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戏曲的宏大版图中,豫剧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忠孝节义的基本题旨、持之以恒的亲民作风、一代代领军人物的文化招牌与艺术魅力,长期以来走州闯府、“攻城略地”,如今还以220多家专业剧团和1300余家半专业剧团约“十万大军”的演出阵营,整体覆盖了20多个省区的主流演出市场,并在国际舞台上也占有不可小觑的一席之地。其艺术影响力综合来看,在全国各剧种当中可以名列前茅。我们可将之称为“豫剧新时代”。
豫剧辉煌灿烂、流派纷呈的黄金时期,大致横跨了晚清、民国和共和国三代的整个20世纪。一百年来,以陈素珍、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和桑振君为代表人物的豫剧六大名旦,带领着豫剧艺术的方阵,影响了亿万观众。如今,六大名旦中的大多数已经登仙,硕果仅存的只有还在教学授徒的马金凤老师一人。
这也真是一个剧种特性与领军人物之间的错位性呈现,一个以慷慨悲歌唱烈烈雄风的超大型剧种,在其辉煌灿烂的黄金时期,最具备品牌意义与流派特征的领军人物竟然全部都是旦角。为了对这种阴差阳错、阴盛阳衰的局面有所矫正,豫剧的行当中出现了其独一无二的帅旦,用来扮演穆桂英、梁红玉等女中英豪。
豫剧旦行之外,以牛得草、高兴旺为代表人物的丑行大师,代表作不少,喜剧性极强,可是丑行与豫剧慷慨激昂、正气悲歌的主体风格,可以互补,但还是不能作为最为主要的行当。
生行五大流派中,唐玉成、唐喜成、刘忠河、王素君、李树建先后矗立起来。随着二唐在上世纪末叶的凋谢,当然也因为六大名旦的盖世荣耀,本来最有希望成为豫剧领军人物的“全生戏神豫剧王”唐喜成,也不得不屈居于后。
正是承继着以六大名旦作为文化品牌的福荫,豫剧终于在21世纪扶摇直上,号称为第一剧种。可是第一剧种的尴尬之处顿生,领军人物的人才断层也就随之而来。进入豫剧新时代之后,谁能掌豫剧舞台之帅印,成为新一代的领军人物?随着生行的刘、王二位大师因为年事渐高而淡出舞台,15年来,在舞台上只有李树建一人风云际会,玉树临风,历史性地屹立在豫剧领军人物的大旗之下。
2004年在浙江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极其偶然而又必然地把李树建主演的《程婴救孤》推上了文华大奖的国家级高度。豫剧《程婴救孤》的名列榜首,首先在于编导演摒弃了话剧、越剧的人性至上论,既把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基本精神承继下来,又根据本剧种的特点和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做了适当的调整;其次,梅花奖得主李树建不仅以前须生、后老生演活了程婴,还使得豫剧在六大名旦之后,又崛起了新一代的男性艺术家领军人物,这就使得长期以来“阴盛阳衰”的豫剧演艺界,以男主演、大悲剧来表现豫剧慷慨悲壮的特色作为界碑,从而在剧种发展史上具备阴阳换肩、男女平衡的深远意义。从花木兰、穆桂英等兼具阴柔阳刚之美的人物品牌,过渡到极具阳刚之气和悲怆之感的程婴等男性悲剧人物的形象打造上,豫剧又迈开了谱写新一轮英雄人物谱的新步伐。
从剧目选择上看,李树建的国魂经典三部曲系列《程婴救孤》《清风亭》和《苏武牧羊》,将豫剧内涵和民族精神中的忠孝节义予以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为民族树正气,为人类铸丰碑,下到黎民百姓,上到国家领导人,无不为李树建的悲剧表演而怆然泣下。这些古典悲剧人物,恰恰又为豫剧六大名旦所创造出来的巾帼英雄系列,增添了更加苍劲的力度,体现出悲剧美的新亮色,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共同价值感,也丰富了豫剧史上新的人物画廊。
从表演风格上看,李树建将中国戏曲表演的古典主义,戏曲、话剧与电影表演的现实主义,还有温情、理想与曙光归一的浪漫主义结合起来,无论是演程婴的悲苦、张元秀的悲愤、抑或表苏武的孤忠,都能够感动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他把人物的心理体验与戏曲的传统程式紧密结合起来,演出都在戏境中,重点都在情感中,亮点都在性格中,爆发的高潮都在冲突中,这就形成了一种既像京派马连良衰派老生之高古散淡的风格,又像麒派老生周信芳的激越悲凉、浑身是戏的做派。从洛阳市艺术学校到中国戏曲学院,李树建守正出新,终成大器。
从演唱特色上看,李树建在用气、吐字和润腔上继承了豫西名生王二顺的演唱韵味,但又集萃了其他豫西名家的以气托声、以声传情、以情唱悲、以悲传恨的演唱风格,在低平中显委婉、因节奏变化而叙事抒情,在抒情中因悲剧情势的酿成、人物心情的变化而设计唱腔,时而小桥流水,时而激流险滩,时而风轻云淡,时而有若黄河瀑布般扶摇直上,一泻千里,情之所至,大放悲声。豫西调都是走的下五音,李树建把豫西调的老生唱法体现得苍凉遒劲,形成了特别富于感染力的李派唱腔。他演命运悲苦的张元秀,高亢与低回相间,时而高亢若警钟阵阵,时而沙哑中现缠绵悱恻,似断又连。在扮演程婴时,李树建将“失子”和“十六年”的两大段套腔,“轻声”与“气声”相结合,叹腔与哭唱相交替,真唱与滚白相咬合,若哭若诉,似说实唱,情不胜凄苦,戏犹若真实,大哭号啕包孕在韵律之内,若断若续却绝不声嘶力竭,海雨天风,煎熬着人物的情,感动着观众的心。
哪怕是从传播学意义上看,李树建已经体现出豫剧新一代领军人物的诸般亮色。他从2004年开始,四次荣获国家文华奖,两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上海白玉兰奖。他还两度获得中国戏曲电影华表奖,一度获得美国洛杉矶“最佳外语戏曲影片奖”。在所有这些荣誉亮点的背后,是他在36年的演习征程中,走遍了全国28省和直辖市,先后进行了上千场演出,观众总数达到了亿万之众。演员的生命在于演,观众的口碑胜过真正的金杯银杯。七艺节在杭州举办,李树建在喜欢越剧的江南客场,居然获得了最佳观众口碑奖,这就是艺术超越地区的最好例证。近些年来,他在海外的影响力渐增,美国电影奖的获得,百老汇豫剧演出的成功实践,都使得作为中国剧协的副主席的他,开始雄心勃勃地进军海外舞台,以期扩大中国戏曲的国际化影响。
作为豫剧新时代的领军人物,目前的李树建关注着全国豫剧界的整体情势,省内外任何一个专业豫剧团的衰退,都会引起他强烈的负疚感。他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所办的中青年豫剧演员高级培训班,永远面向全国各省区的豫剧演员。有的时候,为了改善个别院团的生存窘境和有些地方小学的困境,他情愿以豫剧艺术的方式与有关方面积极沟通,也曾经为煤老板家族的老人故去而哭灵。在弘扬豫剧文化的同时,为剧团与小学的福祉而折腰,李树建的善举之高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景仰。
豫剧新时代在21世纪的盛况能够保持多久,确实与李树建作为领军人物的登高一呼息息相关。目前的豫剧在传统古装戏、新编现代戏和原创历史剧等诸多方面全面丰收,仅仅由国家机关工委和中国剧协先后邀请进京演出的“反腐倡廉剧”就出现了《全家福》《陈蕃》等优秀剧作。河南豫剧节和黄河戏剧节,敲响的是全国豫剧和黄河流域戏剧界的十番锣鼓。大陆豫剧在与台湾豫剧界联合的过程中,还将会在世界剧坛上唱响更加美妙的中国豫剧之黄钟大吕。作为中国戏曲剧种的排头兵,豫剧的兴旺发展,从一个方面象征着中国戏曲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整体复兴。
(作者为楚天学者湖北师院讲座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特约评论员)作者:谢柏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