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大禹神话的神秘面纱
在尧舜时期,中原大水浊浪滔天,浸满四野,丘陵平川,一片汪洋,民不聊生,为了拯救人民,大禹的父亲使用堵得方法来治水,在京都周围筑起了数百里的大堤。大堤虽然暂时堵住了洪水,但时间一长,洪水将大堤冲垮,形成了更大的水灾。之后大禹接受任务后,认真总结父亲治水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一套“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从治本出发,因地制宜,以疏为主,疏堵并用”的治水方针,最终在根本上消除了黄河中下游的洪水灾害。
“禹州为啥有较多的大雨神话传说或者事实传说,主要是史书上记载的‘禹都’。”
依据史料记载,治水有功的大禹被封为“夏伯”,定都于阳翟,就是现在的禹州。因此,在禹州流传着较多的有关大禹的神话传说,并遗存着众多与大禹有关的遗迹。
古钧台—叙说大禹王朝
古钧台又名下台,是夏启大宴诸侯、举行开国典礼,夏代诸帝践位、中央施政、与诸侯商议国事的地方。
据史籍记载,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将居民按照地域分为九个区域进行统治,征收贡赋。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又制订了刑罚法律,设置了监狱、军队等公共权力机构,初步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政权。
锁蛟龙井—大禹治水
相传大禹治理好黄河后,离开三门峡从松山向东行走,走到具茨山以东后看到,地势平坦的平原内到处都是洪水。经过一番调查后大禹发现,是水蛟巫支祁在兴风作浪,危害百姓。随后,大禹在西王母跟前的庚辰、黄魔、大翳三员大将的相助下,用西王母所赠的铁索将水蛟擒获并锁住,从而消除了淮河的水患。为了杜绝水患再度发生,大禹在今禹州市挖掘一处深井,将水蛟巫支祁用铁索锁在深井之中,缚于井口旁的石柱上。
在禹州城区的古钧台街东侧,一座起脊挑檐的亭子内塑着一尊大禹泥像,亭内粉壁彩屏,绘有24幅大禹治水的图画。大禹像的前面有一口深井,井旁立一石柱,石柱上穿一铁索垂于井中。俯身探视,井中一青石雕刻的蛟龙头部浅露于水面。同行的禹州市文化馆副馆长杨少敏告诉记者,这就是1980年在原址上重建的禹王锁蛟井,垂入井中的铁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