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之根在桐柏
2013/8/13 11:53:3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南阳,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早已载入史册的南召猿人遗址,震惊中外的西峡恐龙蛋化石群,光武帝龙兴南阳的丰富的汉文化遗存,以及灿若群星彪炳青史的历代名人,这些足可以证明南阳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还有一方瑰宝——盘古文化被历史尘封万年之后惊现南阳,首先发掘、打磨与呈现这方瑰宝的是中国神话研究专家桐柏学者马卉欣先生,他倾注二十余年精力潜心研究探讨盘古文化,先后出版的《盘古之神》和《盘古学启论暨人类早期史纲》两部专著,以其科学化系统化的研究、祥实的文本和鲜明的观点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和重视。原中国神话学会主席袁珂先生曾评价道:专著的出版“真是洋洋大观,前所未有,这无疑是对中国神话研究所作的一项重大贡献”。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原神话学专家张振犁先生称“马卉欣同志经过二十年的考察和研究,编纂的《盘古之神》一书是我国民间文化学(特别是神话学)界一件大事。”他还说:“面对眼前这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不禁心潮起伏,无法平静一腔炽热之情。”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确立了南阳桐柏山是盘古文化发源地,为南阳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是人们心目中人类的祖先。盘古文化系有关人根之祖盘古的神话、山水传说、遗迹、民俗、研究和经济活动等文化现象的统称。盘古文化世之瑰宝,人类始祖万代敬仰。自古至今,人类寻根问祖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有关盘古开天的神话传说由先民口传心受流传至今。由于古文献的缺失,以及治史家过于谨慎,记载中国古史仅从黄帝开始,而黄帝之前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始祖盘古创世神话却被拒之典籍之外,这不免留下了一个天大的遗憾。至到三国吴人徐整才慧眼识珠地将创世之神盘古的传说写进《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青为天,阴浊为地……”同是徐整在另一部书《五运历史记》中留下了盘古垂死化生的宝贵的记载:“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一句“血为淮渎”揭开了盘古与南阳桐柏山淮河源生死相依密不可分的渊源之谜。明代学者李梦阳撰文《大复山赋》曰:“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还有许多古籍一鳞半爪地留下了盘古在南阳桐柏山活动的记载,但马卉欣先生并不满足于对古籍资料的收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坚持盘古神话研究的民族性和科学性,考察了全国19个省(自治区)20多个民族,获得了神话、民俗、民族、方志、地理、宗教等丰富资料,利用考古学、史学、民族学、战争学、宗教学、民俗学、神话学和民间文学的学理和手段对全国乃至国外的盘古神话进行了比较研究,为理清脉络、寻根立论,出版专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大规模地考察和系统化地研究盘古神话,确立了中华共祖盘古之根在南阳桐柏。检验这一重要理论成果的是“五把尺子”,标准如下:
一、图腾标准。图腾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和折射。古籍盘古神话说“盘古氏龙首……”。显然,古代先民崇拜的是龙,认为祖先盘古就是龙的后代,所以,盘古子孙就以龙为图腾标示,千古传承。有关盘古和龙的传说也很多。桐柏山盘古塑像的头部有两只龙角,与“盘古氏龙首”之说如出一辙,而其它的盘古神话流传区别是凤图腾,鸟、鸡图腾,与龙图腾格格不入。具有龙图腾特征的桐柏盘古神话则比较正宗。
二、地理标准。大多神话传说考其源头都与地理意识关联,盘古神话也不例外。古典盘古神话的记载最早莫过于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其中涉及地名的只有一处,为“盘古死后……血为淮渎……”明显将盘古与淮河发源地相联系。明代学者李梦阳撰文《大复山赋》时,将桐柏山水帘洞以西的一道酷似人形的山脉称为盘古在此躺卧,“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意思是盘古把大复山作为宅院,在这里躺下休息,并称水帘洞是“神瀑”,将其重笔描写。清代学者贡愈淳作《桐柏山赋》曰:“慰山灵之寂寞,请为援诸昔而酌诸时曰,系阴阳之茫汮兮,盘古开天而首出……”,意思是作者来到他所敬仰的空寂而有灵性的桐柏山,心境被山青水秀的环境陶醉和净化,遍查诸多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这里原来是阴阳未分、大水茫茫的混沌之时,盘古首出这里开天的地方。唐朝、宋朝编修的《元丰九域志》曰:“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纵观千古典籍,遍查全国盘古神话流传区的方志,唯有桐柏山、淮河源、水帘洞的地理名词与盘古神话密切关联。同时,桐柏山盘古躺卧处还存有一座盘古庙,许多地方还保留着盘古山、盘古洞、盘古斧、盘古井、盘古磨、盘古碾等与盘古神话密切相关的实景地名。
三、民俗标准。一般的神话传说,大多都在当地民俗中有所体现。桐柏民间流传着许多习俗,可以说是原始盘古神话的遗存。如神话传说中,说人类之初是两条鱼变成了两个猿,这两个猿就是“阴阳之始”的盘古夫妇。盘古崇敬祖先,就有了盘古抱二鱼以示崇敬之说。后来,盘古抱鱼之说就形象地演化成了太极图。人们效仿祖先,就形成了民间挂太极图之俗。桐柏民间现在还习惯在门头上、窗户上、院落迎壁墙上挂太极图,以示吉利,并有希冀祖先庇佑以避邪之意。桐柏民俗中嫁女送竹杆、玩狮子吞小孩、玩青龙火龙救众生等都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盘古神话故事。
四、敬祖标准。在神话流传区,人们对神话人物的崇敬程度的深浅是神话产生根源地是与否的标准之一。外地的盘古神话很简单,而桐柏的盘古神话则很丰富。盘古是“人根之祖”这种认知和说法唯有桐柏民间才有。在这里,人们对祖先盘古的崇敬程度达到了顶点。如桐柏民间传说中正月初一是盘古的生日,这一天祖先盘古要回来过年,需要清静,所以各地流行的民间正月初一即开始正月闹新春的游艺活动,在桐柏就不一样。这里正月闹新春玩玩艺,初一到初几儿不能进行,直到正月初十以后才能开始,否则是犯了大忌。另外,走遍全国盘古神话流传区,民间称盘古为王、为帝的多,唯有桐柏山居民称盘古爷和盘古奶,这也反映了桐柏山居民敬祖之意之亲切和深刻。这些千年相承的敬祖意识,一直经久不断,可见盘古祖先在老百姓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五、活化石标准。现在还活在人们口头上的神话,被专家称为活化石。它的数量和当地人们的知晓度是体现神话传说根源地的标准之一。经过开展民间文学普查工作,桐柏县搜集出上百种盘古神话。在桐柏的大街小巷、村村庄庄,不管是老年人或年轻人、不论是干部、工人或农民,都能讲上一段,说上几句盘古神话,尽管变异很多,却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盘古开天辟地、捏泥造人、滚磨成亲、造衣服、训牛、训老扒子、降龙、治水、造酒、造农具等等,以桐柏山为中心方园几百里的区域成为盘古神话活化石的丰富蕴藏地。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就是盘古文化根源地的特征。
桐柏学者用“五把尺子”在确立“根源地”基础上,又从盘古文化形态、盘古发展史及史前史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合研究论证,从而创立了盘古学新学科,为我国神话研究填补了空白。桐柏学者的这些重要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及神话学界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时任中国神话学会主席、被人尊称为神话学大师的神话专家袁珂先生多年来一直在孜孜探求盘古神话根源地在哪里这一疑难命题,当看到桐柏学者的研究成果后,他说:“……我便将毫不犹豫地从成见的圈子里跳出来,欢欢喜喜地接受新知”,并欣然题词:“中原神话,文化之根,采风寻根,寻到了根”。
盘古的名字,家喻户晓,万代流传。盘古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根,盘古在中华民族所有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形象是崇高的、神圣的。南阳桐柏是盘古神话的发源地,研究和开发南阳桐柏盘古文化,对于弘扬盘古精神,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形象,扩大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宏大目标,理应借助桐柏是盘古文化发源地的先机,抢占盘古文化这一文化高地,瞄准将南阳桐柏办成世界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这一目标,大力宣传盘古文化,唱响淮河源盘古之乡之名,打造盘古文化特色品牌,提升南阳文化应有品级,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此,笔者建议把研究开发盘古文化作为我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项目去实施。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盘古文化。二是加强对盘古文化在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三是响应中国民协、中国神话学会关于在南阳桐柏召开国际中国盘古文化研讨会的提议,以牢固确立盘古神话南阳桐柏说的地位。四是开发盘古景点,恢复淮源区内的盘古山的古名,修复盘古庙,叫响景区内盘古庙、盘古山、盘古洞、盘古斧等景点及启母岭景区有关盘古的景点,形成盘古神话遗迹景点群落。五是将“中华盘古村”列为开发盘古文化的重要项目。要将盘古村作为展示丰富盘古文化的精品园,以体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开拓精神和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之民族团结精神。盘古村设四个区域:①朝拜祖先区,区立盘古像和人类早期史画廊;②原始部落区,用雕塑小品茅棚、石洞、木屋等形式,展示南阳桐柏神话有关盘古的传说;③民族风情区,用民族演唱、歌舞等多形式展示盘古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根;④境外风情区,将国内盘古神话和国外神话进行展示和比较,以显示说明中国神话最古老、内容最丰富。
我们相信,开发和打造盘古文化,将会形成南阳文化的一大亮点,构成人文南阳的一大支撑点,对南阳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开放引资及经济社会发展都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李修对 丁严冰)(原标题:盘古之根在桐柏)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桐柏网(200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