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天神”的最后三个传人
2013/8/2 9:53:29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杠天神”,又名“唱天神”、“灶爷卷”,是流传在驻马店市东南部新蔡县、正阳县及豫皖接壤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该剧种唱腔曲调口语化,特别是方言俚语的运用让人们感到朴实亲切,曾一度流行田间地头、寻常巷陌。群众爱看“杠天神”“有一次在正阳县汝南埠镇演出《张郎休妻》,一名妇女看完后就哭倒在地;还有一次在安徽省迎仙(地名)演《站花墙》,观众入戏了,往台上撂砖头砸张宽(剧中反面人物)。”回忆起当年“杠天神”深受群众喜爱的一幕幕情景,年逾古稀的“杠天神”传人之一刘敬州仍津津乐道。“那时候,在新蔡、正阳、平舆一带,每年夏收、秋收,一些老人赶着牛碾场,唱的曲子大多是‘杠天神’的曲调。它只要打击乐器伴奏,就可以随意编词即兴演唱。”刘敬州说。“杠天神”的由来据艺人王道德讲,1918年,北方逃荒艺人周瞎子创造了“杠天神”剧种,到解放前夕达到鼎盛。使“杠天神”传承下来的,是一个戏班班主刘志明。1941年,刘志明在饰演《张郎休妻》中的郭三姐把眼睛哭瞎后,为了传承发扬,他招收了一班学员,才得以把这一剧种保留至今。发现“杠天神”并一直致力于该剧种研究的龚国强说:“当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社会动荡,另有梆剧、曲剧等大剧种盛行,加上老艺人相继去世,演出举步维艰,1947年戏班宣告解散。”“杠天神”再现风采1987年10月,新蔡县在普查、收集传统戏曲艺术遗产的工作中,时任该县文化局局长艺术股副股长的龚国强在佛阁寺镇发现已失传40余年的地方稀有剧种——“杠天神”。同年12月4日,省戏剧研究所有关同志在该县录制大型传统连台戏《张郎休妻》“迎门打”一折。2004年,为迎接河南省首届稀有剧种及曲艺会演,驻马店市文联根据资料记载,在新蔡县费尽周折找到了刘敬州。通过刘敬州,又找到了同门师兄弟71岁的梅泽运和66岁的吴根荣,这是目前为止“杠天神”剧种最后的三个传人。“听到要演出的消息后,它(‘杠天神’)几乎每个夜晚都在我的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我还想着要带到黄土里去了呢,现在终于又可以上台了。”刘敬州娓娓述说着当初的感受。在新蔡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吴根荣、刘敬州、梅泽运三位老人全力以赴投入紧张的排练中。当三位老人穿着服装拿起道具,走上舞台唱起他们久违的“杠天神”曲调,他们的激情重新燃烧起来。一位闻讯前来观看彩排的八旬老太太听到后,激动地说:“还是那个腔调,还是那么感人!”2004年10月31日。三位老人在省城20分钟的深情演绎,征服了评委的心。“杠天神”曲调《张郎休妻》第4折“迎门打”荣获河南省首届民间传统优秀戏曲会演最高荣誉——特别贡献奖。谁来传承“杠天神”谈到如何将“杠天神”剧种继承保留下来并走得更远,三位老人却一脸无奈和忧伤。“资金是一方面,主要是没人学。”吴根荣说,“我们几个人的孩子没这个天分。年轻人基本上也不听了,现在免费教都没人学啊!”“国家再次掀起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热潮,让该剧种看到了希望。但现在‘杠天神’第二代传人已年近古稀,急需苗子去传承这一稀有剧种,前景让人揪心!”十几年来一直为“杠天神”剧种四处奔波并与三位老人结下深厚友谊的龚国强忧郁地说。【原标题:“杠天神”的最后三个传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2005年0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