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说,宋襄公是一个讲仁爱的人,这从他扶助齐孝公一事就可看出来。齐桓公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多年,但他在晚年才立太子,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齐孝公。临死前,齐桓公和管仲把这位太子托付给宋襄公。齐桓公逝世后,易牙、竖刁等人在齐国发动内乱,齐孝公被迫逃亡到宋国。这时宋襄公便亲自指挥宋军,并会合曹、卫、邾诸国的军队攻打齐国,要把齐孝公送回齐国。在宋襄公大军压境下,齐国发生内讧,奸臣和公子无亏被杀,齐孝公回国登上大位。然而宋军刚刚回到本国边境,齐国再次发生内乱,齐孝公只好逃奔宋国。宋襄公马上增添兵马,再次打败齐国,终于扶助齐孝公坐稳了君位。
按说这样一个人应该大有作为,可结果并不是这么回事。
两次打败当时最强大的齐国,宋襄公的自信急速膨胀。他决心像齐桓公那样,图谋称霸。这时他的哥哥子鱼对宋襄公说,宋国是个小国,劝他暂时不要称霸,等实力雄厚后再行动。此时的宋襄公根本听不进子鱼的劝告。
当时的形势是,南方有个大国叫楚国。长期以来,楚国向北扩张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谁要想称霸,都得过好楚国这关。宋襄公决定先攻打郑国。因为郑国倒向了楚国,完全不把宋国放在眼里。楚国一看宋国进攻郑国,认为宋国是同自己作对,马上进攻宋国。宋襄公决定同楚国开战。这一仗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泓水之战。
当时,宋国军队已完全布置好战阵,而楚国的军队还在渡河之中。这时,大司马就建议:“敌众我寡,趁他们还没有渡完河,赶快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军队全部渡过了河,但还没有列成战斗阵型。这时大司马又请求攻击,宋襄公还是说不行。楚国军队一布好阵后就马上发动进攻,宋军大败。
后来大家埋怨宋襄公,宋襄公辩解:“君子打仗,不伤害敌人的伤员,不俘获年纪大的敌人。古代打仗,也不靠险峻的地势去阻拦敌人而占便宜。我虽是已亡的商人后代,但我仍然不会去攻击没有布好阵的军队。”“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充分体现了宋襄公的仁爱精神。可他这种仁爱用错了地方,在残酷的战争中这样讲仁爱,显得十分迂腐而可笑。
泓水之战击碎了宋襄公图霸的梦想,他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不合时宜的仁义,给后世留下一个“蠢猪似的仁义道德”的千秋笑柄。由于在泓水之战中受了重伤,一年后,宋襄公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文/邓慈常【原标题:宋襄公“蠢猪似的仁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