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庙会上争看社火表演的人群
三去浚县,我未能窥浚县正月古庙会全貌。
2006年正月,我和家人出门游玩,途经浚县逛过半天,在浮丘山大伾山的主会场上,最大感受——“挤”。
有些地段,我们脚不沾地被人裹着往前走,想调头回去也不行。乌泱乌泱的人流,脚挨脚肩并肩,面对面眼对眼,一闪而过,踩痛了你也没法儿。我和家人很快被挤散了,其实散得不远,你明明看见人了,但就是挤不过去。
陷在人堆里被推挤的我,两山之上的庵观寺院皆印象模糊,铺面摊点大棚车儿担儿篮儿,售卖的世上万千皆印象模糊,杂耍表演社火民艺皆模糊——也看 不过来。这一时空,真正是包罗万象的巨大场景,囊括了乡村的所有小场景,而我,不过是某个小场景中一个小龙套而已。浮光掠影的碎片印象,正适合我当日凑热 闹的游客身份。深烙脑海中的,只剩了N多赶会者脸上共有的表情——亢奋与迷狂。
拥挤过程中的轻微痛苦,大大加深了赶会者的迷狂感受,你挤我拥、呼朋唤友,好像只有这样挤这样喊才过瘾痛快,才能一改长年乡村生活恬淡单调的沉闷,才满足人们相互靠近摆脱孤独的愿望。
二去浚县是2008年8月,我应鹤壁市旅游局之邀,参加了他们组织的“百家媒体百家旅行社”大型采风活动。这一回,比较从容地看了看浚县,看了看大伾、浮丘两山,但没有涉及庙会。
浚县很小,大伾、浮丘两山对峙,淇水卫河环穿,黄河故道走过城东。它有山城韵致却无崎岖,有平原安逸又多点山意。浮丘山(俗称南山)在县城之南, 大伾山(俗称东山)在县城之东。两座山“有神有佛有庙有寺,具备了庙会的第一个基础。有粮有钱有繁华商业,又具备了庙会的第二个基础。一条卫河穿城而过, 汤汤活水带来了舟输漕运之便。所以,有唐以降一千多年来,浚县庙会愈办愈大,愈办愈久,到今天已成为时历月余、地跨数省的盛大庙会了。”著名作家、民俗学家孟宪明先生讲道。
三去浚县是2009年1月20日,春节前数日。我一边访社火艺人探民艺专家,一边游走于它的长街背巷,看这座小城怎样支好架子做好准备,迎接长 达月余的狂欢(会期从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我住在?浮路中段的一家宾馆,空落落一层楼只住了我自己。窗外,便是庙会期间大伾山通往浮丘山的主干道,会期 时每天会有几十万人挤在这条路上。
晚上我趴在宾馆三楼窗口看,?浮路上行人稀少,两侧店铺门窗紧闭。这条路串起的东山南山亦静寂无人,如同黎明前的暗,大繁华之前的静,空空的路,空空的山,空空的挂满未亮灯笼的浚县长街背巷,都在屏息等待,只待数天之后,天地间爆竹大作,春联齐崭崭新了屋门。只待大年初一大幕拉开,这座城这两 座山眼前这条路以及小城的长街背巷,马上活起来了,马上变成一个大舞台,喧闹声锣鼓声将彻地震天。
“水旱两路”满怀虔诚来朝山
孟宪明先生曾数去浚县庙会,他感慨道:“浚县人会享受,一个正月会把好吃好乐的年节延长成一个多月。浚县人会经营,把一个多月的庙会变成了不动 镰刀的丰收麦季。晋、冀、鲁、豫、皖、鄂,前来朝拜的万千香客和舟载车运的行商大贾把他们的香火钱、地皮钱,还有吃喝拉撒睡等繁杂事务,一股脑儿全都交给 了浚县。浚县人在找乐的同时,平增了半年的收入。”
事实确实如此,据当地媒体报道:“2008年,庙会来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来客累计突破4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10.37万元,同比增长10%,综合收入2亿多元,同比增长18%。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浚县庙会人流中,占很大比重的是香客。浚县庙会香客遍及周围数省。2008年8月,“百家媒体百家旅行社”采风中,湖北襄樊一家旅行社的老总告 诉我,他照浚县庙会规矩,和家人连续来了三年,第一年为许愿,第二年是实现,第三年是还愿。他的旅行社,持续多年开了“浚县庙会一日游”的路线,每年庙会 期间,仅他一家旅行社就要发送上千香客。
香客是庙会的真正主角,他们的参与延续了庙会不息的生命。浚县及周边地区的老人,经常是“活多大就来多大”,年年必来。有组织的香客队伍,从古至今一直都有。
现在交通方便,香客都是包一辆或多辆车,当日来当日走,组织管理有点像现在的旅游团。在过去千余年时间直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香客的行走,是缓慢而执著的,特别是老人,他们每年的出门远行,行走与叩拜,成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缓慢而执著地行走,在沟通彼岸世界的同时,也安抚了他们的今世苦难。
香客们的组织与行动,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经走访浚县政协文史委主任马金章,浚县社火老艺人李顺波,浚县文物旅游局冯宇、程彦强等人,记者大概勾勒出香客赶会的轮廓。
香客来赶浚县庙会,有两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南山(浮丘)朝顶东山(大伾)观景”。为了赶正月庙会,更为了到南山朝拜碧霞元君(民间俗称“老奶奶”),许多香客一进腊月,就要推磨磨白面,日子再紧,也得磨几升麦子,为赶庙会准备花糕枣花供飨,还得预备上供的鸡蛋,说是能“骨碌骨碌”运气。
过罢年,各村邻里和会首就开始联络赶会的人,这是件严肃事。浚县东南一带,比如长垣和滑县,邻居若相约去赶会,忌讳问去不去?如果问邻居去不去,邻居回答去,结果有事去不成,就是心不诚。说不去更不行,浚县山灵,你说不去,对神不敬。香客相约的方法虔诚古朴,当弄清邻居家有人时,你要先说一 句:“去浚县山赶会咧。”说罢,隔墙扔个砖头。对方不去就把砖头扔回来,如果去,就留下砖头,说声“知道了”。村里会首收赶会的份子钱时也不能问,而是拉个簸箩沿街吆喝:“去赶浚县会咧。”谁去,就扔个砖头,不去不扔,会首看你扔了,回头就找你收份子钱。
过去香客来赶会,一般坐马车,马车是铁轱辘或木轱辘,车上插旗,写着“朝山进香”四个大字,旗侧竖写出哪县哪乡哪村。赶会香客怀朝圣之心,对浮丘、大伾两山无比神往,许多香客往往进入一种幻化的朝圣状态。
香客们到了浚县,首先是住店问题,都是预订的,有的今年就预交了下一年的钱。香客往往在一个固定地方住几年、十几年。
过去浚县城里不住香客,因为城门夜里关闭,香客出入不便。香客一般住城外四关的车马店,清末民初直到20世纪40年代前后,城外四关有几十家车马店,每家都有几十间房。车马店住满了,南关、南关外及西关一带老家老户只要家有闲房,也留香客。有时他们宁可在院里搭庵棚住,也把房腾出来。因为一个正月庙会所收丰厚的房费,能抵一个麦季的收入。尽管这样,还有香客住不上店,这叫“淤店”。“淤店”客有的在车马店门洞里坐一夜,更多的是在两山山坡上坐一夜。
车马店现在有无遗存?马金章先生摇摇头:“上世纪60年代以后就没有了,主要是没有牲畜了。80年代后农民都开农用小四轮来。现在都是村里包车来,庙会期间,有组织的每天能来几十班。”
上面讲的是旱路来的香客,还有从水路来的香客。20世纪60年代前,卫河水清通航运,卫河上游的怀庆府卫辉府,以及下游的彰德府大名府保定府天津卫的香客,一般都从卫河乘船走水路到浚县,在浚县西关的车马店落脚。
不论旱路水路,凡住下店的香客叫有了“下处”。进了店,香客把“朝山进香”旗插在大门口,大会首在“下处”找个上首位置,把随车带的“老奶轴”(碧霞元君像)服侍上去,烧香磕头。房东提供铺草苇席,香客自己打地铺。房东提供炊具,香客自己盘锅灶,再把马车上拉的白菜粉条大肉白面卸下来,这才算安 顿好了。
“
朝顶报到”许愿还愿要慎重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那时我十几岁。最远的香客来自江苏、安徽、陕西、河北等地,山西、山东的也很多。俺家住了一群香客,有二十来人,他们起五更去烧头更香时,排成一大溜,有拿两根香的有拿一根香的。烧完香,晃悠悠回来,借俺家锅灶做好饭,还给俺家端一碗。”家住浚县西街村的老艺人李顺波回忆道。
李顺波说了段当时流传的快板:“从北京到南京,数着浚县城。浚县城七大山,论起热闹数南关。每年两次古庙会,千里遥远来朝山。”两次古庙会是指正月会和八月会,八月庙会规模仅次于正月庙会,会址与正月古庙会相同,会期从七月初六到八月初一。
按规矩,不论进店早晚,大会首都要召集香客上浮丘山朝顶,向“老奶奶”报到。
朝顶报到前,香客们留一个小会首在“下处”上供看门,其余人员都去。出发前香客放一挂鞭炮,大会首点一把香,分给大家人手一支,这是点清人数。
香客们跟随会首,手持点燃的香,前边有一人打着“朝山进香”旗,就像现在导游拿的团旗一样。大会首手托托盘,托盘里放着香箔、火鞭,准备在碧霞元君大殿前上香朝敬。
到了碧霞宫前,会首再放一挂鞭炮,有人喊一声:“大会首来了!”山门里有一老一少出来迎,这是姓麻的父子俩,老的吹唢呐,小的拍铙镲,没个正音图个热闹,会首高兴得满脸红光,随手抓钱赏给麻家父子俩。
之后,香客到大殿先点香箔再磕头,神三鬼四,有的山东来的香客在会首带领下集体行二十四拜三十六拜大礼,很壮观。碧霞宫的香火钱佛道两家一家管一年。
磕头祭拜前香客要把随身带来的供飨供上。现在香客会供上酒、烧鸡、点心、猪头等东西,时代变了,神仙也吃荤。
南山朝顶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求子。碧霞宫内西配殿有专管这事的“三霄”神,东配房还有床公床母神,负责安胎保胎。
朝顶期间不能信口开河,不能说诳话乱许愿。许给“老奶奶”一台戏,到时就得请戏班子唱。碧霞宫山门外就是清乾隆年间修的戏台,是专门酬神唱戏的地方。
现在许戏的不多,都是许电影。许人人想,许神神想,许愿不还,失信于神,香客们不敢。碧霞宫就是还愿还出来的。明代县令蒋虹泉许愿,只要儿子病好,就重建庙宇再塑金身。如此大愿,用了20多年才完成。蒋虹泉不失信于神,浮丘山才多了碧霞宫这一圣地。
朝顶的香客拜过碧霞元君,再看看千佛寺及其他神仙,布施些零钱,烧几炷散香,就可以下山了。
香客回到“下处”,生火做饭。一般是馏馒头熬大锅菜。也有黄泛区来的穷香客,一人背个褡裢,装着锅盔馒头枣花,顿顿啃干馍,向房东买开水,一碗2分钱。
香客回到“下处”,心情很激动,有铺不睡,又说又唱。“淤店”客更是坐等天亮。山坡上卖香箔饮食的摊棚,通宵灯火通明。
天亮后,香客有的到东山拜佛观景,东山(大?山)风光秀丽古迹荟萃,香客是一定要上山观景的。
东山观景后,有的香客会再去逛逛买买东西,这样到了第三天就满载而归了。临走时会首还不忘把来年的房子订好。
庙会上,只有做生意的人不先朝顶,而是先搭棚,张罗生意,然后再上山上供谢神。
浚县庙会是中原地区最具代表性、最具特色的三大庙会之一,自有唐以降一千多年来,愈办愈大,愈办愈久,到今天已成为时历月余、地跨数省的盛大庙会。(盛夏文/图)(原标题:迷狂正月迷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