绻遍珨㈤氭枃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文艺 >> 浏览相关信息

濮阳大弦戏:“大地琴弦”命运多舛

2014/7/25 14:20:15 点击数: 【字体:

濮阳大弦戏:“大地琴弦”命运多舛
 
大弦戏剧团下乡演出后台照(翻拍)
 
濮阳大弦戏:“大地琴弦”命运多舛
 
濮阳大弦戏:“大地琴弦”命运多舛
 
大弦戏剧团下乡演出场景(翻拍)
    
    据大弦戏申报国家级非遗资料记载,自唐代始,朝代衰亡时总会有宫廷乐师走出高墙,将唐宋大曲一步步带到民间,并逐步向民间戏曲转型。宋时,大弦戏已初步定型。“据说有文人雅士为大弦戏填词,许多宋词都是当时的戏词。”濮阳大弦戏古曲牌传承人戴建平说。
    
    元代时,大量胡乐的进入,给中原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弦戏演唱大曲所使用竹笛、三弦、笙三件主奏乐器略显单调,受外来乐器唢呐启发,当时制作锡笛代替竹笛,加强了曲牌表现力,同时还吸收了元杂剧的大量曲牌,如“混江龙”、“山坡羊”、“叨叨令”等。
    
    到了明代,大弦戏又吸收了青阳腔、罗罗腔、沟沟腔、石牌腔、昆山腔和俗曲小令等声腔,形成了7大声腔380多支曲牌(至今仍存190余支古曲牌),十分鼎盛。
    
    有记载的最早大弦戏班名叫“公兴班”,相传为唐玄宗钦封乐师子孙所创,被视为正宗。“公兴班”先后在我省濮阳、开封、漯河和山东菏泽等地游艺,最后落脚在濮阳县。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公兴班”归冀鲁豫军区管辖,更名为冀鲁豫军区大弦戏剧团,配合革命宣传工作,涌现出郭富源烈士等多名英烈。解放后,该团归属平原省,更名为“新新剧社”。1955年,留归濮阳县,更名为“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它和滑县大弦戏剧团,成为大弦戏至今仅存的两个团。
    
    从唐宋大曲到现在的大弦戏,经历了一个为求生存不断俗化的过程。现在的大弦戏,除了古色古香的唐宋大曲外,更有器乐凌厉的打戏、骇人的特技及村俗表演。因此,这个曾被誉为“大地的琴弦”的剧种,有着风格迥异的两面,它细腻到极致也粗狂到极致,细起来像毛毛细雨,粗起来如同山崩地裂。
    
    武戏火爆曾用真刀真枪
    
    濮阳地处黄河故道,沙碱河坡响马出没,自古民风剽悍。一马平川的河滩里,戏台一扎,锣鼓家伙响遏行云,远近乡民循声而至,很快台下挤挨不动了。台上,《三岔口》、《两郎山》、《群英会》、《闹天宫》等武戏火爆已极,弦子唢呐呜哇鸣奏,三两武生一溜筋斗翻动,扎大靠武将闪亮亮相,一个凌空劈叉,一声高亢叫板,老有劲了。
    
    大弦戏的武打戏是其突出特色。表演身段,是以武术中的大洪拳和梅花拳为基架,稍加润色,粗犷泼辣,强调力量感,以“力拔山兮”形容一点儿不为过。它的武打戏,曾长期使用真刀真枪,惊险火爆,这是民间武术被结合进戏曲表演后未完全舞蹈化的特点。“经过上世纪50年代的戏改,现在的大弦戏不用真刀真枪,但武打套路还是继承传统,基本未被其他剧种舞蹈化武打改变,尤其在拳术和器械套路上,依然十分接近武术,具有古朴气息。”河南省艺术研究院专家杨扬、葛磊在《调查报告》中讲。

    “力拔山兮”的表演,一踢腿,花脸、武生、武旦皆可过顶。武生、武旦出场,多大蹦大跳,善用旋风脚,可连旋数十个。表现行军打仗,演员常用推圈跨步,势如推山。大弦戏的武打戏,对演员武功要求很高:“卸装后的演员,看起来松松垮垮,一旦登台,赤膊露臂,肌肉凸起,筋骨迸响,喊一声能听几里,跺一脚震天动地,旋风脚声如鞭炮。”戴建平道。
    
    值得一提的是,大弦戏还有十几种特技表演,如“双头人”、“打五把彩”、“削柳椽”等,真实恐怖。

    “打五把彩”是传统剧目《胡罗锅抢亲》中的专用特技,共五种,即刀戳穿腹、菜刀砍头、剪刺双眼、抓钩穿鼻、大铡劈臂,寒光闪闪,满台血人,儿童哭叫连天,成人胆寒心惊。
    
    若要揭秘,它的真相是这样的。比如刀戳穿腹用的是单刀,只有刀尖和刀柄,中间连一弧形半圆钢丝。开打时,行凶者用刀猛一戳,乘势将真刀扔进幕内,受刑者随即将道具卡在身上,接着受刑者抓住腰部露着的刀柄上下晃动,后面刀尖(预先涂彩)亦随之晃动。
    
    大弦戏传统剧目有500多部,现在能演出的不足百部,大多是朝代忠奸、打恶除霸、历史故事戏。大弦戏艺人中流传着“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国”的说法。剧目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根据朝代忠奸故事及历史小说、志书改编,如《西歧》、《薛刚打朝》等;二是宋元杂剧传奇,如《何良会》、《连环记》、《白兔记》等,剧目中保留着宋元杂剧传奇原文,如《何良会》中诸葛亮诵读《铜雀台赋》全文,《连环记》中“小宴”一折、《金印记》中的“封相”都是照原词演唱;另外还有少数根据民间故事、民间生活改编的剧目。
    
    大弦戏脸谱,以红脸、花脸最负盛名,用色简单,谱形鲜明夸张,强调与人物的社会地位及性格吻合。如李逵、程咬金,往往赤膊光背,鬃发倒竖,以示其勇。秦琼以罗帽皂衣为装,皂衣显其身躯魁梧,并显示其落魄时地位的低下。
    
    历代演员唱红黄河两岸
    
    千年风雨历程,使濮阳大弦戏走遍了晋冀鲁豫诸省,唱红了黄河两岸,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演员。
    
  党复修是著名红脸,他嗓音高亢洪亮,音域宽阔,任曲调高下流转,无偷韵离辙,他曾应聘在三个班社挂牌,只要他的鞋挂上舞台,戏班就能开出全价,他的粉丝往往跟台数十里观看。1960年,文化部灌制了他的《华容道》、《下南唐》唱片,他因此被田汉誉为“活关公”。原河南省文化局局长冯纪汉曾对他讲:“老党,有你在,大弦戏就有希望。”他会戏300多本,育桃李数百人,均有所长,当地有谚语称:“党家弟子——无瞎包。”
    
    党复修的弟子名净(花脸)李进田常说:“气不冲,眼不睁,演啥角都是松。”“演戏没神,不像真人。”他一句顶帘叫板,能听几里。他在《牛皋下书》中演牛皋,把牛皋粗中有细和威慑群雄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郭福源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演员,艺名小罗生,中共地下党员,他扮相威武,口白清楚有虎音,有一身硬功夫,飞脚连打五十下脚脚带响,钢鞭飞叉令人眼花缭乱。舞台上虎扑一纵,下可行人。其特技“双头人”、“削柳椽”为人称誉。在台上,他气运足后,踏哪块台板哪块就断,故请他唱戏的主家常常预先请求他脚下留情。越调名角申凤梅和他同台演出时,曾高度评价他演的张飞。他为党做了很多事情,1946年因叛徒告密,被杀害。
   
     濮阳大弦戏当代名演员也有多人,著名武旦张桂莲,艺名猴子妮,她行腔婉转嘹亮,闻名黄河两岸。武生杜恩荣,艺名金牙生。花脸窦改法,艺名麻花脸。官丑张登森,武生王德明等都是一时好角。另外还有二红脸(马上红脸,演英雄豪侠)杨进海、小旦王香朵、红生姚继春等人。
    
    艺术断层现状可忧可叹

    2004年7月,杨扬、葛磊在《关于大弦戏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写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濮阳大弦戏演出市场逐年萎缩,大弦戏作为一个稀有的、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独特艺术价值的剧种,随时都有可能灭绝。”

    2010年5月,记者在濮阳县采访时,发现团里无一间办公室,排戏要租赁场地,想拍团址都找不到地方,团里服装道具、舞台设备陈旧,已20多年未更换,这些,都导致演出质量受到影响,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团里人员结构极不合理,迫于生活压力,数十名演员改行。在职职工中,40岁以上能演出的有5人,40岁以下只剩3人。剧团演出要靠临时演员,但1992年后,人事部门未给剧团一个指标,临时演员转正无望,流失多人。“1991年,濮阳县大弦戏剧团在安阳文艺学校定向培养了27人,现只剩下6人,我的8个弟子中已有3个出走。”戴建平道,艺术传承已面临断层。

    “艺术生产上,现在常演剧目只有20来部。1999年前,团里每年都排新戏,欠下外债5万多元。1999年后,再没排过新戏。”《关于大弦戏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写道。
    
    记者在剧团采访时,大家反映演一场戏才500元,一年演出时间只有5个月,一年演300多场,也就15万元左右。其中30%留在团里作经费,15%交给演出地的演出公司,剩下的55%才是团里演员的工资,每人年收入不到2000元。有的一家几口都在剧团,生活更清苦。为维持生活,剧团演出回来,有的演员第二天就到街上卖起了烧饼。
    
    即便如此,大弦戏剧团毕竟是个有革命光荣传统的艺术团体,他们仍在顽强坚持。演出纪律鲜明,仍用较高的艺术标准要求自己。剧团的老演员为了使这门艺术能够留传,想方设法让自家孩子留在舞台上。年过七十的老演员王景恩退休时对儿子儿媳说:只要你们俩能在剧团安心演出,孙子吃饭、上学我全管,如果你们调出剧团,我啥都不管。
   
     这个剧团,在豫北广大农村仍具有较大影响,虽然每场演出收入很低,但在当地县级剧团中,仍是最受欢迎者。它高雅有大曲,噱头有武术绝技。已活了上千年的一个戏曲,我们不该坐视它的消亡。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2010-07-2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