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许昌 >> 许昌工艺 >> 收藏与交流 >> 浏览许昌

河南:“文化名片”到“产业灵魂”的传承与创新

2012/7/30 8:48:02 点击数: 【字体:

   
    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而跨越千年的钧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无疑是这一战略定位的最好证明。
      
    33件国礼和百位大师见证钧瓷辉煌
   
    10月19日,由孔家钧窑制作的钧瓷精品《坤元鼎》运抵南宁,成为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赠送给东盟国家领导人的国礼。
  
    《坤元鼎》一样,自1992年以来,已有33件钧瓷珍品作为国礼漂洋过海赠送给多国政要,走向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国际舞台。2008年至今,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访日本、意大利、俄罗斯期间,分别将《和樽》、《大成盛鼎》、《肖像》等钧瓷珍品赠送给明仁天皇、贝卢斯科尼、梅德韦杰夫等外国政要。
   
    礼的制作离不开钧瓷大师们一代代的传承与创新。今年8月13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颁证大会上,禹州市获得“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殊荣,晋晓疃和苗长强获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在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中,晋晓疃的父亲、有钧瓷泰斗之称的晋佩章,就曾获此殊荣。
   
    此之前的1988年,在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刘富安就被命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时年40岁,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也是钧瓷行业第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此后的2006年,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孔相卿、杨志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在禹州,获得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的更是数不胜数,已有100多人获此殊荣。
   
    化名片在传承中发展

   
    世纪5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作为钧瓷发祥地的禹州市实现了钧瓷的批量生产,禹州市国营钧瓷厂、禹州市神垕镇钧瓷一厂、禹州市神垕镇钧瓷二厂3家国有企业陆续诞生。然而,由于机制、管理等因素制约,3家瓷厂于上世纪90年代全部停产,4000多名工人只好守着“金碗”讨饭吃。
   
    1992年起,一批矢志钧瓷产业发展的国有瓷厂下岗人员,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掌握的钧瓷工艺,从简易作坊生产起步,迈出了钧瓷文化产业振兴的第一步。原禹州市神垕镇钧瓷一厂厂长李欣营从3个人的手工作坊做起,眼下已发展成为资产过千万元的大型民营窑口;钧瓷艺人孔相卿创办的孔家钧窑,以“蛇吞象”的魄力入主禹州市国营钧瓷厂,实现年产值近亿元;荣昌钧瓷坊的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天、地、人”系列,2006年1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这是国家博物馆首次收藏钧瓷当代作品,这也是当代瓷器受到的最高礼遇,国学大师季羡林欣然题词:“祥瑞、华夏、乾坤皆钧瓷之魂”。
   
    如今,禹州市150多家钧瓷个体、私营企业拥有12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吸纳富余劳动力10000多人,年产钧瓷260万件,年产值达11.6亿元。钧瓷烧制技艺在2008年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文化名片”到“产业灵魂”的跨越
   
    2008年,禹州市以入围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先行先干,探索前行。从此,也使钧瓷的角色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职能,钧瓷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禹州市积极申请钧瓷的原产地域保护,制定钧瓷生产的地方标准,对钧瓷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每两年举办一次钧瓷文化节,聘请省内外的工艺美术大师、陶瓷专家等组成中国钧瓷评审委员会,评定钧瓷珍品,展示钧瓷发展的最新成就,评选具有影响力的“钧瓷名窑”,引导钧瓷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加大钧瓷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钧瓷艺人参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开办了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禹州市把“振兴钧瓷产业、弘扬钧瓷文化”纳入全市经济和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申报了钧瓷原产地保护,制定出钧瓷生产的艺术和质量地方标准,助推钧瓷产业实现了“专业化、精品化、艺术化”的良性发展。
   
    钧瓷的“名气”大了,围绕钧瓷文化产业的“人气”也越来越旺。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河南电视台等不断开发钧瓷文化艺术产品,先后排演制作了戏曲《神器》、电影《钧瓷蛤蟆砚》,并在《王安石》、《吴道子》等电视剧中安排20多集内容宣传钧瓷文化。10月12日,着名电视剧编剧王宛平的创造团队,已经进驻禹州,开始了反映钧瓷文化的40集电视剧《窑变》的创作。
      
    紧紧抓住钧瓷文化为调整产业结构带来新的机遇,禹州市确立了“以钧瓷为龙头,以钧瓷带陶瓷”的钧陶瓷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陶瓷产业园,吸引新加坡和我国香港、温州、佛山等地客商投资30多亿元,兴建新型陶瓷企业15家。截至目前,全市钧陶瓷企业已有800多家,年产值60多亿元。钧陶瓷产业已发展成为该市的特色支柱产业,禹州也因此成为河南省最大的钧陶瓷产业基地。
     
    “钧瓷,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化名片’,而是禹州旅游、钧陶瓷等众多以钧瓷文化为核心的‘产业灵魂’,起着引领禹州不断拉长钧瓷产业链条,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谈及钧瓷对禹州的影响,禹州市委书记蔡全法说。【原标题:河南:“文化名片”到“产业灵魂”的传承与创新】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刘海涛 2011-11-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