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响当年锣声 风流迎乾隆
2013/7/26 15:44:4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缘起】
官会响锣是项城市官会镇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迄今为止在全国发现的唯一以锣为道具的舞蹈。
□首席记者 李长需/文 记者 闫善良/图
荒芜店的遥响
出周口项城市南行20余公里,就是官会响锣的所在地官会镇。暴雨过后,这座小镇街道布满泥泞,寥落的赶集人游荡其间,依稀可见当年的影踪。“有女不嫁荒芜坡,庄稼少,槐草多,晒黄头发沤烂脚,一年到头没吃喝。”追溯官会的历史,这首流传至今的民谣,或许最能说明问题。明清时代,官会镇并非叫“官会”,而叫“荒芜店”,原镇名透露出的穷困写照,与民谣所说无差。
而改名为“官会”,则缘于一个传说:私访江南的乾隆皇帝,路过陈州府(今淮阳)时,因听说“荒芜店”的民谣,便前来探访,获悉消息的周边县府官员,纷纷来此接驾,而荒芜店的百姓也纷纷组织唢呐、响锣迎接。乾隆走后,汇聚此地的官员为避天子讳,遂将“荒芜店”更名为“官会”,以纪念乾隆的这次到访。
在官会镇文化站站长张勇看来,这个传说并无史籍可证。而另一个版本则可能“更贴切”:官会地处低洼地带,又是汾河、曹河、直河三河交汇之处,每年洪灾期间,项城、沈丘与安徽临泉等地均遭水淹,这里后来就成为三地官员汇聚商讨治水事务之地,故得官会之名。
传说固然子虚乌有,但官会响锣的诞生,却与这个传说紧密联系在一起:传说乾隆前来时,当地著名的秀才王子由组织了几十名打锣艺人,精心编排了一套锣舞来迎接乾隆,得到了乾隆的认可。官会响锣也因此流传下来,并成为豫东一带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带官阶的锣声
“官会响锣有七点锣、九点锣、十三点锣、十六点锣、二十四点锣和乱点锣之分。”官会镇文化站原站长王金亮说。
王金亮1990年开始收集和整理官会响锣的打击乐谱,并录制老艺术家的音像资料,因此成为官会响锣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据介绍,目前流行于官会的主要是七点锣,打击的节奏为慢3快4,用于百姓的红白喜事中;而其他的几种则用于官员出行时的“鸣锣开道”,不同的等级有着不同的点数规定:9点锣慢3快6,为县级官员所用;13点锣为州、府官员所用;16点锣为巡抚级官员所用;乱点锣则为阁老(明清的内阁大学士)、宰相出行时所用;最隆重的则为二十四点锣了,这是皇帝出行时的专利。
艺人们以锣为道具,在打击过程中边打边舞,巧妙地穿插进龙舞、鬼舞等舞蹈元素,创造出四五十种打法。
这些打法包括“二郎担山”、“小绵羊低头”、“老鳖围窝”、“天女散花”、“蛤蟆拱泥”、“猪八戒背媳妇”、“火车挂钩”、“狮子盘更”、“二龙戏珠”、“龙翻滚”、“龙摆尾”、“跳龙门”、“张果老倒骑驴”、“寇准背靴”等。
令人遗憾的是,这四五十种繁杂的打法中,现在能完全打出来的人已经不多了,他们多是些七八十岁的老艺人,虽熟记套路,但体力早已跟不上,其中不少技巧只能成为他们记忆中的名目,再也玩不了了。
而年轻人,会得更少。
非传统的“锣龙”
在民间红白喜事中,响锣一般由二至四人表演,这样的表演场面毕竟有限。
有一天,王金亮来了灵感:中国向来有舞龙的传统,何不用锣编制一套锣龙舞?
王金亮从官会放学的孩子中间,招募了数十人,吃住在一起,根据设想开始演练。
他在乐器中除了锣之外,还增加了大鼓、铙、镲等乐器,并制作了龙头、龙尾等道具,然后以七点锣为基础,采取了变奏、音色与音量对比的手法,把民间流传的龙舞、鬼舞和抬花轿舞等融入官会响锣表演之中。
这种多达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表演形式,因为组成活泼的龙形象,而被人称为“锣龙”。
在1998年举行的河南省第七届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锣龙”一举获得了包括编导在内的4项金奖;在次年7月的全国中华舞龙大赛河南预选赛及正式比赛中,都获得了金奖。
靠着锣龙舞,官会响锣一时暴得大名,但原生态的响锣却隐藏在了幕后。
绝技不止于花样
为了让我们看到原生态的官会响锣,王金亮和张勇带我们到10公里外的蔡庄村,找到另一位官会响锣“非遗”传承人——86岁的李文模。
李文模七八岁时,父母双亡,十多岁跟随村中的艺人李红让学习响锣,并练就了一身本领;在新中国成立初,成为村里翻身队里的农会主任,并当了33年的村支书。其间,他从未放弃过响锣表演。“那时候玩锣的没有花样出不了门。”李文模回忆,当时附近有不少玩锣的名家,花样很多,但都玩不过他。
他玩三十套五十套花样完全没有问题,最难玩的背后换锣、腿间换锣、锣锤钻裆、站在肩膀上换锣锤等,很少有人能比得过他。“锣锤跟粘在手上一样,怎么玩怎么有”。
李文模的绝技不但在于花样,还在于从七点锣到二十四点锣,他一个不落地都会打。这也是现存的艺人中,唯一一个能做到这一点的人。
李文模记得,他最辉煌的打十三点锣的经历,是为本村李鸣钟的哥哥家娶媳妇打。
李鸣钟是西北军著名的将领,为冯玉祥将军的“五虎将”之一,官阶正好合乎十三点锣的规制。“那场面,大着呢!”回忆当时的场景,李文模感叹道。【原标题:遥响当年锣声 风流迎乾隆】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