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商丘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商丘

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避乱江南得佳人

2012/4/26 11:32:36 点击数: 【字体:


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避乱江南得佳人

 

        侯方域故居内的这座翡翠楼,又称“香君楼”,相传李香君曾在此居住。

  
    侯方域与李香君爱情的归宿,有三种说法。

    其一,南京城破,他们在栖霞山相逢,历经劫难的情侣互诉衷肠、缠绵悱恻,却遭一老道鄙视:山河破碎,疮痍满目,怎能忘却了兴亡,做这般儿女情长?于是两人心下顿悟,决意了却尘缘,双双学道修真,一个去了北山之北,一个去了南山之南……这其实是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给他们安排的结局,因《桃花扇》号称堪比“信史”,很多人误认为侯、李结局果真如此。但这只是孔尚任的悲剧化处理,并不是历史真相,史有明载,侯方域后来回到归德古城,最终死于家乡。

    其二,南京城破,历经磨难的侯方域与李香君相逢,面对凄风苦雨,只能彼此温暖慰藉,他们牵手回到归德古城。在这里,李香君隐姓埋名,与侯方域共度了八年时光。后因身份暴露,香君不为侯家所容,被逐出侯府独居,没多久抑郁而终,在一个小村留下孤坟一座;侯方域为之抱愧不已,两年后撒手人寰,追随香君而去。据说侯氏家谱不允许记载香君其人,此事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只是在商丘当地口口相传。因此,有人相信有人怀疑,近些年争讼不已。

    其三,自从侯方域落第北归,两人自桃叶渡一别,再也没有相见,后来,望着两人定情的那把桃花扇,李香君恹恹而终,葬于南京栖霞山。

    这种说法有点冷酷,也不太合乎情理。侯方域回家乡一两年后,河南陷入连天战火,归德古城也被攻破,侯方域奉父命带家人避乱江南,在南京、苏州等地生活了两三年,这期间,如果与香君没见一面,殊不合情理。

    对于香君的情意,侯方域是深知的,他的《李姬传》写得分明:香君善琵琶,“然不轻发”,却请他写诗,自己为他歌唱;桃叶渡一别,香君交代“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并表示“妾亦不复歌矣”!后来,香君苦等侯方域,有人“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表示“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香君做的一切,侯方域清楚,复社诸公子也清楚,他们很佩服香君的胆识骨气,曾尊其为“社嫂”。侯方域避乱南京,与复社诸人来往密切,而复社人物与“秦淮八艳”来往密切,唯独方域不见香君?于情于理,似乎都说不通。

    比较之下,第二种说法让人感觉更真实些。南京城破之时,侯方域、李香君都在城内,且都重获自由,这不能不令人遐想……

    随军援汴献策被逐

    南京落第,对侯方域的打击甚大。他素有用世之志,自比为可翱翔于云天的“苍鹰”,曾与复社诸君登高望远,极目神州,发“舍我谁济”之叹,诸子也都把他比做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王猛。因此,意外落败于科考,侯方域的挫折感格外强烈,英才无所施展,难免大感失落苦闷。

    桃叶渡与香君无奈相别,回到归德古城,性本豪放不羁的侯方域开始以高阳酒徒自命,感愤时事,深恶腐儒,以诗文抒发胸中块垒。因他返乡,雪苑社重新活跃,他主盟社事,时常与贾开宗、吴伯裔、徐作霖等诗文相酬,号“雪苑六子”。据王树林教授《略论侯方域的文学历程》一文介绍,他们心忧天下,不满朝政,“常因政局无望而相向痛哭,不乐而罢”。

    约一年后,曾濒临绝境的李自成进入河南,不久就恢复元气,形成滔天之势,没多久就攻占洛阳,并蓄势进图开封。此时,侯方域的祖父侯执蒲病故,侯恂暂时戴罪出狱返乡料理丧事。奉父亲之命,他前往江南,请侯执蒲的故交郑三俊撰写墓志铭。此时匆匆来去,应该没在南京停留。

    待侯方域从江南归来,战火已燃遍中原,李自成军攻破南阳,杀死唐王,迅即连下十四城,将开封团团包围。

    开封城池坚固,周王不惜家财,率官兵死守,李自成攻城无果,转而攻掠四方,第二年(崇祯十五年,即1642年)三月,起义军攻破归德城。这场战事十分惨烈,侯氏一门24人死难,雪苑社友吴伯裔、徐作霖、刘伯愚被杀,侯方域与其兄方严、方夏斩关逃出,幸免于难。此后不久,李自成再次带军围了开封城。

    这年六月,侯恂被从监狱放出来,直接任命为兵部侍郎,总督保定、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军务,主要任务是解除开封之围。一个“囚犯”,为何能一下子获此重任?此事说起来很微妙。

    明朝的开封极为富足,其繁华仅次于北京、南京,更重要的是此地乃中原腹心,为“五门六路,八省通衢”之地,联结南北西东,一旦失守,明王朝就被割为两半,大势不妙。如当时人周腾蛟所说:“汴城不守是无河南,河南不保是无中原,中原不保则河北之咽喉断,而天下之大势甚可忧危也。”正因此,李自成铆足了劲儿,一而再,再而三地攻打开封,而崇祯皇帝也是不惜血本,将一支支部队调往河南,拼命要解开封危局。当时各路官军中,明朝最为倚重的是左良玉,此人拥兵30万,但异常跋扈,一般人指挥不动他,这时候,有人想起了已坐牢四五年的侯恂。侯曾提拔左良玉于杂役中,是其大恩人,左素来对侯恂十分尊敬,他平时不约束军队,其部队军纪极差,但三过商丘,秋毫无犯,并亲临侯府向侯恂之父叩头问安。或许,只有侯恂能让左良玉听命。为了开封大局,朝廷起用侯恂代替当时的督师丁启睿,总管援汴各路人马。

    但在侯恂接任之前,援汴的官军就遭受了一次大败。当时各路援军扎营于朱仙镇,与李自成军对垒。左良玉见李自成军威甚盛,心生怯意,为了保存实力,也不向督师丁启睿汇报,他“一夕拔营遁”,其他部队见此情形,“皆溃”。

    此时李自成显示了过人的谋略:约束士卒,暂不追击,待官军基本撤完,下令从后追击。官军正庆幸起义军追得不急,也不多戒备,“疾驰八十里”。

    但李自成早预察到官军必逃,暗中派人在八十多里外做了手脚:挖了一道深宽各数丈的长壕,环绕百里,官军夜奔,走到跟前才发现不妙。此时李自成亲率大军追了过来,惶恐之中,官军大乱,前面的人马被挤入沟中,直到填平了沟,后面的人才踩着过去。李自成乘势攻击,官军大败,“弃马骡万匹,器械无算,良玉走襄阳”。

    侯恂率军来到黄河北岸的陈桥驿,下令各路部队重新集结。但众将有的听令有的不听令,左良玉正畏惧李自成,只派部将金声桓带兵5000人前来“迎恂”。

    这时,侯方域已随父在军中,他见此情形,向父亲建言应杀将立威,“大人受诏讨贼,庙堂议论多牵制。今宜破文法,取赐剑诛一甲科守令之不应徵办者,而晋帅许定国师噪,亟斩以徇。如此则威立,军事办,然后渡河收中原土寨团结之众,以合左良玉于襄阳,约陕督孙传庭犄角并进,则汴围不救自解”。

    此话一出,“侯恂大骇”,说“如此是我先跋扈矣!小子多言,不宜在军”。应该说,侯方域的策略杀伐果断,颇有大将之风,但那时各路部队散漫惯了,恐怕不是侯恂能够控制的,所以他才“大骇”。后来侯恂部分地采纳了侯方域的建议,却担心他在军中引起众将不满,命他离开军队,保护家人前往江南避乱。

    数月后,黄河水淹了开封城,据说当时“洪水几乎与城墙齐高,城内一片汪洋,水面上只看见钟鼓两楼及延庆观,还有周王府、大相国寺的殿脊……城内数十万军民,除少数人爬上高地、高房获救外,其余绝大部分淹死水中,其状惨不忍睹”。这场大水并非天灾,而是有人掘开了黄河大堤,但到底是谁掘的,就说不清楚了。当时攻守双方都掘过大堤试图淹对方,最终是谁挖开的,历来说法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不久,朝廷处理此事,认为“侯恂复起,对左良玉一无作用可言”,朝廷拿左良玉没有办法,收拾侯恂却没有问题,马上罢了他的官,随后又将他抓进了监狱。其时,侯方域兄弟分了工,方夏进京想法救父亲,方域则留下照护家人,但后来侯方域竟然也遭受牢狱之灾,此祸因阮大铖——他当初与李香君一起得罪的那个“阉党余孽”而起。

    1642年秋,侯方域奉父命带家人南下,再次流离于南京,与陈贞慧、方以智、彭宾等复社友人重聚。后与兄方夏携家至嘉兴,而漫游苏杭、南京。

    第二年年初,一个惊人的消息迅速传播,令南京城陷入一片恐慌:左良玉将率部队到南京就粮!

    自从援汴之战惨败后,左良玉就在长江湖北段劫盐船养兵,他曾到武昌向楚王筹粮,楚王没有答应,左良玉即纵兵大掠,为时20余日,着实把武昌祸害得不轻。这次他移兵九江,扬言进军南京,城内顿时人心惶惶。左军未至,已有不少乱军假借其旗号,肆意剽掠,南京“士民一夕数徙,商旅不行”。

    情急之下,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想到侯家与左良玉的世谊,就请侯方域前去左军劝说。侯方域以为不妥,便假托父亲名义致函左良玉,劝阻他南下。此时左良玉正对侯恂抱愧,加上已得到一些补给,接到方域的信,遂退兵武昌。

    但这件事却给侯方域带来了麻烦。两年前,阮大铖被复社诸子的《留都防乱公揭》搞得狼狈不堪,曾托侯方域从中周旋,却被方域、香君断然拒绝,从此,阮大铖对侯方域“恨刺骨”。这时候阮大铖已缓过一口气,利用南京人对左良玉的愤恨,大肆造谣,说左良玉与侯方域有旧,此次左军前来,侯方域本是内应。如此一来,就有人谋划抓捕方域。幸杨龙友得知此事,连夜前来通知,侯方域不得不离开南京,前往宜兴陈贞慧家避难。行前,他大为愤慨,作《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对阮大铖极尽讽刺。自此,两人间的仇恨更深了。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侯方域等人再次回到南京。不久,南明建立,马士英掌握朝政,阮大铖开始公开图谋复出。在《留都防乱公揭》事件一年多后,周延儒一度为相,阮大铖与此人私交甚笃,遂重贿之,要求复出。但《留都防乱公揭》影响太大,周延儒不敢答应。阮大铖就帮助他深交的好友马士英出任凤阳总督,天下大变之时,马士英正是凭借凤阳总督的身份谋立弘光帝,并由此掌控朝政,正因有此渊源,马士英不顾舆论反对,不遗余力地帮助阮大铖,任命他为兵部侍郎,负责江防,进入南明权力中心。

    阮大铖没有复出时,已有迫害侯方域的能量,如今大权在握,当即向东林、复社大举报复,造“十八罗汉”、“七十二金刚”的名目,企图将异己一网打尽。

    于是,复社诸公子都被通缉,陈贞慧被捕,在狱中吃尽苦头,家人及侯方域不惜重金多方贿托,他才得以出狱。侯方域自己左躲右藏,后渡江到扬州投奔了史可法,其间代史可法拟《复多尔衮书》,曾传扬一时。

    随后,史可法命侯方域任职镇帅高杰军中,随军北征,经略中原。此次北征到达商丘一带时,高杰被总兵许定国诱杀于睢州(今睢县),其部队大乱。此时清军已占领孟津,进逼黄河下游,侯方域建议暂时撤军,规划东南防守,跨江连湖,障蔽吴越,守财赋重地,徐图后计,但这个谋划却不被采纳。后高杰军崩溃,侯方域只得南归宜兴。阮大铖的死党探知侯方域下落,带人在陈贞慧家抓捕了他,侯方域遂被投入牢狱。

    阮大铖、马士英迫害东林、复社人士之时,对左良玉甚为顾忌,担心他为此出头,表面上极力与他修好,暗中却构筑针对他的防线。左良玉心知肚明,摇头叹息。不久,就发生“假太子”事件,弘光帝的皇位受到质疑,在众人劝说下,左良玉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起兵东征。马士英、阮大铖不顾清军正大举进逼,竟命江北诸军倾力对付左良玉。不久,左良玉病死军中,其部队被南明军队击败后,在左良玉之子左梦庚的带领下投向清军。这场内乱,加速了南明的灭亡,没多久,清军渡江,弘光帝匆匆而逃,南京城明军竟然毫无抵抗地投降了清军。

    左良玉兴兵之时,迫于压力,马士英、阮大铖对复社的迫害不得不草草结束,找个名目杀了几个人,其余的都放了出来,侯方域也于此时出狱,重获自由。

    南京陷落后,侯方域在江南漫游了一段时间,“见事不可为”,于1645年十月返回归德古城。据一些史料记载,李香君曾被强征入宫,成了弘光帝“戏曲团”的演员,南京城破,宫中大乱,她因此获得了自由。此时,侯、李都在南京,当有机会相逢。在那惶惑混乱的时刻,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山河残破,何处可栖身?牵手共返侯方域的家乡,或许是现实的选择。

    侯方域故居内的翡翠楼,当地人亦称“香君楼”,相传李香君曾在该楼居住。那位美丽刚烈的奇女子,真的与古城有这么一段缘分吗?【原标题: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避乱江南得佳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