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许昌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许昌

摸底浙江馆藏书画作品 两万佳作都有“有名有分”

2013/4/6 14:23:13 点击数: 【字体:

 
    浙江日报杭州2月21日讯 在刚刚结束的浙江全省国有文物系统馆藏书画专项鉴定中,藏于省博物馆参考品库中的清代书画大家石涛的巨幅《竹石图》以及全省其他文博单位收藏的291件书画,被定为一级文物。

  浙江省国有文物系统馆藏书画专项鉴定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由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和省博物馆、省图书馆书画鉴定专家组成的鉴定组,自2004年9月至2013年1月,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在全省80余家博物馆、文管会等文博收藏单位过目鉴定书画藏品60000余件,确定其中三级以上珍贵书画24532件。

  浙江素称书画之乡,文人墨客辈出。南宋建都临安,由于偏安江南,山水风貌迥异于北方,形成了刻画意境的山水画风格和偏重一角的绘画构图。元代崇尚意趣的文人画兴起,在著名的“元四家”中,黄公望、王蒙、吴镇都是浙江人。黄公望的山水画名作《富春山居图》长卷、赵孟頫的《吴兴赋》书法长卷堪称传世杰作。明清浙籍书画名家迭出,戴进力追宋元,成为“浙派”的创始人。徐渭创作笔简意浓,追求气韵神采的笔墨效果。陈洪绶则以朴拙奇古的人物画风格独树一帜。

  浙江省博物馆以馆藏丰富的古代书画著称,其中以浙江历代名家作品为主。省博物馆馆长陈浩介绍,全省各地、市、县文管会,博物馆,通过接受捐赠、征购和调拨等方式,陆续积累了数以万计的书画藏品,其中不乏大量珍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省文管会和全国书画鉴定组的老一辈鉴定专家,曾经陆续开展过鉴定工作,但由于基层专业力量薄弱,且藏品数量庞大,均未有过彻底的清理、鉴定和定级。

  为摸清浙江省书画藏品的家底,2004年,省文物局决定启动对全省国有文物系统馆藏书画藏品的全面定级鉴定工程。由于全省各地的书画藏品包罗万象,为防重要书画在鉴定中的误定和遗漏,专家们在鉴定中对每件书画的真伪、年代、珍贵程度的判断和权衡十分慎重,经常需要查找资料、核对印鉴,具体分析研究。遇有少数经反复研究仍无法断定的作品,宁可暂时搁置以俟将来。

  “在这次彻底清理、鉴定过程中,尽管特别重要的书画珍品大多已经前辈们过目鉴定,但仍然发现了一些原不为所知、所重,或未曾明确的书画珍品,如省博物馆的《竹石图》和清代名人书札册等一、二级书画珍品。”鉴定组成员周永良对《竹石图》的鉴定过程印象深刻:1987年,国家文物局书画鉴定小组来省博物馆鉴定,谢稚柳、启功等专家停留了一个月,鉴定了几千件书画藏品,并为之定级。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错过了《竹石图》。这一次,专家组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一段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对此画的评价,说这张画上的字“像郑板桥”。这一评价,如果略知美术史就会觉得很有意思:石涛是清初画家,而郑板桥则是乾隆年间画家,比石涛晚100多年。“像郑板桥”,画岂不是伪作?“徐先生随即就补充:其实并非石涛学郑板桥,而是郑板桥在学石涛。”周永良说,而郑板桥也确有一部分画上的题跋,同石涛的书法很像。经过认真细致的对比,《竹石图》没有错过这一回。

  悠悠十载,以原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汪济英、研究馆员查永玲,浙图古籍部前任主任余子安,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副主任周刃、研究员周永良等书画鉴定专家组成的鉴定小组奔波全省各地,与全省广大文博工作者一起,白天紧张鉴定,晚上整理记录。此次全省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全部书画藏品鉴定定级工作的完成,也为即将展开的全国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奠定了重要基础。【原标题:摸底浙江馆藏书画作品 两万佳作都有“有名有分”】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网 2013-02-22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