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正月古庙会与中国春节
2013/3/15 10:17:2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前不久,腾讯网上流传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人过春节的老照片,吸引了众多眼球,泛黄的老照片里的春节,勾起了许多人美好的记忆,那记忆温暖而遥远……如今,我们依然可以在古庙会里找到老照片里年的影子和味道。
浚县正月古庙会每年都吸引着来自省内外的游客,正月古庙会期间,游客多达百万人次。在高峰期,若你从空中俯视,庙会上如织的游人、香客似要把大伾、浮丘两山担起来一样。两山间熙熙攘攘的游人、香客,挑起的是古庙会上数万民众洋溢的欢乐、祥和、希望。
古庙会保留着中国最传统最原始的中国人的年。
浚县正月古庙会深深扎根于当地历史、文化、风土、民众间,扎根于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习俗里。
要是你想把当地朝顶的社火表演请到其他地方,会首、会员们会郑重其事地告诉你:“我们的表演是朝拜浚县山神灵的。朝拜时间、地点、行走路线都是世代传下来的,改不得!”
中国传统春节,俗称过年。年,古人称谷子成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杜神、门神、财神、火神等神明,都在春节倍享人间烟火。过年,是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据记载,中国人过年已有4000多年历史。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杜,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浚县正月古庙会恰是中国传统春节在今天的延续,是中国春节文化和庙会文化的高度融合。
每年一入腊月,浚县各处火神庙、土地庙的锣鼓声便响彻浚县县城大街小巷。浚县腊月初八要过腊八节,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忙年了。花糕、黏糕、杜糖(当地俗称麻糖)、元宵,成为当地年节时期特有的传统美食。
浚县正月古庙会在时间上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年节相合。正月初一是浚县正月古庙会的第一个高潮。这天上午浚县县城几乎万人空巷。正月初九是古庙会的第二个高潮。传说这天是玉皇大帝(当地俗称老天爷)的生日。按习俗当地人这天无论刮风下雪都要到大伾山朝顶祭祀老天爷。浚县县志办刘会喜说:“浚县社火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每年的社火,都是当地人自发筹资组织的。正月初八下午社火队伍要到土地庙和火神庙祭祀,祭祀罢后社火队伍还要在县城各大街道游街,民间 称此为‘请神’。第二天社火队伍排成长龙登山朝顶的场面异常壮观。”正月十五、十六是浚县正月古庙会的第三个高潮。这个高潮又恰逢中国传统元宵节,俗称 “小年”。春节重在礼,元宵节重在乐。届时,白天社火晚上花灯,全城一片欢腾。大伾、浮丘两山人山人海,达到空前盛况。
庙会祭祀由来已久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一说,起源于腊祭。《礼记·杂记下第二十一》记载,子贡和孔子观看为酬谢农神举办的腊祭活动。子贡看到盛大的祭祀场面,激动地说“一国之人皆狂”。子贡是浚县人,史料所载的腊祭活动很可能是浚县当时的古庙会。
一说,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尧即天子位,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天当成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据记载,中国古代春节正月的日期并不固定。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初一为岁首,年节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东汉光武帝刘秀北征王朗胜利后经黎阳,于大伾山筑青坛祭天地。大伾山又被人们称为青坛山,刘秀登山时所走的路被人们称为青坛路。
今天的浚县正月古庙会完整保留了古代祭祀的影子。在浚县民间社火(浚县当地俗称玩会)中,每年正月初九东山朝顶祭拜玉皇大帝,正月十六南山朝顶祭拜 碧霞元君。如果你仔细观看朝顶的社火玩会,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每队社火玩会前,无论是舞狮游龙的,还是踩着高跷划着旱船的,都要先站成一排,在庙门前拜上三拜,然后再在神灵前表演绝技。你还会发现,无论台上指挥的会首出于时间有限考虑,扯破嗓门如何喊暂停,社火队伍依旧把要展示的展示完了才放 心。
申遗保护春节文化
“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是庙会文化和春节节令文化的叠加,千百年来,成为史不绝书、万民朝圣的文化圣地。”河南省民俗专家们评论说。为抢占文化品牌, 为不再重蹈端午节被韩国提前抢注的历史覆辙,目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拟将“中国春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浚县正月古庙会作为中国春节民俗的一个保护传承主体,将成为中国春节申遗的有力支撑点和落脚点。
伴着第三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中国春节浚县正月古庙会申遗田野普查工作正在紧密锣鼓地进行中。目前,浚县四个调查组正在进行文字记录、录音、录像等原始资料的收集,为浚县正月古庙会田野调查日夜奋战着。(马珂)(原标题:浚县正月古庙会与中国春节)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淇河晨报 原文时间:201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