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三门峡

千古绝唱,陕州锣鼓书

2013/12/16 11:17:20 点击数: 【字体:

千古绝唱,陕州锣鼓书
开场锣鼓响后,王小丑自拉自唱起来。

    陕州锣鼓书后继乏人,濒临失传!
   
    目前还能传唱的只有陕县的王小丑、陈顺才,这些年纪都在60岁以上的老艺人,每时每刻都在担忧这种跟随自己多年的艺术即将成为绝响。
    
    溯源
   
    陕州锣鼓书可上溯至古代,流行于豫西陕县、灵宝、卢氏、洛宁和晋南平陆、芮城、夏县一带,这些县历史上归陕州所辖,所以人们把这一区域的曲种称为陕州锣鼓书。据老艺人们介绍, 陕州锣鼓书为坐唱形式,从古代敬三皇神开始,开场前都要先奏一阵开场锣鼓,借以制造气氛、招徕听众,并铰子、锣鼓、筝伴奏,后逐渐加上弦乐器,其主要演奏乐器为四股弦,所以当地群众也称其为“四股弦书”。
   
    很早以前,锣鼓书也有明眼人参加演出,后来由于戏曲兴起,明眼说书人大多参加了戏班,所以“陕州锣鼓书”的书班基本是盲艺人。这些盲艺人深入山区,走村串户,以此谋生。
   
    据陕县文化馆已故老馆长李树滋和山西省《蒲剧音乐》主编康希圣考察研究,陕州锣鼓书和蒲剧同属板腔音乐,陕州锣鼓书产生在前,蒲剧受其影响从坐唱走上舞台成为戏曲在后。锣鼓书语言在我国属西北语音系,它的语言调值基本和秦腔、蒲剧、眉户类同。唱词句式结构多为上下句,多用“七字句”和“十字句”,偶尔也有“五字句”。
     
    回忆
   
    近日,记者在陕县文化馆馆长尚根荣、副馆长秦仙绸的陪同下,来到陕县王家后乡王家后村,见到了陕州锣鼓书表演者之一王小丑。据王小丑的弟子秦仙绸介绍,1978年,会唱蒲剧又能拉二胡的她经人指点,来到王小丑所在的陕县曲艺队学艺。“王老师可是曲艺队当之无愧的''腕儿'',我们下乡演出时,只要他一出场,观众叫好声、喝彩声不断。”时隔多年,秦仙绸谈起师傅当年的风采,依然难掩心中的激动与钦佩。
   
    今年61岁的王小丑中等身材,黝黑的脸庞上刻下岁月的年轮。王小丑自幼双目失明,为了谋求生计,他14岁时拜师学习锣鼓书,有幸成为赫赫有名的“锣鼓书大王”刘进生、王梁成的弟子。多年来,他严承师教,勤学苦练,除了师傅口传心授,便是自己走村串户的实践所得,最终练就了扎实的说书本领,其代表作是《吕蒙正坐窑》、《打蛮缠》、《七剑十三侠》、《老君炼丹》等。“我可是师傅8个弟子中,令他最满意的一个!”直言快语的王小丑笑着对记者说。3年后,王小丑顺利出师。随着曲艺队在陕县、灵宝等地频繁演出,他的名字开始被大家所熟悉,并很快名声大噪。有一次,曲艺队应邀来到灵宝县冯佐村,村民们听了一段后,纷纷连呼过瘾,原定7天的说书时间,因为百姓的再三挽留,他们硬是在当地演了21天后才走。
   
    锣鼓书的话题,很快引起王小丑的共鸣,他高兴地将悬挂在墙壁上的“宝贝”拿了下来,打开用丝绒包裹着的四股弦、脚踏木鱼等,拿着这些“宝贝”,他的表情显得柔和而亲切。震撼人心的开场锣鼓后,一种原生态的说唱充盈耳廓,闻讯赶来的村民迅速挤满了一屋子。一段《罗成算卦》说唱下来,赢来了大家如雷的掌声,王小丑轻轻抹去额头上密集的汗珠,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王小丑回忆说,过去每逢农闲时节,但凡群众乔迁、寿诞、添子、农业丰收、祭祀等,他们都去说唱一番。一年四五十场,但随着节日喜庆方式的增多,曾经盛极一时的锣鼓书,逐渐失去了昔日耀眼的光环。谈到此处,刚才还神采飞扬的王小丑神情暗淡下来:“现在说书的基本上就我和老陈(陈顺才)了,可我们现在都上了年纪了,孩子们却没有一个愿意学的。”
   
    告别王小丑后,记者一行驱车来到陕县观音堂敬老院,探访此行的另一位主角陈顺才。据敬老院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陈顺才一大早就到陕县菜园乡演出了。尚根荣对记者说,今年64岁的陈顺才,艺名陈天升,陕县观音堂镇石堆人,幼年因眼疾双目失明。12岁拜大延洼乡民间艺人陈广智为师学习锣鼓书,1959年到白马寺曲艺班学习两年,1963年参加陕县文化馆曲艺队。各种乐器皆会,尤其擅长笛子,曾为练笛子将嘴唇练肿,其代表作有《打蛮船》、《小姑贤》、《分家记》,深受百姓喜爱。
    
    聚焦
   

    资料表明,解放前,陕县较有名的书班有曹虎便书班、刘小龙班、许满屯书班。解放后,成立了陕县曲艺队,归文化馆管理,上世纪50年代曾组队参加省曲艺汇演,荣获特等奖;2005年组队参加省第二届民间优秀传统戏曲汇演,荣获金鼎奖金奖;在这次汇演中,由王小丑、陈顺才和文化馆几个同志一道排演的《梁祝下山》传统曲目也获得金奖。
   
    尚根荣告诉记者,陕州锣鼓书作为一个地方稀有曲种,在戏剧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艺术价值非常突出。其一,由于盲艺人之间交流较少,曲目、音乐基本保持着原生态,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此外,其曲牌音乐、演奏形式对研究中国曲艺发展、变迁历程等都有重要意义。其二,盲艺人通过坐唱和声腔韵律、音乐演奏表现故事情节。一人同时操作七八种乐器,堪称中国的“架子鼓”、“爵士乐”,一人同时扮演多种角色,音色变换技艺高超。这种独特的演唱形式是其他“姊妹”艺术难以比拟的,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抢救
   
    王小丑的担忧不无道理。
   
    陕州锣鼓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农耕时期,对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行道德教化,都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开始走向多元化,这一古老曲种也面临消亡的危险。近年来,随着老艺人相继谢世,年轻人大多又不愿意学习这种技艺,锣鼓书的市场越来越狭窄,传承越来越困难。陕县仅存的两名艺人,均已年过花甲,因此陕州锣鼓书抢救、保护迫在眉睫!
   
    尚根荣告诉记者,作为文化部门,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开始着手对这一濒临失传的宝贝进行保护:
   
    将陕州锣鼓书列入县文化发展实施方案,形成政府保护行为。在打造文化强县中,作为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县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对盲艺人参加的公益活动演出进行补贴,对其生活进行救助,使其生存状况有所改善;建立陕州锣鼓书项目保护机构——陕县文化馆曲艺队,常年演出,在原生态基础上发展创新,使传承谱系保持连续;建立陕州锣鼓书数据库,对传统剧目、音乐全方位归档保存。由于盲艺人都是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资料,因此对老艺人演唱传统曲目逐一进行录音、摄像、记谱、文字整理,将传统曲目留存于世;对陕州锣鼓书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理论研究,出版《陕州锣鼓书》专著,将传统曲目和音乐表现形式完整保存下来,并形成研究成果。胡晓萍 谭佳佳【原标题:千古绝唱,陕州锣鼓书】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西部在线 2008年3月19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河南传统民俗—灵宝锣鼓舞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