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钧瓷耀遍世界
2012/7/26 10:37:4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钧瓷超乎人力、自然天成的神奇,吸引了多少朝代多少人!
钧瓷国礼走向世界
2008年4月25日,钧瓷,作为许昌的一张名片,作为中国瓷器的唯一代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走进了联合国总部这个世界大舞台。
2008年4月20日至29日,应联合国总工会的邀请,市委书记毛万春率团赴联合国总部,并到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等地访问和考察。此行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参加联合国总部举办的“2008联合国之春文化节”。这是联合国为融合全球文化,推动世界和谐而举办的盛大活动,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活动中,由孔家钧窑制作、作为国礼被联合国总部收藏的钧瓷珍品《四海升平》,尤其令人瞩目。
4月25日上午,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莎-罗斯•米基罗博士亲切会见了毛万春一行,并邀请毛万春参加上午9时举行的联合国升旗仪式。访问团为文化节带来的钧瓷珍品《四海升平》,不仅作为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礼品被联合国总部永久收藏,而且也成为活动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为许昌客人带来了无比的风光和自豪。在文化节组委会专门举办的“钧瓷论坛”上,钧瓷的神奇和美丽,深深折服了联合国官员。站在钧瓷论坛演讲台,访问团成员之一、孔家钧窑总经理孔红生侃侃而谈。尽管文化背景不同,肤色各异,但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美丽,在听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论坛结束后,钧瓷的轰动效应才刚刚开始。之后,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布朗代表联合国总部,向毛万春颁发了“和平大使”证书,向孔家钧窑总经理孔红生颁发了“文化艺术杰出贡献奖”证书。下午2时,毛万春一行观看了在联合国会议大厅举行的以钧瓷为重要内容的“联合国之春”文艺活动。主持人介绍了钧瓷的独特魅力,并邀请孔红生登台展示钧瓷珍品《四海升平》,同时邀请毛万春、孔红生和各国艺术家同台联欢。《四海升平》不仅带来了对世界和谐美好的祝福,也把欢乐的气氛推到了高潮。
钧瓷打开了一扇窗,人们通过《四海升平》这件钧瓷珍品,更愿意了解钧瓷故乡的点点滴滴。当晚,在联合国四楼宴会厅举行的大型冷餐会上,毛万春向几十个国家驻联合国大使和世界工商界、文艺界的名流介绍了钧瓷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详细介绍了钧瓷的故乡——许昌的悠久历史文化以及许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蓬勃发展活力。当日上午到晚上,钧瓷几乎成了当天活动的主角。从4月25日到4月29日, 钧瓷作为一张城市名片,把许昌介绍到美国其他城市面前;钧瓷搭建了一座桥梁,把不同文化背景的城市连在了一起。为欢迎许昌代表团的到来,匹兹堡市议会隆重举办了“中国日”专题活动;布法罗市的官员则表示,他们会在适当时候到许昌考察访问,促进布法罗市和许昌市结为姊妹城市。尤其是毛万春在匹兹堡议会大厅表达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感情的演说,感动着许多人。一位许姓***华人在给毛万春的信中这样写道:“您的演说,深深感动了议长和全体议员,通过电视直播,让电视机前所有的美国人都受到感动!您以令人信服的事实和富于感染力的演讲,为我们伟大祖国赢得舆论、提升形象做出积极贡献!------您不仅带来了友谊,还带来了一件代表我们五千年华夏文明和一千年工艺的钧瓷精品,这个由孔圣人第七十四代传人制作的稀世珍宝——钧瓷〈四海升平〉,赠送给匹兹堡市议会和市政府,其象征意义不可估量!”
5月5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访归来,又亲切接见了孔红生。以钧瓷为使者的联合国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几乎与此同时,许昌金堂钧窑也被外交部通知,他们设计的钧瓷作品《和樽》将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日本的国礼。
5月6日,代表着中国人民深情厚谊、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内涵的28件钧瓷《和樽》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在这次被誉为“暖春之旅”的重大外交活动中,钧瓷《和樽》成为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促进中日和平友好的最好见证。
其实,作为国礼走向世界,早已成为钧瓷的殊荣。早在1999年3月26日,由禹州市钧瓷研究所烧制的《回归瓶》、《淑女瓶》、《梅瓶》、《观音瓶》就被选用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出访欧亚六国的礼品。2003年-2005年,荣昌钧瓷坊制作的钧瓷《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相继被作为国礼,通过博鳌亚洲论坛这一平台赠送给各国政要,更是轰动一时。而孔家钧窑的钧瓷作品《丰尊》、《海晏鼎》也被作为东盟博览会礼品赠送给各国政要。到目前为止,已有18种产品被确定为国礼赠送给国外政要,一大批钧瓷珍品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在当代中国陶瓷界,获此殊荣的并不多见。
钧瓷,创新的历史
钧瓷,它是孕育在创新的母腹中。在青瓷一统北方的时候,钧瓷那一抹自然窑变的红晕奠定了它尊贵的历史地位,在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历经千年,钧瓷生产起起伏伏,断断续续。清末,钧瓷开始复苏,民国期间,又重新陷于停顿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钧瓷艺术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钧瓷的恢复和发展,1955年在神垕镇相继建成地方国营禹县瓷厂、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一厂、二厂。三家企业的生产恢复发展迅速,很快解决了钧瓷窑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钧瓷名气大振,重新跻身全国名瓷行列。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创造辉煌的国营和集体瓷厂相继倒闭。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更多民间的力量开始加入到钧瓷这个行业。
对钧瓷业来说,接下来的几年是一个较为纷乱的时期,家庭作坊式的窑口林立,钧瓷烧制良莠不齐,但纷乱中同样孕育着新的生机,一些民间窑口逐渐壮大。为了引导钧瓷生产,更好地保护传统艺术瑰宝,弘扬钧瓷文化,1991年,禹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集研发、生产、旅游、展示于一体的钧瓷文化发展专门机构——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此后,钧瓷文化和产业的发展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十多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在钧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这一瞬,却是多姿多彩的。钧瓷在创新中完成了积淀,迈开了大步。1994年,孔家钧窑率先在神垕镇使用了新型液化气钧瓷窑炉,改变了过去煤窑烧成成品率低、污染严重、成本高的种种弊端。新型液化气窑的使用,为钧瓷真正进入市场、壮大规模创造了条件。孔家钧窑还开创了口底过刀、对接,作品全身抛光打磨等新工艺,极大提高了钧瓷工艺水平。
在造型上,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的加入,则为钧瓷造型设计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韩美林之前,钧瓷的造型基本属于传统造型的范畴。韩美林则把青铜器、陶器等的造型特点运用到钧瓷造型的设计上,给钧瓷造型带来了一个极大的表现空间。他敢为天下先的尝试,不仅使钧瓷的造型丰富了,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钧瓷艺人对钧瓷造型的关注与热情。
而要说到钧瓷的内涵,不能不说到国学大师季羡林。季老曾这样向荣昌钧瓷坊建议,钧瓷的发展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这是血脉,断不得,发展钧瓷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点。《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的巨大成功,恰恰说明文化内涵对钧瓷的重要性。荣昌钧瓷坊的设计师这样说道:“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季老对钧瓷的影响,那就是他向钧瓷注入了文化的魅力。”正是出于对和谐理念的理解,使钧瓷珍品《四海升平》走进了联合国这个大舞台;正是表达了“和美、和顺、和睦、和善”的理念,《和樽》才带着这样美好的祝愿,成为“中日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的见证。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钧瓷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完成了产业化的积累和准备。正是这一切创新与铺垫,才使钧瓷能在众多瓷种中脱颖而出,达到如此夺目的成就。
钧瓷期待着跨越
作为文化产业,作为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独特而富有个性的钧瓷,近几年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省委书记徐光春专门批示:“钧瓷作为国宝级的传统产业,大有发展的必要。而发展一定要与市场和群众的需求相适应,才能有效地发展 。”
当得知《和樽》被胡锦涛主席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政要后,市委书记毛万春马上向金堂钧窑表示祝贺,并当即批示:“要力争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新贡献”。对如何落实毛书记的批示,金堂钧窑董事长李海峰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他认为,钧瓷的魅力妙在唯一,这就决定了它的高端定位,我们要用“放大镜”把钧瓷的优势充分放大,找准市场定位,细分市场,做好钧瓷这个大品牌。
纵观禹州十余家钧瓷骨干企业,如孔家钧窑、荣昌钧窑、星航钧窑、神州钧窑、苗家钧窑、钧瓷研究所等,他们正朝这个方向努力着,在市场中为钧瓷定位,在需求中为钧瓷量身,他们不仅创出了品牌,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钧瓷作为一个产业能有较快发展,当地政府功不可没。 自2004年开始, 禹州市委市政府连续成功举办了4 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节,文化节成了钧瓷行业的盛会,成了钧瓷文化的宣传阵地,钧瓷作品的展示阵地,钧瓷技艺的交流阵地,对钧瓷品牌的提升和铸造起到巨大推进作用。
2005 年,禹州举办了中国禹州钧窑学术研讨会,国内名家、***学者云集禹州,成为禹州钧瓷界最高规格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对宣传钧瓷品牌,推动禹州本地钧瓷研究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为壮大钧陶瓷产业,加强钧瓷行业的规范化管理,禹州市成立了钧瓷管理委员会、陶瓷工业局等职能管理机构,并与省相关部门结合,颁布了《河南省钧瓷质量地方标准》和《河南省钧瓷艺术标准》,实施了禹州钧瓷原产地域保护,使钧瓷的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2007年,成立了“禹州钧瓷发展委员会”,出台了《关于促进钧瓷文化和产业发展的意见》,同时,筹划建设了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的钧瓷产业聚集区,全力打造生产、研发、购物、旅游、展示等功能相对齐全和区域相对集中的钧瓷文化及产业发展的平台。
正如一些专家在实地考察后所讲,目前禹州钧瓷业已经完成了准备阶段,开始进入发展和繁荣的新时期。但如何厘清新时期钧瓷产业的发展思路,实现钧瓷文化产业新的一跃,却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就当前来说,与其他发达瓷区相比,我市钧瓷行业仍然存在着诸如市场管理混乱、人才缺乏、工艺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尤其在人才方面,我市仅有国家级大师3人,且年龄大都在五六十岁,钧瓷创作设计人员青黄不接现象日益严重。
走出国门的钧瓷《和樽》和走进联合国总部的钧瓷《四海升平》,似乎在给我们某些启示:钧瓷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更告诉我们,钧瓷已经是许昌的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更应该成为许昌文化产业的一个叫得响的品牌。
铸造钧瓷品牌,应是钧瓷产业发展的全力之举,它需要一个创新的思路,需要政府和钧瓷企业的共同努力。正如徐光春书记讲的那样,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狠抓文化产业发展的进度,既要抓好远景目标,又要抓好近期规划,还要明确当前的工作和任务。作为政府,一定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抓好钧瓷文化产业,要加大钧瓷市场管理力度,提高钧瓷生产和销售的门槛,保护好钧瓷这一品牌;要把钧瓷文化宣传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宣传好钧瓷这一品牌,尤其是与神垕镇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使钧瓷在展现现代美的同时,它所蕴含的历史的厚重也得以体现,从而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审美需求。要大力培育人才,提升钧瓷这一品牌。不仅要加强与各大专院校的联合,培育高级技术人才,还要站在钧瓷行业全局的高度,关心大师,为大师提供良好的创作氛围。同时还要把外面的大师引进来,把新的艺术理念引入到钧瓷的设计中来。
而对企业来说,做好自己的品牌,就是做好钧瓷这一大品牌。他们也一直在不懈努力着:耸立在禹州市开发区的“孔家钧窑”大楼,落成于北京皇城根下的大宋官窑钧瓷珍品馆,都显示出钧瓷企业自身与时俱进,谋求发展的信心。经过市场的锤炼,钧瓷大师也已显示出在钧瓷业的领军作用。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已建立自己的艺术工作室,杨志大师也已打算投资1000万元建立个人工作室,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也有了建立个人工作室的打算。这无疑为钧瓷向高端发展,打造钧瓷品牌带了一个好头。
从美国回来的孔家钧窑总经理孔红生,说起钧瓷产业的发展兴奋由衷而生,他激动地说:“钧瓷的发展无穷尽,正如钧瓷的窑变无穷尽一样。下一步,我要把日本最先进的窑炉引进回来,让钧瓷窑变更美更神奇,也让神奇的钧瓷耀遍世界。”【原标题:让钧瓷耀遍世界】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搜艺搜网 200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