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着”这一成语,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一成语来源于春秋时发生在都于睢阳的宋国的一件事。
《左传·襄公十七年》记载:“宋华阅卒。华臣弱皋比之室,使贼杀其宰华吴。贼六人以铍(pí)杀诸卢门合左师之后。左师惧曰:‘老夫无罪。’贼曰:‘皋比私有讨于吴。’遂幽其妻,曰:‘畀(bì)余而大璧!’宋公闻之,曰:‘臣也,不唯其宗室是暴,大乱宋国之政,必逐之!’左师曰:‘臣也,亦卿也。大臣不顺,国之耻也。不如盖之。’乃舍之。左师为己短策,苟过华臣之门,必聘。十一月甲午,国人逐瘈(zhì)狗,瘈狗入于华臣氏,国人从之。华臣惧,遂奔陈。”
这段记载说的是一个令人可笑的故事。
宋国右师华元曾为宋国立下很多功劳。他去世后,他的大儿子华阅承继了他的右师之位,次子华臣担任了司徒。兄弟两人都享了父亲的福,做了大官。后来,老大华阅去世,老二华臣却不满足得到的利益,产生了非分之想。他认为华阅死了,华阅的儿子皋比执掌家庭,力量微弱,想乘机吞并哥哥的家产,但想来想去,想不出好办法。于是,他丧心病狂,派六名刺客公然跑到华阅家中行刺,杀死了华阅府中的大总管华吴,绑架了华阅的妻子,逼其交出府中的宝贝。华阅的妻子不敢不交,结果华臣得逞。华阅一家也不敢告状。
但消息传出,宋平公听说这件事后不禁大怒,说:“华臣不仅残暴地对待他的宗室,而且他身为司徒,使宋国的政令大乱,岂能容他?一定要严惩!”左师向戌却进谏说:“主公,华臣也是卿。大臣不和顺,这是国家的耻辱啊!如果严惩了华臣,一定会闹得沸沸扬扬。以臣之见,不如掩盖起来算了。”宋平公听了,觉得未免不是道理,一时便息了怒火,没有向华臣加罪。左师向戌觉得华臣做得也太不像话了,心里很讨厌华臣,每次经过华臣的门口时,他都快马加鞭,不愿看见华臣。
宋平公要严惩华臣的消息当时就传了出去,被华臣知道了。而且,他听说是向戌为他讲情,宋平公才没派人来抓他。但做贼者心虚,现在他见向戌对他这样冷漠,心里又打起鼓来,暗想,左师当时为我讲情,现在是不是改变了主意了……他生怕宋平公还会有追究的一天,到时候会派人来抓他,于是终日坐卧不安。
真是无巧不成书,十一月二十二日,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这天,有一家喂养的一条狗疯了,跑到大街上四处乱窜,见人就咬。人们都知道,如果疯狗咬伤了人,伤者不但要受罪,而且也可能得疯病而死。因此,遇上的人们都非常害怕,到处躲藏。但人们觉得不除掉疯狗,早晚会有祸事发生,于是就相约,拿起家伙打疯狗。疯狗被吓跑了,人们就举着棍棒等家伙随后追赶,而且纷纷高喊着:“别让它跑掉了,捉住它,打死它……”
疯狗在大街上慌忙逃命,跑到华臣家门口,见大门敞开着,就一头钻了进去。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华臣的大门外,追打疯狗的人们乱乱哄哄,喊声此起彼伏:“别让它跑掉了,抓住它,打死它……”但都怕追进去夜色中看不清,如果疯狗不知从哪里突然窜出来咬伤自己,就倒霉了。于是就在门外高喊。后来有人拿来了火把,人们才进到院里。
喊打声刚传进华府后院的时候,正怕宋平公派人来抓他的华臣正在后院的屋里惶惶不安,突然听到这声音,立时便如惊弓之鸟,以为一定是宋平公派人抓他来了,不禁心惊肉跳,暗想,若让他们抓住了,哪有我的活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还是快快逃命吧!于是不敢怠慢,慌慌张张带上宝贝,从后门逃出府第,一口气跑了很远。之后不敢在宋国呆了,逃亡到陈国去了。
追打疯狂的人们本来不是为了华臣的事,结果却和华臣的心理相合了,使华臣逃出了宋国,人们谈起这件事,都说是“歪打正着”。后来每有这样凑巧的事,人们就用“歪打正着”来形容。
常言说,“心里没邪事,不怕鬼敲门”,看来人要活得踏实,还是不做坏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