耐?也有人说:“有病乱投医,咱不妨去拜访一下,说不定还能碰上位高手呢!”于是工匠们便带着大伙凑的银子,到城里鲁班庙附近寻到福禄客栈。掌柜说客栈里确实住过这么一位老汉,不过人已经走了。“走了?”大家后悔迟来一步。掌柜说:“师傅别慌,那老汉临走时交待,他走后会有人替他交住店钱,然后把一件东西交给付钱人。”工匠们心想,这老头还真会算。掌柜还告诉他们,那位老汉人挺古怪,成天关住门,也不知捣鼓些啥。

  工匠们与掌柜说话间来到老汉住过的客房,发现床上留有一包袱。打开一看,一下子心凉半截,原来是一截破圆木料!工匠们气得把包袱往床上一扔。也就在这功夫,他们发现从圆木料上呼拉拉掉下几片碎木片,仔细看,里面竟是一座阁楼模型。于是,他们重新把圆木料复原,把银子交给掌柜后,兴冲冲地赶回去。这天限期已到,几位工匠来到丞相府,亲手把那个包袱交给曹操。曹操打开包袱,发现里边原来包着一截圆木料,气就不打一处来,嘴里喝道:“来人!把他们推出去斩首!”啪的一声把那木料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摔,那几片碎木片落下来,现出一座巍峨楼阁模型。曹操一下子看呆了,忙命人把几位工匠带了回来。曹操仔细看那楼阁,只见它层层四角挑悬,阁楼的每门窗都能推拉自如,真是神工鬼斧一般!曹操高兴极了,赏赐了几位工匠,并命工匠按此图样施工,不得有误。

  工匠们高高兴兴地走出丞相府,异口同声地说一定酬谢那位鲁恩人。可是他们四处打听,也无人知道这“鲁人”是何人,住在何处。于是,他们只好来到鲁班庙,烧香还愿。这时,有人无意之中发现鲁班神像衣衫上竟沾有墨迹,观其面相,与那个“鲁人”差不多,这才恍然大悟,庆幸遇到了鲁班师爷显灵。工匠们慌忙跪拜鲁班,谢鲁班帮他们度过了难关。不久,楼阁就造好了,曹操给它取名叫“春秋楼”。除以上所述外,还有如:“五色棒”、“藏兵洞”、“张飞审锅”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经久不衰。

  四、三国民俗

  三国文化在许昌的传播和影响深远而久长,曹操的战略思想、关羽的仁义风范等三国文化,已融入许昌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讲三国故事,读三国书,挂三国画,以三国的人和事类比生活中的人和事,是许昌人平常日子中的底色。许昌人在正式的酒席中,入席者一定要先碰三杯,酒席才算正式开始,寓“桃园三结义”之意,以示真诚。酒桌上划拳,喊到“三”,一定是喊成“三桃园”。许昌的企业、学校、商标多喜采用与三国文化有关的词语命名,如“三国大酒店”、“建安中学”和“春秋酒”等。新建街巷与三国相关联的街名众多,如建安大道、魏文路、灞陵路等。

  三国时期的一些地名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如鄢陵县的“马栏”村,相传是当年曹操的牧马草场,《鄢陵县地名志·马栏》载:“东汉末年曹操屯兵牧马于此。”鄢陵县的“议台”村,相传是当年曹操聚集群臣议事的场所,《鄢陵县志》载:“议台……世传曹操所筑。尝集官僚议事于此。”鄢陵县还有“任营”、“前营”、“后营”的村庄名,均为三国时期,曹操军营的驻扎地。许昌县的“哭佗”村,今更名为“呼佗”。相传华佗死后,其妻千里寻夫至此痛哭不止难以前行,故得此名。再如魏都区的“碾上”村,相传许下屯田时,这里是曹军碾米的集中场地。此外尚有“运粮河”、“枪杆刘”、“陈曹”地名等流传至今。

  千百年来,散布在田野之中的三国遗迹,还有从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这些村名,潜移默化影响着许昌人的生活,在个别地方痕迹更浓一些。例如华陀墓每年清明都有一支李姓后人前往祭奠。相传华陀之妻携女寻夫,哭死在华陀墓前之后,华佗的女儿就出嫁到当地一李姓之家,从此开始了这支李姓祭奠华陀的习俗。还有,在许昌城东20公里有一个郗庄村,郗庄村东有一村叫韩庄。这两个村子世代不通婚,仇是在三国时期结下的。郗庄是汉御史大夫郗虑的原籍,现村东有郗虑墓。郗虑与中护军韩浩为好友,郗虑与汉献帝密谋曹操,被韩浩告发,郗虑被曹操家灭九族,挖地三尺,现郗庄村的一个大坑相传就是当年抄家时所挖。韩庄为中护军韩浩原籍,从此后两村世代为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郗庄、韩庄两个村庄似乎仍未走出千年之前往事的阴影,笑不起来。

  与《三国演义》“抑曹尊刘”的观念不同,许昌百姓对曹操的谋略和才智是认可的,曹操在人们心中是个很有本事的人,文武双全,在当时无人能比。他们对刘备,看法反倒是有些保留。流传于民间的许多说法,都是讽刺刘备的。如果谁没有能力了,谁爱哭了,大家都会说:“啥本事,就会哭,哭得跟刘备似的”。谁家的孩子不争气,人们又会拿刘备的儿子刘禅作比:“真是扶不起来的刘阿斗”。就连对待人才的问题上,也都是充满了讽刺色彩,如“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等。

    许昌人对于关羽和张飞的尊敬是华人世界中共同的,许昌关帝庙和张公祠香火都很旺盛。2000年4月、2001年10月许昌分别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关公文化节。参加文化节的有来自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学者、专家和知名人士,有来自湖北、江苏、山西、福建和河南各地市的文化、文物、旅游、新闻出版界的领导、专家等,盛况空前。(原标题:许昌:三国文化之乡)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荆州新闻网(2011-09-0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许昌市第七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开幕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