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筹备婚礼首先要定婚期,婚期先由男方选定,吉日俗称“好儿”,所以定婚期又叫“看好儿”,然后把婚期写在婚书上通知给女方,叫“送好儿”。送好儿的任务由男方长辈去完成,而且送好儿时间上有讲究,如果上半年结婚,要在农历二月二送;如果在下半年结婚,要在农历六月六或十月十送。这样是为了让女方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嫁妆。
2、佳期到来,男方请厨师张罗宴席,同门、亲戚提前到来,各司其职,为迎亲做好准备。迎亲的路线要提前勘察清楚,去的路和回来的路不能重复,俗称“不走回头路”。新娘家的同门和亲戚也要提前一天聚集在一起,把嫁妆收拾停当,给新娘梳洗打扮,等候迎娶。
3、婚礼当天的早上,张贴“喜”字和婚庆对联。迎亲队伍提前吃饭,去迎亲的人数是单数,接到新娘后刚好凑成双数,以求好事成双。从前迎亲用轿子或马车,后来用卡车拉嫁妆、摩托车开道,再后来就用轿车了。时辰一到,放鞭炮后出发,一路上喜乐高奏,放着雷子炮、撒着吉祥帖,浩浩荡荡奔向新娘家。
4、女方方听到鞭炮声即出门迎接,男方迎亲时要带一个机可爱的小男孩,叫“压轿孩儿”,女方封了礼他才下车,大人提前交代过,等多给几次礼金后才能下来。堂屋备有酒席,但那只是礼节上的摆设,迎亲的长辈入席,象征性地喝一点水酒,和女方的长辈聊天,等待其他人装嫁妆。
5、闺女出嫁时,不能沾娘家的土,否则娘家就会变穷,所以新娘上轿时,富家红毯铺地,一般人家用席子铺地,穷人家则用“传口袋”的方法:找两条口袋铺在地上,新娘踏上前面的口袋,赶快把后面的口袋移到前面,反复向前传递,直到上轿。有的干脆直接用椅子把新娘抬出去。临行前,新娘要向父母行礼告别,有些地方还要求新娘哭着告别父母,以示恋恋不舍。
6、新娘入轿,迎亲一方燃放鞭炮,并撒喜糖打发观众,然后返回。回去的路上,迎亲的人要“搜查”嫁妆,女方提前包有油馍、火烧、鸡蛋等食品放在里面,是怕迎亲的人在半路上挨饿而准备的。其实大家都不饿,但还是争先恐后地哄抢食品,为的是增加喜庆气氛。
7、迎亲车仗一到家门口,一人跑步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并向犁铧上浇醋,称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谐音。男方也要给新娘下轿礼,也是要给几次新娘才下来。新娘下来时,地上放有一块红纸贴面的石头,叫“接脚石”,脚踩在接脚石上,有“脚踏石(实)地”的之意。
8、新娘下来后,点燃两堆谷杆,新娘要从中间穿过,传说谷杆火能够辟邪。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斗里面放粮食,粮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挂红枣,也有粮食上插一杆称,称上挂九枚铜钱。这叫“兄长端斗,越端越有”。新娘在两名少女的搀扶下,手扶斗跟在兄长后面,缓步进入家院。到了院子里,小孩给新娘端洗脸水,新娘给小孩少量的礼金。
9、拜堂是婚礼的重要礼仪,拜堂之后,男女才正式结为夫妻。拜堂的礼仪大同小异,把拜堂的程序写在红纸上,在司仪的主持下完成。
基本程序是:
1、鸣炮奏乐,新郎、新娘就位,父母就位。
2、行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3、入洞房。拜堂仪式结束后,大家就开始忙碌婚宴。喜宴多在中午,宴席非常丰盛。在堂屋安排主宴,招待重要客人。新郎、新娘要给所有的客人逐一敬酒。
4、婚宴结束,婚礼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