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超化吹歌队成员经历了一场喜悲:喜的是,2月份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悲的是,原本计划今年7月底,和少林武术一道在北京太庙演奏,向全球展示中原文化,由于经费等原因,未能成行,超化吹歌失去了一次展示其艺术魅力的机会。因为很难学,因为其“不得为婚丧嫁娶服务”的严格行规,年轻人觉得“学了没用”。这个源于近4000年前商周时期的宫廷音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古老艺术,后继乏人,超化吹歌会不会成为绝唱?
渊源
起源商代,我国古代的交响乐
“吹歌是中国的一种十分古老的吹奏乐演奏形式,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笙、笛、箫、韵鼓、大铙、碰铃等乐器,堪称我国古代的交响乐。大约起源于商周时期,距今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如今的郑州曾是商朝的国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出太多的文明,超化吹歌就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8月 19日上午,原新密市文化馆馆长李宗寅一见记者,就如数家珍般的说起了超化吹歌。
对超化吹歌有着20多年研究的李宗寅告诉记者,从《密县县志》上看,超化吹歌师承唐宋时期的宫廷音乐。到了明朝景泰年间,一位祖居密县的翰林告老还乡,前往“中国名刹十五”的超化寺烧香朝拜,就把吹歌技艺传授给了寺院的僧人。明末又由寺院的僧人,传到了民间。从此超化吹歌社成为民间的一种文艺社团组织,代代相传,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每当有大型祭祀活动,必有超化吹歌。
今年2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省此次入选的传统音乐类中8项名录之一,超化吹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状
濒临失传,古老的记谱法和乐器
超化吹歌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吹歌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
李宗寅告诉记者,吹歌的主要乐器叫“管子”,翻开《辞海》,书中对管子的解释是:商代就有,以木制、竹制为主。而超化吹歌的管子却以纯黄铜精铸而成。管子是如何制成的,这是个谜,工艺已经失传,现在已不能复制,故专家称它为“古代中国民族乐器活化石”。
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尚春升说,超化吹歌演奏中要同时有两支管子,一个高音,一个低音,这在全中国的吹歌中是绝无仅有的。
据超化人说,吹歌流传下来的管子,只剩下3根,其中一根管子因为传人不愿意拿出来,现在吹歌队只有两名管子手,吹高音的叫王国卿,他17岁开始学吹管子,如今已经45岁了。
“演奏有相当难度,靠气流控制。这根管子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王国卿说,他手中的这根管子是岳父家祖传下来的。
管子长16厘米,上粗下细,不同于中国传统管子的上细下粗。管子正面7个孔,背面1个孔,每个孔同时能发出3个音,用力大小不同,音高也不同。粗的那端插了枚哨嘴,大约4厘米长,芦苇做的。
吹歌队中还有祖传的十八苗笙。吹歌队队长宋俊忠就是吹笙的,他说,笙类似于春秋时期的竽,十八苗是指这种笙是由18根竹子做的,他家祖传的紫竹做的十八苗笙有500多年的历史,去年坏了,没人会修,只得用现代十四孔笙来代替演奏了。
超化吹歌最“古老”之处在于其记谱方法是沿用古代的“工尺谱”,就是古音乐中的“宫商角征羽”。超化吹歌留传下来的30多种曲牌,多采用“工尺谱”的记谱方法。这不同于西洋的五线谱,也不同于现代中国常用的简谱,这是我国现存十分稀少的记谱方法,因此,超化吹歌又被音乐界专家称为“古代音乐活化石”。
困境
不能挣钱,超化吹歌后继乏人
明朝景泰年间,超化吹歌由宫廷传入寺庙,成为当时服务民间神社组织的高雅乐队。超化吹歌从第六代开始,就由族内继承变为村社继承,开始吸收宋氏族外的人员加入。目前,吹歌队队员多为第十一代传人,少部分为第十代传人。
现在超化村,能够演奏吹歌的不到20人,他们组成了一支传承古代音乐的吹歌队。在一个有雨的下午,借着河南电视台的采访机会,记者在超化寺内有幸聆听了他们的演奏。
“学这东西不能挣钱,年轻人认为学了没用,很少有人肯去学,除非是爱好这个才学。”宋俊忠说,他有三子一女,没有一个孩子肯学习他的吹笙技术,令他略感欣慰的是,今年7岁半的小孙子倒是喜欢音乐,学了半年时间,也能吹奏一些简单的曲牌了。
超化吹歌演奏有个规矩,演出队伍最少为16人。遗憾的是,2004年以来,相继有6位老人去世。目前,队员中年龄最大的叫麻长柱,已经83岁。
宋俊忠说,超化吹歌的行规很严,从不为婚丧嫁娶服务,只用于拜会朋友、参加祭祀典礼、庙会和娱乐。吹一辈子也别想挣到钱。300多年来,吹歌队始终恪守着这项规矩。现在,这个不迎合社会时尚、努力保持原有风貌的古典艺术越来越被人们淡忘。队员们只凭着个人爱好,偶尔“玩玩”,“这些吹歌队队员平时都各有各的活儿要做,聚在一起进行演奏的时间非常少。”
王国卿说:“有人找我学,但这不好学,多学到半道都不学了。现在担心的就是这,想从学校培养。要从我这代失传,就成罪人了。”
呼吁
加大投入,专业化包装进行商演
一直为超化吹歌奔走呼号的李宗寅说:“吹歌几个重要的掌门人近年来相继谢世,现在的几个打击乐队员也都在75岁以上,从演奏技艺上讲,目前的演奏水平不如上世纪80年代。原来服务于神社的社会基础已不复存在,各级政府的有限扶持也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经费短缺导致吹歌水平退化,有的表演技艺已经失传。”
关于超化吹歌的出路,李宗寅说,首先需要一个音乐人为吹歌进行配乐和包装。他说,超化吹歌的曲牌和乐段,一直沿用古代的工尺谱,并且在代代相传中是师徒相传,口耳相传,没有文字记录,吹歌只是一种原形的古代宫廷乐,如果没有音乐人为其进行配乐和辅导,就显得过于简单。如果能有音乐人对超化吹歌进行包装指导,以商演的形式既募得经费,又能扩大吹歌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继承这种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至于使其失传。
尚春升认为,要想传承并保护好超化吹歌,“一方面我们要保护老艺人,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传承,比如有愿意学习的,我们用经济的方式适当补贴,让他们传下去。另一方面,把工尺谱进一步整理,有关新密超化吹歌的传说故事也要搜集起来。另外,我们准备组织他们训练,在一定的场合通过举办演出的方式来推广。” (原标题:超化吹歌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