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的成长有什么机缘?老天是如何为盛唐的到来准备了这样一位宰相?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沿着崤山古道,前往姚崇的故乡——三门峡陕县追寻答案。
姚崇的后裔、渑池县的姚学谋先生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这些年,姚学谋等人多次实地查看遗址,追寻石碑等遗存,摸清了“家底儿”,并重修了姚崇父亲的墓碑,进行祭祀活动。他们为此付出的不懈努力,让人感觉到一种力量,一种强大的追寻根脉的力量,涌动于民间,绵延不息,不容忽视。
在姚学谋、姚正己两位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沿崤山古道西行,看到了千年前姚崇家族散落的种种痕迹。
民谚说,“崤山无头,秦岭无尾”,崤山既西与秦岭绵延相接,又东连邙山,南合伏牛,北临黄河,巍峨横亘数百里,成为中原与关中来往的障碍。在连绵群山中,古人寻找到的通道,为崤山古道,自古就是洛阳与长安、中原与关中之间的咽喉要道,数千年车辚辚马啸啸,叠加了无数的脚印。
说起崤山古道,姚学谋打开了话匣子:古道分南北二道,南道从洛阳经宜阳、洛宁到三门峡(原陕州)。此道开发较早,夏朝末代帝王后皋之墓就在这条路的西口;秦晋崤之战,也发生在南道。那条路沿河谷,较平缓,风景也好,当年武则天来往于长安、洛阳之间,都喜欢走南道,大队的皇家仪仗,要走二十来天才到。
北道经新安、渑池到陕县,这条道比较险峻,周文王当年逃离里,返回西岐走的是这条道,现在还有文王避雨处遗迹;“安史之乱”时,杜甫走的也是北道。姚崇当年多走北道,他的故居及父亲的衣冠冢都在这条路上。如今的310国道,基本上就是沿着北道穿越崤山地区的。
约一小时后,车行至“交口”,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地名,崤山南北二道在此相交。我们的车转至崤山南道后,沿盘山公路盘绕而上,姚学谋突然问:“你们觉得山顶会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