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名人名家 >> 身边名人 >> 浏览三门峡

“我要为村民放一辈子电影”

2013/10/10 18:00:14 点击数: 【字体:

“我要为村民放一辈子电影”
没事时,再捣鼓捣鼓这个“老朋友”。

    开栏的话
    
    前不久,本报发掘、采访并报道了五年如一日、坚持一元钱理发的“无名大姐”,引起社会强烈共鸣,感动了众多市民。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无名大姐”式的人物。他们对亲人朋友情深义重,长期处于困境却不离不弃,默默地做着他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从而成为左邻右舍心目中“最受尊重”“最受崇敬”的“名人”;他们善良热心,乐于救贫弱于危难,施厚爱而不图回报,从而成为社会大众的“良心”体现或人生楷模;他们或侠肝义胆,或自强不息,或诚信忠直,或创新有为……这许许多多的人物,像小草一样“绿”了我们的家园,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目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本报记者潜心基层,发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写出了一篇篇生动的报道,力争将原汁原味的生活露珠采撷下来,敬奉给热心的读者,为大家增添精神大餐。同时,也为进一步弘扬文明正气,激发创业干劲,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的三门峡鼓与呼。
    
    我们期待广大读者朋友的积极参与:期待着您的热心电话,期待着您的热情报料,期待您与我们一起寻找那些可爱的“无名”人物,期待我们共同发现和分享身边的感动。

    陕县宫前乡头峪村农民沈丰常,在当地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1983年,高中毕业回村的他怀揣着对电影放映事业的梦想,自筹资金买来一部16mm电影放映机,当起了农村电影放映员。28年来,他走遍了宫前乡附近山区的每一个村子,默默坚守着本职工作,先后放映电影6500场次,最多时一年放映600场。从黑白胶片电影、彩色电影到数字电影,从人力架子车、自行车托运放映器材到使用摩托车、面包车托运,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农村电影放映事业的变迁。

    9月2日,记者慕名到宫前乡头峪村采访沈丰常。一进他家的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台装着电影放映设备的代步三轮车,旁边还停着一辆写有“数字电影放映车”的五菱面包车。“马上就50岁了,现在正学着开这个面包车,等拿到驾照,就能开着汽车去放电影了。”沈丰常指着刚买来不到一个月的面包车对记者说。
    
     谈起这么多年的坚守,沈丰常始终没有丝毫的悔意:“苦归苦,可看到群众的热情,心里非常高兴。”
    
    上世纪80至90年代,露天电影是最受农村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只要听说哪个村放电影,村民们不管天有多黑,山路有多难走,都会早早吃了晚饭,带着小凳走着去,有的甚至要走上10多里地。
    
    1983年,高中毕业回乡的沈丰常买了一部电影放映机。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自己为乡亲们放映第一场露天电影时的情景:“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少林寺》。那天晚上村里人山人海。有的人走了十几里路专门来看。心里真高兴,觉得特别光荣!”
    
    沈丰常告诉记者,放电影看似简单轻松、充满快乐,其实困难特别多。比如要解决吃住的问题,还要克服恶劣天气、山高路远等困难。尤其是冬天,电影放映员在凛冽的寒风中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夏天也不好过。2010年8月下旬,沈丰常开着装好器材的代步三轮车前往韦园村放电影,不料走到半路,大雨倾盆而下,他急忙将自己的雨披盖在放映设备上,自己被淋成了落汤鸡。总之,一年四季放露天电影,经常是夏天蚊叮虫咬,冬天则被冻得两手生疮。
   
     “那时候到市里去取片子,公路可没有现在这么好,每天只有一辆开往三门峡的班车,往返100多公里,要在车上颠簸五六个小时。要是汽车在路上出点状况,12点之前赶不到三门峡,不仅片子拿不到,跟不上晚班车,连回家都成了问题。”说起这些往事,沈丰常记忆犹新。
    
    一部片子要在各村轮流放映,沈丰常经常一出去就是七八天,走到哪里放到哪里,晚上就住在村委办公室,在办公桌上凑合一夜。有时为了赶场,一两个月也难得回家一次。1996年,他的大女儿出生时,他正在一个山村放电影,弟弟沈常青翻山越岭走了20公里路才找到他,沈丰常依然坚持把电影放完之后才急急忙忙地连夜赶了回去。
    
    28年来,沈丰常把附近山区的村子“转”了个遍,通往每一个村子的山路上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迹。沈丰常的付出也收获了很多,如今他成了许多村民的“亲人”,隔三差五就会有村民给他打电话:“丰常啊,啥时候来俺们这儿放电影呢?”这一份份牵挂,时常让他很感动,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再难再苦,也要把电影放下去,我要坚持一辈子!”沈丰常说。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有线电视和网络入户,以及各村建了图书阅览室和文化大院等,农村的文化生活日渐红火,露天电影的“生意”有些淡了,许多放映员纷纷弃影从商或回家种地,少数留守的也因工作条件差、收费难、待遇低等原因面临新的抉择。但沈丰常对电影事业的热情依旧不减:“只要有电影放,我还是会做下去的。”为了满足群众看电影的需求,他多次走村串户,询问村民喜欢什么样的电影并一一作记录,然后向电影公司反映,以便让广大农民看到自己真正喜欢的电影。他还根据农村生活的改变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经常拿一些关于种植、养殖和农业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影片,义务放映,让各村群众受益匪浅。
    
    说起自己的“电影事业”,沈丰常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但一说到对家的责任和照顾,他一下子沉默了。“说句良心话,这么多年来,欠妻子、孩子很多很多,让她们受了不少苦,经济账更是没法算。”沈丰常的爱人柴俊华说:“有时看着别人家都发家致富了,自己家还是十几年前盖的房子,生活很拮据,真有点想不通。可看到老沈那种对电影的爱好和执著,特别是在群众中良好的口碑,越来越理解、支持他了。”
    
    近几年实施的“电影下乡”政策,让沈丰常如鱼得水,干得更起劲了,也更“过分”了。别人在家过年,他则奔波于各村放电影;下乡放映的休息时间里,他还帮助村民维修家电;他甚至还当上了“电工”,谁家接个电线、装个灯泡,他都干得利利索索。
    
    “我必须得坚持下去。现在政策好了,有了专项资金,更新了数字放映机,保证了每场的放映费,我就更没了后顾之忧。反正,为村民们服务我义不容辞!”沈丰常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原标题:“我要为村民放一辈子电影”】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 2011年9月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