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记载刘姓为尧帝后裔的书籍,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的《左传》。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明确记载:“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 此后,无论儒家经传、正史,还是姓氏学经典和各类刘姓谱牒,都一直承袭了这一说法。《元和姓纂》说:“帝尧陶唐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 《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上的记载,帝尧的后裔有刘累,世称刘氏。而《千家姓查源》上也记载,刘姓出自远古时期的帝王陶唐氏,后裔封于刘,其后世子孙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刘氏。《史记》、《汉书》都说刘累是陶唐氏的后裔,《汉书·高帝纪赞》在载明“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之后,还明确记载说:“汉帝本系,出自唐帝。”同样的记载也见于《潜夫论·志氏姓》、《帝王世纪》、《通志·氏族略》以及各家刘姓族谱。
根据许多史料和刘氏族谱记载,中国的刘姓绝大部分来自唐尧帝之后,这是刘姓之主流。唐尧帝是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首领,姓伊祁,名放勋,(因生于伊祁山而得名)居于山西平阳(今临汾县),他是黄帝的五世裔孙,即黄帝—玄嚣—乔极—帝喾—尧。因尧帝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清政廉洁,累德施仁,被称为典范之仁君,晚年不将帝位让于其子而让位虞舜,将自己的儿子丹朱源明(有称监明,建明)封在刘地(河北唐县),开贤明君王“禅让”之始,后来被封刘地的裔孙,便以地为姓,始得姓刘了。直到下传十八世祖刘累,正值夏朝十三代王孔甲时,适得二龙,不明饲养,而刘累自幼跟豢龙氏(董姓祖)学得养龙之本领,被孔甲招贤饲龙,深得夏王欢欣,封其为相.并赐姓御龙氏,刘姓始得显贵,后因一龙死,惧逃河南鲁山,后展转流落于沛(今江苏沛县)卒葬沛地。据传,自刘累以下,几十代皆繁衍生息于丰沛、彭城一带,此地亦有“古商大彭氏”之称。据刘氏族谱载:“自累公,传至七十三世祖荣公(即刘邦的祖父,丰公刘仁号的别名)定居在丰,以至七十五世祖邦公,亦出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由此可知自累公以后,世居丰沛。”故徐、丰、沛乃刘氏之古籍居地。
《左传》、《史记》等文献记载:刘累出生时手中有“刘累”纹稣,以为吉祥,遂以为名。以御龙、驯龙著称,受命为也甲驯养龙,被赐为“御龙氏”,后因雌龙死去,刘累怕被治罪而携家眷潜逃鲁县,也就是昭平湖风景区邱公城遗址,并在此生活、终老。
刘氏祖庭邱公城岛随湖水涨落时隐时现,岛上散落着史前、夏商、周汉时期的文物,刘姓始祖刘累时期的遗迹随处可见,有"中原文化宝藏”之美誉。湖东岸边刘累墓地庄严肃穆,汉光武帝刘秀筑台招兵的遗址招兵台雄浑壮观;杨家名将焦赞、孟良屯兵故址依稀可寻,鲁阳公挥戈返日的传说神秘动听,气势宏伟的拦河大坝、绚丽多姿的平湖晚霞,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鲁县投资数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中的刘氏祖庭大型景观,包括有世界刘氏联谊中心,天下刘姓第一祠---刘累祠、刘氏名人苑、中华龙文化大观园等。刘氏名人苑将利用殿堂、祭坛、纪念林等形式,集中展示古今中外刘氏的业绩,是海内外刘氏寻根归宗的场所,以碑林、殿堂、微缩景观为表现形式,展示龙文化的博大丰富内涵。今年的四月中旬,当地还举行了刘氏祭祖大典,邀请许多海内外的刘氏宗亲来此谒祖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