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新闻资讯 >> 浏览许昌

许昌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引领古镇复活

2014/9/3 17:08:12 点击数: 【字体:

许昌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引领古镇复活

    开栏的话

    去年5月,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河南省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实施方案》;今年7月,省政府公布了河南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河南省重点文化企业名单。

    伴随着顶层设计,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潮迅速涌起——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投融资平台,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政策扶持……一系列的举措,如同漂亮的组合拳。如今,我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初步显现——一个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正在形成产

    □本报记者刘洋

    “从神垕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更名为许昌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仅是名称的变化和规格的提升,更是发展钧瓷文化的责任所在、使命所至。”8月15日,在我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揭牌仪式上,“中国钧瓷之都”禹州市神垕镇镇长曹鸣远感慨万千。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千百年来,一炉炉窑火粹炼出的一件件独一无二的钧瓷作品,在令世人陶醉的同时,也在新时期焕发出更绚烂的色彩,引领着许昌钧瓷文化产业的发展,窑变着中华瓷魂。

    “复活”古镇,留住钧瓷根

    禹州市神垕镇是钧瓷的故乡。明清时盛传“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民谣,足见当时神垕镇的繁华。

    如今,走进坐落在神垕镇的许昌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条古色古香的“七里老街”和街道两旁雕梁画栋、细致精美的古建筑让人仿佛置身明清时期。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林立的店铺中穿梭,热闹非凡。千年古镇“复活”了。

    殊不知,“复活”古镇的过程十分艰辛。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洋介绍,神垕不仅是瓷都,也是产煤重镇。为了美化环境,禹州市政府自2009年以来投资3亿元,建成了禹神快速通道、省道236、关帝大道等道路建设,并关闭一些煤矿,建设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工程,还园区碧水蓝天。

    古镇的“复活”不仅带来了游人,更重要的是为保护钧瓷的传统烧制技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钧瓷传统窑口在园区内共有20多个,引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传承人4人,很多通过柴烧的钧瓷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等单位收藏。

    这些大师不仅延续着传统钧瓷技艺,而且守护着钧瓷文化的根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钧瓷大师杨志说:“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钧瓷永远植根于传统文化,扎根在禹州的土地中。”

    品牌带动,彰显钧瓷神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的审美和对瓷器的需求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我们要坚持钧瓷艺术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打造钧瓷文化品牌,彰显钧瓷的神韵。”神垕镇书记程耀伟说。

    近年来,园区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改良钧瓷生产技术,使钧瓷精品不断涌现。在诞生“中原壶”、“钧瓷首饰”等艺术性和实用性俱佳的作品的同时,先后有56种钧瓷作品被国家领导人赠送奥巴马、普京、梅德韦杰夫等外国元首和政要。其中,大宋官窑的“乾坤瓶”、“祥瑞瓶”、“华夏瓶”连续3年被博鳌亚洲论坛选定为国礼;孔家钧窑的“丰尊”“珠联璧合”“海晏鼎”等作品连续8年被选定为东盟博览会国礼,“四海升平”被联合国永久收藏,使钧瓷成为禹州、许昌乃至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

    而投资1300万元对孔家钧窑、大宋官窑、神州钧窑等6家钧瓷文化企业包装提升则是园区发展钧瓷产业的又一大手笔。“一窑一品”的特色不仅使钧瓷企业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也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的关注,呈现出煤炭资本、外地民间资本主动流向钧瓷业的良好态势。

    目前,园区已入驻钧瓷文化企业48家,吸纳就业人员8500多人。2013年实现税收2040万元,总资产达到37亿元,园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凸显。

    现代思维,勾勒钧瓷魂

    在园区二期工程规划书上,“建设钧瓷大师园”是亮点和重点。据了解,大师园包括大师作坊、艺术会展中心、钧艺坊、艺术家会馆等,是一个集作品展示、制作体验、文化旅游、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它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创作空间,也使参观者能近距离体验钧瓷生产的全过程。

    “这是我们在充分研究现代市场、游客需求的基础上制订的方案。钧瓷产业必然要走个性化、限量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因此,以钧瓷文化为主线,以产业园为平台,带动其他传统艺术瓷种的复兴与发展,叫响‘禹州中华瓷魂’,是园区的终极目标。”王洋说。

    为了实现目标,园区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开办钧瓷工艺培训班,培养钧瓷行业骨干1600人次;他们还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搞好文化旅游项目推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吸引国内外大的财团、企业投资,而且建立了更为灵活的利润分成机制、合作模式,充分调动艺术家与企业的积极性。

    一座古镇、一片钧瓷,让世人陶醉千年。“千年后的今天,在打造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中,钧瓷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钧瓷文化独有的精、气、神将在神垕出窑万彩。”曹鸣远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2014-09-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