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晚报》报道,自从甲骨片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面世之后,国人对于汉字的起源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之情。古人为什么要制作甲骨片,又是如何制作的,刻写在龟壳上的文字又有何意义?这一系列神秘的问题,即将在来沪展出的《汉字》珍品展中找到答案。 11月6日到18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中的珍贵展品将首次走出安阳,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与市民见面。
甲骨片神秘不难懂
尽管通过书本和网络传播,甲骨文已并不显得神秘,但是要近距离地接触甲骨片,机会却是非常难得。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这次来沪的《汉字》展,将为公众提供这样一次珍贵的机会,这也将是甲骨文第一次成系统地走出安阳。
甲骨文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迄今共出土13余万片,总计单字字数约5000个,目前可释字约1500个。这一次的展览,馆方将以图片、高仿制品和多媒体的方式,精选一些极富研究和观赏价值的甲骨片,令观众近距离感受甲骨文的独特魅力。
馆方表示,在此次展品的挑选标准上,主要以形状完整,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甲骨片为主。为了身临其境,展览还将通过制模等方式展示古人制作甲骨片的场景,以及甲骨片出土的考古过程。届时,游客可循着考古学家的脚步进入殷墟的甲骨窖穴,去发掘和领略甲骨片的神秘魅力。
博物馆的专家向记者介绍,甲骨片承载的内容相当丰富。因为当时人类缺乏对自然的科学认知,凡事都是依靠占卜而定,因此,在这些龟壳片上的刻辞饱含了祭祀、战争、狩猎、田耕、生育等细节,甚至还有最古老的天气预报,非常生动、有趣。
青铜金文可见还可摸
为了增加游客的感官体验,此次中国文字博物馆还将带来一批高仿真的青铜器作品,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地细看,还能伸手触摸青铜器上镌刻的金文。
金文又称吉金文字、钟鼎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的总称。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事件的记录,以及对祖先及王侯们功绩的颂扬,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金文研究中最富盛名莫过于属于商代晚期、 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该鼎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目前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商周铜鼎。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为 “姤戊”,“姤戊”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目前馆方已经准备了司母戊鼎、毛公鼎等5件青铜器文物制成同样大小的高仿真展品,让好“动手”的游客也能过过手瘾。
汉字专家现场速成
要论这次《汉字》最具价值之处,无疑是由中国文字博物馆整理编撰的“汉字简史”,其中详细介绍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绵延几千年的发展流变。据了解,“文字简史”部分的展览将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游客只需花费几分钟,就能轻松成为一个“汉字专家”。工作人员举例说,现场游客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看到一些常用字的不同字体的演变过程,比如车、水、门、贝、本,是如何从甲骨文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字体。此外,展览也涵盖了汉字在书法、篆刻、碑刻、印章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展示,可以满足书法爱好者的需求。(李佳杰)(原标题:《汉字》展首次走出安阳来沪 打开甲骨文魅力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