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小芒砀高唱文化“大风歌”

2013/3/16 11:05:06 点击数: 【字体:


    “大家知道永城为什么被称为‘汉兴之地’吗?”“因为芒砀山呀,汉高祖刘邦就是在那儿起义的……”村民手指的,是不远处的刘邦斩蛇处。9月23日, 当记者来到永城芒砀山下采访时,芒砀山旅游公司正在向芒砀山景区居民开展汉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当地居民更加了解了汉文化,提高了他们的文明素质,也 更好地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了景区良好的精神风貌。
  
    芒砀山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汉文化富集地之一。坐落在芒砀山脚下的芒山镇深受秦汉文化的浸润,“汉”味十足。该镇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名字中含有“汉”字的越来越多——汉宇、思汉、鹏汉、汉臣、扬汉……汉文化正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
  
    芒山镇鲁庄村村民何瑞玲,今年60岁,早年间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现在,她经常为芒砀山景区做一些汉服的头饰。一些邻居经常来串门,试穿一下汉服,帮着打 打下手。“穿上汉服什么感觉?”记者问。“漂亮!”村民答得干脆。“现在游客来得越来越多,我现在正考虑以后成立一个汉服加工厂。”何瑞玲说。
  
    穿汉服,对于28岁的罗帅来说,已经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罗帅是芒砀山景区导游部首席导游员,非常喜欢汉文化,读了大量相关书籍。“我越读越觉得有许多 谜,比如在当时的条件下,怎么会有那么高超的测绘技术和彩绘技术。”身着汉服的罗帅多了几分儒雅,“刚开始在众人面前穿汉服,会有些不好意思。慢慢地,我 越来越喜欢汉服了,觉得它很有文化魅力。”
  
    “我们的景区很特殊,分布在居民区中。”芒砀山景区管委会主任骆本京介绍:2005年开始搞旅游后,芒山镇坚持开展“弘扬文明、提高素质、扮靓窗口、树立 形象”活动;近期,又开始定期举办穿汉服、学汉礼等免费的汉文化讲座。“我们宣传汉文化,并不是提倡大家都去穿汉服、行汉礼,而是想把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 结合起来。”骆本京说,“以前群众开山采石、砍树,疯狂破坏地表环境。大家不知道什么是旅游,也不知道旅游能带来什么好处。村民们把玉米、麦子晒在景区门口。现在,游客多了,小饭馆、纪念品店也跟着多了起来,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这几年,大家慢慢看到了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好处。”
  
    骆本京说的开山采石,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芒砀山山体石质属石灰岩,是生产水泥的主要材料,质量上乘。芒山镇原有两个水泥厂,其中一个厂一年开采山石达上千万吨。不过现在这两个厂都已关闭。
  
    芒山镇柿园村村民张庆雨,今年71岁,退休前在原永城县委宣传部工作,近几年在家乡从事汉文化研究。“可以说,在芒砀山,是一锤打开汉文化。”张庆雨说。 张庆雨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柿园村村民在用铁钎打采石炮眼时,正好打在墓门位置,铁钎掉了下去。此后,省、市、县的文物部门发掘出古汉墓,震惊中 外。
  
    “芒砀山是永城市的文化标杆。目前,我们正在全市进行文物普查。知道了家底,才能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地合理利用。”永城市市长朱明伦说。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芒砀山也从名不见经传的豫东小山变成了声名远播的汉文化旅游景区,这更加增强了永城的决策者保护开发、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的信 心。同时,也为永城文化名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的支持和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为芒砀山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永城市连续举办三届“永城杯”中国围棋名人战,邀请众多围棋国手“芒砀论剑”,在芒砀山下展开了以棋会友的文化交流活动,大大提升了芒砀山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12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永城召开 时,国内外近200名秦汉史研究专家莅临芒砀,共同为永城汉文化资源的传承利用献计献策,大力弘扬了永城两汉文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小芒砀正高唱起文化“大风歌”!(原标题:小芒砀高唱文化“大风歌”)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商丘新闻网 原文时间:2009-09-2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