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文艺 >> 浏览相关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原行”之南阳大鼓动人心

2014/7/25 17:40:29 点击数: 【字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原行”之南阳大鼓动人心
 
    鼓儿哼又称鼓儿词、南阳鼓词,是南阳本地曲种之一,源于唐代的道调、道曲。20世纪20年代之前是鼓儿词的兴盛时期,以镇平县为集中地,主要分布在南阳、社旗、唐河、新野、方城等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翻身文艺”的兴起,演唱活动复苏,到上世纪70年代,在表演中加入三弦伴奏,并改进唱腔,称为“南阳大鼓”。

    南阳戏曲文化早在张衡的《南都赋》中就可见一斑:“齐童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而今天的南阳,仍是“小戏遍地跑”的戏窝子,南阳大鼓就是其中一例。

    鼓点声声不断
  
    “鼓儿哼是南阳的稀有曲种,其伴奏的主要乐器为一面鼓,加之尾句拖腔哼声较重较长,所以称这种剧种为鼓儿哼。”南阳市曲艺团前任团长李国全告诉记者,1976年,全国曲艺调演在北京举行,团里为了准备调演,特意在鼓儿哼的基础上加工改造音乐和唱腔,形成了现在的“南阳大鼓”。南阳大鼓在北京的调演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李国全介绍,南阳最早的鼓儿哼戏班由镇平艺人李效成、刘金魁等于1928年创建,它采用坠子的唱腔旋律,糅合鼓儿词的板式腔体,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悦耳动听。
  
    “该戏农闲时常在民间演出,其乐器不多,演员阵容不大,对演出场地条件要求不高,故而深受群众欢迎。”李国全说,在此基础上创新而来的南阳大鼓加入了三弦伴奏,旋律独特,三弦演员还可以与主演进行交流,或两人对口演唱,使演出形式更加灵活。
  
    据介绍,鼓儿哼演唱的曲目分长篇和短篇,传统曲目内容浩繁,良莠杂陈。长篇大书可以演唱几场到几十场,有《包公案》《施公案》《大八义》《小八义》等60余部;短篇以300句为限,或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取材于社会生活,或是长篇大书中的节选,有《拉荆芭》《十字坡》《桃园结义》《刘全进瓜》《罗成算卦》等50余篇。
  
    此外,鼓儿哼还有“书帽”———即趣味性很强的小段,《十八扯》《大实话》《颠倒歌》《鸭子跳坑》是久演不衰的保留节目,其语言简练生动,逗趣引人,作为大书开演之前的开场,颇受听众欢迎。
  
    守住曲艺一条心
  
    南阳市曲艺团当年8种文艺演出形式如今只剩下3种了。”李国全痛心地告诉记者,除了大调曲、三弦书和南阳大鼓,桐柏的渔鼓、淅川的蛤蟆嗡、邓州的怀口坠子和新野的槐书等如今都已失传了。
  
    眼看着稀有剧种一个个消失,李国全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南阳大鼓坚守下来。“鼓儿哼改成南阳大鼓后,不少老艺人对我进行‘围攻’,压力非常大。”李国全说着笑了,“但是我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曲艺形式也应该有所发展,一成不变只会丧失活力。”
  
   今年62岁的李国全13岁就进了南阳说唱团,“我从小就喜欢曲艺,也决心守住曲艺。”在最困难的时候,剧团没有办公场地,只能借用当地体育场一间房作为办公室。“那个房子没有水和电,但是只要有个地方,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能让南阳大鼓消亡。”李国全的语气里透射出坚毅———在他奔走呼吁的“鼓动”和不少文艺人士的帮助下,南阳大鼓虽然谈不上繁荣,但仍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希望寄托后来人
  
    在戏曲曲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南阳大鼓苦苦等待着“后来人”。
  
    “我的老师张承聚是建国后第一代南阳鼓儿哼演员,他去世后,鼓儿哼的老艺人就更少了。”李国全告诉记者,他现在收了一个30多岁的女徒弟张佳瑞,已经跟着他学了两年多南阳大鼓。“一方面要有兴趣,另一方面还要有基础。”单脉相传的南阳大鼓,仍让李国全忧心忡忡。
  
    南阳是中国曲艺之乡,南阳作家群在全国颇负盛名。李国全对此寄托着希望:“南阳作家若能为南阳大鼓写点儿新的剧目,南阳大鼓一定会重放光彩。”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原新闻网-郑州日报(2006-05-1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王红丽:绽放在乡村的“梅花”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