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鄢陵县马坊乡前彪村“筹”音乐传承人张善坤将本村40多名留守儿童召集在一起,给他们传授吹“筹”技艺,使得这近乎失传的古老民族乐器能够后继有人。据悉,“筹”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被称为音乐中的“活化石”。2006年10月“筹”音乐成为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种类繁多的民族吹奏乐器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大抵是笛、唢呐、箫、笙、葫芦丝等。其实,还有一种单管类吹奏乐器,形状十分像笛,而渊源极其古远,这就是“筹”。《道德经》中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中的“龠”便指的是筹。“筹”是寺庙音乐中的主要乐器,它形似竹笛,长约46厘米,直径约3厘米。“筹”身共有9孔,下端的两个是调音孔,吹奏时竖持,将上端置于口,右斜约45度角,故民间俗称为“斜吹”。“筹”的音色介于笛、箫之间,兼有笛的清脆明亮与箫的悠扬婉转,还可通过吹口角度的变化调节音调。“筹”与高亢、明亮的管搭配在一起,音色和谐优美。许昌市 牛书培 牛原 文/图【原标题:吹“筹”技艺传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