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学者眼中的浚县古庙会

2013/8/6 9:07:48 点击数: 【字体:


    孟宪明——河南杞县人,作家,民俗学家。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为河南省文学院一级作家、河南民俗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河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学术专著有《民间服饰》、《民间礼俗》、《图文老郑州·老话题》、《中国经典神话》等。
 
    浚县是我国古代商业最早发达的地区之一。“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从《诗经》里浩荡而出的《卫风》告诉我们,至少在2500年前这里就有了纺织品交易市场。子贡是孔子的高足,他的家就在浚县,至今在县城还存有祭祀子贡的“文庙”。
 
    浚县是礼乐繁盛之地,上世纪50年代前,在这个不大的县城里光青石牌坊就有100多座。
 
    浮丘山在县城之南,大伾山在县城之东。大伾山上有天宁寺、兴国寺、禹王庙、万仙阁、吕祖祠,有被称作华北第一佛像的镇河将军,所谓“八丈佛爷七丈楼”,即是指此。浮丘山上有碧霞宫、罗祖殿、包公殿、财神殿、千佛洞,有专司送子的泰山老奶碧霞元君。有神有佛有庙有寺,这具备了庙会的第一个基础。有粮有钱有繁华的商业,又具备了第二个基础。一条卫河穿城而过,汤汤活水带来了舟输漕运之便。所以,有唐以降千多年来,浚县山庙会愈办愈大,愈办愈旺,到今天已成为历时月余、地跨数省的盛大庙会了。
 
    浚县一年有三会。从大年初一到二月初二,这叫正月会。五月二十五碧霞元君过生日,叫五月会。七月二十至八月初一,叫八月会。三会中以正月会为最大最盛最热闹。会俗,是月有三大高潮。一是新年第一天。人们串了亲戚拜完年,就拿着早已备好的礼品来浮丘山上给老奶奶过年。礼有数种,必备有二:一是枣馍,用白面蒸成塔状,上插红枣;二是煮鸡蛋,蛋圆能转,谐来年运转,万事称心意。有谣曰:上山转,百病散。老奶奶,显灵验。这算是庙会的序曲、小高潮,因为正月会的本质还没有完全显现。到了正月初九的天爷生日和正月十六的元宵灯节,浚县庙会的面貌才得以真正展露。
 
    浚县庙会的最大特点是社火。
 
    社火各地有,唯有浚县盛。最多的一年,竟有150多家社火班子。说它村村有社火真是一点儿也不夸张!为了这一场表演,所有的社火班子都会在头天晚上开进县城,土地庙烧香,火神庙上供,长跪高吟,然后便是丰盛的晚宴和一夜无眠的兴奋。次日7时,社火队高擎如林的彩旗,擂动惊魂的战鼓,燃起炸不完的长鞭,吹响在古代战争戏中才能见到的长长的尖子号,滔滔地拥向山顶的会场,齐聚于神圣的庙前。百多场社火班子,常常到太阳西斜时还进行不完。《辞源》对社火的解释是:“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杂耍。”浚县的社火有杂戏,有杂耍:踩高跷、扭秧歌、舞狮子、跑旱船、骑竹马、玩龙灯、抬老四、打花棍、二鬼打架、走阁背阁、张公背张婆……还有相当数量既非杂戏也非杂耍的武术表演,这是其庙会的广大特色。我多次走进浚县,走进沸腾的表演现场,枪、刀、剑、戟、棍、叉、锏、鞭……或单打独斗,或众人混战,原始粗砺的兵器肆意搅动着眼前的风月,威猛的杀声和血腥的撞击唤起沉睡的激情,一下子给庙会的热闹欢快带来了野性的搏杀之感。
 
    浚县是著名的古黄河渡口黎阳津的所在地,历代在此津驻扎军队,曹孟德父子多有诗作。隋末农民义军的根据地瓦岗寨也在浚县的不远处。秦琼、罗成、徐茂功,一个个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隋朝设在此地的官仓叫黎阳仓,屯积着军队充足的粮草。李密率瓦岗寨义军与隋军大战,夺取了黎阳粮仓,一位名叫杨玘的大将被派守此地。面对战死的年轻兄弟,杨玘和他的义军将士无以为祭,便挖起地上的黄泥捏造些泥人、泥马,作为死者上路的陪侍。岁月更替,腐朽的腐朽了,神奇的却更加神奇。杨玘屯兵的地方如今成了杨玘屯。而那些泥人泥马也没有远去,变成了一个个生动古朴的泥玩儿,牵挂着万千百姓的日子,当地唤它叫泥咕咕。全村700多户人家竟有600多户从事此项制作,真正是浚县泥咕咕的集中生产地。
 
    浚县的泥咕咕不像淮阳的泥泥狗。泥泥狗必须进行形和性的夸张,泥咕咕相对要典雅许多。它力求美观、朴素。所画多用原色,少有兼色。黑、棕做底,上绘红、黄、蓝、绿、白,颜色因是鸡蛋清调成,涂上后明光发亮,十分抢眼。泥咕咕也能吹响,尖尖的声音像孩子哭。一个会期下来,每个孩子都会得到几个,于是便鼓起腮帮子,恨不得把两眼吹花。当地风俗,年轻的媳妇和年长的老妪赶会必买泥咕咕,回去分送给见到的每一个孩子。“给个泥猴子,明年生儿子;给个咕咕鸡儿,生子又生孙儿。”孩子们拿在手里,便会扯腔扯调地喊起这地老天荒的民谣。民间崇尚童贞,相信童言的灵验。泥咕咕于是产销两旺,离杨玘将军的本意越来越远了。
 
    庙会多卖玩具,这是庙会的共有特点。但浚县山庙会的玩具也与别处不同:兵器特多。木片刀、彩杆枪、白蜡棍、多棱锏、金粉铜锤,再就是军鼓、腰鼓、尖子号……一街两行都在卖,男女老少都在买,一个庙会下来,哪个摊位都会有不薄的收入。有一首民谣专说此地的匠作特点,八项内容中竟有半数和武风有关:前后毛村的枪刀剑戟(木制玩具),杨玘屯的咕咕叽叽(泥咕咕),东张庄的笸箩簸箕(柳编),寺下头的高高低低(秤),二郎庙的惊天动地(鞭炮),东张庄的面南登基(织布袋),南胡村的风声如雷(风箱),李新寨的哐哐叽叽(铜器)。
 
    民众中蕴涵着民族的历史,乡俗中呈现出乡土的性格。绵延于远古的尚武精神,护佑和欢乐着代代子孙。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角场营村都练武功,抗日战争时期,浚县的日本鬼子一次都没敢去过。
 
    走进激荡的浚县庙会,我不得不产生这样的感慨:
 
    浚县人会享受,一个正月会把好吃好玩的年节延长成一个多月。浚县人会经营,把一个多月的庙会变成了不动镰刀的丰收麦季。晋、冀、鲁、豫、皖、鄂,前来朝拜的万千香客和舟载车运的行商大贾把他们的香火钱、地皮钱,还有吃、喝、拉、撒、睡等等的繁杂事务,一古脑儿全交给了浚县人。浚县人不仅自己找乐,还邀请千井百里的朋友们同乐,在找乐、同乐的同时,平增了半年的收入。有一首盼年的儿歌这样唱:“想新年,盼新年,新年来了真喜欢。还能吃,还能玩,还能得几个压岁钱。”(原标题:学者眼中的浚县古庙会)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鹤壁日报(2010-02-2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土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