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中国陶瓷文化之乡

2013/8/14 14:58:59 点击数: 【字体:


    禹州是中国陶瓷文化之乡。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是农业定居的开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第一次把第一自然通过火发生物理向化学的变化,创造第二自然的真正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虽然那些出土的泥制陶罐、陶壶表面粗糙、纹体简单,但正是八千年前先民们的这些最早制品,奠定了人类陶瓷工业发展的基础。禹州是夏文化遗址,位于禹州城西6公里处的瓦店村,东西长3华里,南北宽半里多。遗址东部断崖上暴露出夏文化层约3米左右,其中有窑穴深6米。出土有陶鼎、陶罐、陶盆、陶壶、陶碗等。其中漆黑锃亮的高柄陶器和凤头红陶,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办公室再次实地考察,确认是研究夏禹文化的一处极有价值的发现。
 
    彩陶在禹州一带最为繁荣,彩陶比素陶有明显的进步和其特殊意义,在于彩陶不仅是工业品,而且是真正的艺术品,还是徽铭礼器,是祖先王权、巫教化一的重器。禹州白陶的大量涌现,标志着制陶业的巨大进步。陶器的发展结果是釉陶,最终产生中国的特产  瓷器。
 
    禹州是瓷器的原生地,钧窑是北宋时期中国的五大名窑之一。钧瓷不仅继承了唐代钧瓷花釉彩斑的特点,而且开始采用含铜、铁、钴成分的色釉和铜红釉,经过高温焙烧,使瓷色更加斑斓夺目,自然流畅,十分珍稀。民间有“宁要钧瓷一片,不要家产万贯”之说。
 
    宋代陶瓷业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重要时期。在320年间,名窑林立,斗丽争妍。制作规模庞大,技巧成熟,水平之高,令人惊叹。作为宋代全国六大窑系、八大名瓷之一的钧窑瓷器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宋初民窑烧制的钧瓷,其釉色多以天青、天蓝、葱青、蛋白为基调。以氧化铜为釉色剂,使瓷器面釉出现深浅不同的紫色或红色,或像云彩、或似山峰,若烟若雾,似有似无,妙幻神奇。到了宋崇宁年间,朝廷派员在钧州八卦洞附近设官窑烧制贡瓷,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因为这里有古迹钧台,所烧制的瓷就以此命名,称“钧瓷”。这个时期的钧瓷在天青釉和紫红斑釉的基础上成功地创造了蓝、红、紫、白诸色交相辉映的玫瑰紫、海棠红等。据文献记载:“宋钧之紫汗温全体、青葱、紫倩、若蜡泪之成堆。”少数极妙者出现蚯蚓走泥纹,或天青色底色上布满紫色流纹,或在紫色背景上布满蓝白色流纹。钧台窑址发掘出土的大量官窑瓷片,基本上分红紫两大类,约10余种。除青蓝外,尚有茄皮紫、海棠红、玫瑰紫、胭脂红、葡萄紫、鸡血红、丁香紫、火焰红、晚霞红等窑变色彩。钧瓷造型属惯古艺术,种类很多,主要有炉、鼎、盆、杯、盏、瓶、钵、盘、碗、盒等。北宋末年,钧瓷产地沦为战场,钧瓷技艺因之失传。接下来虽有金钧、元钧,但很少成为稀世珍品。到清光绪五年(1879),神厘民间艺人卢天恩、卢天福、卢天增三兄弟经过20余年的试验,烧制成近似孔雀绿和碧蓝相间的仿钧瓷。在此基础上,又创造了抹红和正红加彩新工艺,烧制出了仿宋钧瓷,使得中断300余年的钧瓷得以恢复,卢家烧制的精品可与宋钧媲美。但到了民国年间,卢家钧艺已败落净尽。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款筹建钧瓷厂,请回老艺人研制钧瓷产品。1956年烧出第一窑钧瓷,产品展出后,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激发了科技人员与钧瓷艺人的创作热情。通过对钧瓷造型、釉料、窑形、着彩规律的探索、试验和创新,终于使钧瓷再放异彩。现在钧瓷的花色品种达到1000多种,从传统的鼎、炉、盆、瓶到生活所需的餐具、酒具、茶具、文具、灯具,都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具有不同的格调。

    钧瓷的特点是:釉厚、釉透、釉活,胎质细腻坚实,陶炼精致密纯。叩之,声音圆润悦耳;观之,其形古朴文雅。釉色五彩纷呈,璀璨夺目,玉润冰莹,出神入化。尤其是紫红斑颜色釉,红若涂炭,艳若胭脂。还有的若夕阳残照下之“河山”,红中有紫,紫中有青,青中有白,白里有红,光怪陆离,变幻无穷。古时诗人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绿如春水初升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来描述,赞叹钧瓷的灵活多变,巧夺天工。人们习惯于将钧瓷和白玉、黄金媲美。“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以此来说明钧瓷制品之珍贵。(原标题:中国陶瓷文化之乡)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禹州市档案信息网(2012-03-2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顺店刺绣工艺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