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种植烟叶已有370多年的历史,素有“烟叶王国”之称。然而,襄城烟草的史事,10年前却是一页空白。1990年和1998年竟有两部《襄城烟草志》相继编撰出版。这两部烟草志共有80多万字,记述了襄城县明末清初以来的烟草历史,其资料搜集、核实、编写、出版,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作为主编和组织者,年逾七旬的襄城县烟草专卖局离休干部、原任局长李合明立了大功。
矢志修志 带病出山
1982年,《襄城烟草志》开始编纂,局领导研究,请老局长李合明出山挂帅。李合明干了一辈子烟草,曾荣获中国烟草学会 “从事烟草工作四十年银质纪念章”,他多年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工作责任心强、组织协调能力强,威信高。近年来他身患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病,身体不太好。当听 到组织上让他负责编写烟草志,就当即表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发挥余热做贡献。
襄城县烟草种植源远流长,其间之变化发展,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等,事多类杂,极为浩繁。为编成一部观点正确、资料翔实、 内容丰富的烟草志,以发挥其“继承历史,反映现实,服务四化,有益后世”的作用,李合明带领编辑室的同志不辞辛苦,四处走访,翻档案、查书刊、录口碑,对凡应搜集而又有一丝线索可寻的有用资料,决不轻易放弃而尽量搜罗。本着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各种资料反复认真查证,去芜存菁,务期翔实可靠、信而有证。
编志期间,李合明连星期天也不休息,带头加班加点地工作,并几次放弃了有关部门组织的老干部去北京、北戴河等地旅游的机会,终因劳累过度和脑血管硬化症发病,住院治疗。领导和同志们多次劝他养病休息,但他病状稍有好转就立即投入工作。他说:“志书一天编不成,我就一天也不能安心”。就这样,李合明与编辑室的同志们历时7年,终于完成了第一部烟草志的编辑出版工作。
实事求是 一丝不苟
在搜集和核实资料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因历史年代久远,各种资料时间不一致、事实不一致的情况。
为了核准资料,李合明总是要求工作人员不厌其烦查找傍证,反复讨论,直至筛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才肯罢休。他常说:“ 志书要对历史负责,要对后人负责,现在宁可多吃苦,也不能在我们手中留下历史的遗憾”。例如,涉及襄城县始种烤烟的时间,就有多种说法,历史文字资料上也 记述不一。为了弄清这个历史问题,李合明决心在种植烤烟的发源地找出第一手资料。编辑室的同志多次到颖桥镇搞调查,终于在1988年秋找到了当年最先种植烤烟的3户烟农中的唯一健在者、时年已93岁的董松山老人。当年英美烟草公司来华推广烤烟种植的人员就住在这位老人的北邻家,并动员他与颖桥寨首马文杰、农民李廷厚三家试种烤烟,获得成功。老人讲述的实事经与有关资料核对,最终确定了襄城县颖桥镇1913年始种烤烟获得成功的正确定论,也为河南省和我国烤烟的起源,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
淡泊名利 工作第一
李合明在县局局长的位置上工作多年,由于工作出色和襄城县烟叶的特殊地位,使他在烟草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编写烟草 志期间,他的老朋友、某县烟草局的局长得知李合明离休,就派车把李合明接去叙旧,要李合明给他们县当烟叶收购顾问,一个月给两千元。老李一听就坐不住了, 连声说:“不行不行,我在家的编志任务还没完成,说啥也不能在这儿,钱的事不能提,好几个老朋友都找过我,谁说也不中。”
1998年8月7日,是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烟区40周年纪念日,县里和市里都作出安排,要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并出版烟草志续编。在庆祝活动期间把志书呈送给与会的有关专家和领导同志作纪念。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志书的出版工作,李合明带领编辑室的同志冒着盛暑酷热,先后 三次到郑州校稿。按理说,李合明已是70岁的人了,再加上身体有病,炎热天住有空调的宾馆,现任领导又多数是他的老部下,谁也不会说啥的。但按财务制度, 报销标准是住不上有空调房间的。李合明就带领大家住在了没有空调、没有洗浴设施的旅店。他们一边擦汗水一边校稿,加班加点,十分辛苦。有的同志提议换个有 空调的房间,李合明却说:“这一辈子我都没坏过规矩,现在老了,更不能违犯制度。”就这样,几个人硬是在条件简陋的房间里完成了校稿任务,保证了按时出 书,没有超支一分钱。
经过李合明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襄城烟草志》及其续编终于先后杀青问世,1990年出版的《襄城烟草志》因编写质量较高,荣获河南省史志一等奖和市地级一等奖。1998年,续编的《襄城烟草志》出版,成为河南省第一家完成序志出版的单位。(河南省襄城县烟草公司 )(原标题:李合明和《襄城烟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