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柘城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电影 不能让流传四百年民舞消失

2013/3/16 11:22:10 点击数: 【字体:

    一位穿着马甲的导演手执剧本,正给演员说戏,后面围着一圈人在认真地听着。这是电影《欢乐的村庄》的拍摄现场。没有专业的制作班底,只有一台小型摄像机,2个导演,十几个演员和6万元的预算资金。这部由柘城县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将于12月底杀青制作完成,并于2012年元旦在柘城县梁庄乡路庄村举行首映。
  
    □东方今报记者 陈涛实习生 杨小刚/文图
  
    ●几个农民一台戏
  
    总导演兼制片人李树峰,是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主任兼戏剧创作组组长,48岁。没有经过导演专业的理论学习,可是他热爱电影、戏剧,经常给县里剧团录节目,并于2009年与人合作拍摄了一个短片《出院之后》。
  
    《欢乐的村庄》演的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通过发展炒花生产业和民舞文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故事。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的生活,演员是农民演的“自己”。拍摄场景是村里的桥、路、院落和民舞的演出现场。
  
    “这部片子讲述的是一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路为民带领路庄村民发展的故事。演的基本都是我们身边经历过的事,都是农民实实在在的生活。”李树峰说。
  
    “因为路庄是县里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一个村,国家又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他们村民舞团的团长杨继宣商讨后决定,用电影的形式讲述老百姓身边的事情。”李树峰说,今年3月份,他和杨继宣有了拍电影的想法。
  
    ●编剧、导演、摄像、演员 一个都不少
  
    有了想拍电影的想法,李树峰、杨继宣便找到县里擅长写剧本的编剧王念夫,希望他负责写电影剧本。
  
    王念夫是柘城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业余喜好创作,曾经在多家报刊发表过多篇作品,还有一部电影剧本《小医院来了个大医生》正在河南影视制作集团筹拍。
  
    李树峰、杨继宣、王念夫三人一拍即合,又拉到了6万元的赞助。
  
    王念夫深入路庄村调查、采访,经过两个月时间,写出《欢乐的村庄》,初稿完成后,路庄村村委会及农民代表对剧本又提出了修改意见,五易其稿,终于完成了。
  
    剧本创作的同时,成立了数字电影拍摄筹备组,李树峰任总导演兼制片人,把自家的一套摄像和后期制作设备拿到剧组,让编剧王念夫任导演,路庄村民舞团团长杨继宣任制片主任,另外还有摄像、后期制作、场记、剧务、道具、化妆等一应俱全,毫不含糊。
  
    演员大部分是路庄村的村民,也有县说唱团的,还有从柘城县电视台请来的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0月16日,由农民自拍的数字电影《欢乐的村庄》正式开拍。
  
    ●拍摄目的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记者问李树峰为什么要拍《欢乐的村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路庄民舞的传承和发展。”他说,“农民要演戏太难了,通过电影给民舞扩大影响,树立一下品牌,我不能眼看着优秀传统民舞衰落下去。”
  
    “我想把电影和‘路庄民舞’结合,搞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拍出像样的作品,创造经济效益,招揽人才,争取政府的扶持,让民舞发展壮大,让农民的生活有点色彩。”
  
    路庄民间艺术团团长杨继宣介绍,路庄村原是一个比较贫穷的村庄,近几年,该村走出了一条靠炒花生致富的路子,村民迅速脱贫致富。致富后的路庄村 积极发展文化演艺事业,成立了路庄民间艺术团,经常到商丘市和郑州市演出。该村的盘鼓、腰鼓、竹马、旱船、龙灯、狮子舞等表演已经小有名气。
  
    据柘城县的一些地方史料记载,该村在400年前民舞就非常兴盛,那时年满15岁的人都会表演,且有严格的套路规则。逢年过节,该村村民都要在本村和邻村表演。

    导演王念夫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拍摄的,电影拍摄进展得很顺利,预计,这部90分钟的电影将于12月中旬杀青并于12月底制作完 成,2012年元旦将在路庄村首映。随后,《欢乐的村庄》将免费在柘城县及其他一些周边县市的农村公映。“让农民都看一看农民自己拍的反映农民的电影。” 王念夫说。(原标题:柘城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电影 不能让流传四百年民舞消失)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原文时间:2011-11-2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