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独特的青华抬妆古饰

2013/8/12 15:55:59 点击数: 【字体:


    青华镇的抬妆古饰民间艺术,以其玄妙的造型,独特的表演方式,被称为中原一绝。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农历三月二十八的古庙会上,当地的民间艺人就自发组织表演活动,吸引了方圆百数里万千群众前来观看,场面甚是热闹庞大。

  青华抬妆古饰历史悠久,相传清康熙十二年,山西10万移民到河南南阳,安家于青华一带,日渐形成两家规模较大、有影响力的商号,为利益竞争,吸引顾客,祈求火神保佑,开始举办抬妆古饰表演,用此比对谁的妆扮好、吸引的群众多来显示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且越演越烈,自此,抬装古饰得以代代相传。

  古饰,因为表演时是用人抬着进行表演的,所以又被称为“抬妆古饰”,凡是亲眼看过青华抬妆古饰的人都赞口不绝,说它是“立体的艺术、无言的艺术”。抬妆古饰是一种较为大型的、纵深感很强的艺术表演,其底是常见的一面方桌,桌面两侧各固定一根抬杆,表演者站在方桌上面,通过道具装饰,用以托起演员,在这些表演者中,胆子大、分量轻的扮演主角,站立上面,稍次者则分列较低的两侧。一般的抬装古饰高度为四米,抬起行走时达到了五米,但是,高而不危,表演者站在被撑起四五米的高度,吸引远近众多仰头向上观看的人群。

  抬装古饰的表演者虽在高高的古饰桩上出尽风头,但是高超的民间艺术家们并不是他们,而是每装古饰的设计者和组装者。一般来说,每妆古饰有八个人抬着前进,这八个人都是身强力壮的中青年男子。他们身穿传统一色的服装,行进时伴随着锣鼓鼓点缓行,闪动腰肢,使长长的抬杆上下漂浮晃动,左右摇摆,抬杆上的小演员们随着抬杆的漂浮摇动,翩翩起舞,表演气势非凡,地方习俗浓郁,成为人人爱看的民间艺术表演。在抬妆古饰上进行表演的,多为7至11岁、眉清目秀、胆大心细的少年。他们分别扮饰古装戏剧中的典型人物,较常见的有“寇准背靴”、“小放牛”、“浪子游春”、“穆桂英挂帅”等。如“三请樊梨花”一装,薛丁山跪在下面,程咬金手持铜锣一脚踏在薛丁山的肩上,樊梨花立于程咬金的铜锣之上,程咬金的铜锣一响,薛丁山则一磕头,形象生动,惟妙惟肖。

    据当地老人们讲,抬装古饰鼎盛时全镇共有16个火星会,每个火星会有一装古饰,一盘锣鼓,每当正月十五火星爷生日,16个火星会便在青华街上进行表演,16妆古饰、16盘锣鼓,甚是热闹,其盛况能吸引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人前来观看。农历三月二十八在前所道教古庙会上,有时也有演出,人山人海,方圆数百里乃至千里的老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青华抬妆古饰。老艺人们每每讲到这些往事,无不为青华抬状古饰艺术感到自豪和骄傲。解放后,随着火星社的解散,它基本上是在自发的状态下进行的,受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活动时兴时衰。但它来自于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始终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独特的表演形式,洋溢着人们乐观爽直的气质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而竟相发展、从无间断。改革开放后,青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保护,由镇文化站协助青南村、青北村从事抬妆古饰表演的老艺人们,向卧龙区文化局申报成立了“卧龙区青华镇民间艺术协会”,吸收会员300余人,自此,青华抬妆古饰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结束了过去自然发展、松散无序的状态,十几妆古饰在一起相互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使抬妆古饰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壮大阶段,可表演一百多个剧目,多次参加大型民间艺术活动,在南阳市举办的大型民间踩街活动中青华抬妆古饰在众多传统民艺表演中,造型独特,吸引大批群众驻足观看,并经常受邀到邓州、镇平、洛阳、许昌、襄樊、荆门等地演出。(通讯员王俊礼)(原标题:独特的青华抬妆古饰)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南阳网(2009-12-2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