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器物的变化判明,这些墓葬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代表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第一、二阶段代表应国文化;第三阶段代表楚国文化;第四阶段代表两汉文化。
西周早、中期墓14座。这时期是应国古文化的发展阶段。墓葬形制大多是长方形竖穴土圹墓。葬具为单棺单椁。出土器物中,铜礼器有鼎、簋、尊、爵、觯、卣、盨、甗、盘、盉等;铜车马器有叀、辖、衔、镳、铃;铜兵器有戈、矛、盾鍚;铜工具有斧、锛。玉器有璜、璧圭、项链。该时期器物特征是酒器占有较大比例,纹饰繁絮华丽,非常讲究,大多以云雷纹衬地,以凤鸟纹、夔龙纹、饕餮纹、蝉纹、蕉叶纹、兽面纹为主体花纹或另有凸出器形外的兽头等装饰。
这一时期的铜礼器上大多铸有铭文,其中以应侯冉墓,应事墓、柞伯墓为代表。铜礼器精品较多,以鸭形盉、柞伯簋、提梁卣、应侯甗为代表。器物形制鼎为垂腹柱足,簋圈足多元盖,盘圈足,盉仿自鸭形或三足上端有袋足形,甗器壁厚而重。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25座。这时期是应国古文化衰落阶段。大型墓葬形制大都为带有长方形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墓。中小形墓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葬具单棺单椁。出土器物中,铜礼器有鼎、簋、壶、盘、匜、鬲、甗、簠、盨、尊、爵、觯、方彝等;乐器有铜编钟、编铃、石磬、钲等;铜车马器有叀、辖、轭、銮铃、颌、衔、镳、环、小铜泡、革带扣、节约、管铬饰等;铜兵器有戈、簇、矛、铠甲等;玉器有琮、圭、璧、璜。器物特征:器类及其数量大幅度增加,实用器与明器并出。酒器皆为明器器类组合基本稳定。以鼎、簋、壶、盘、匜(盉)为固定组合形成。鼎与簋按一定数量配套出土,即所谓“列鼎”制度,以五鼎四簋形式最为常见。盘与匜(盉)数量相等配套使用。壶均成对出现。鬲的数量均为偶数。铜礼器制作粗糙,器壁较厚。纹饰趋于简单化,多为单层花纹,其纹样有窃曲纹、重环纹、波曲纹、瓦纹、兽面纹。
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晚期墓27座。这一时期为楚文化阶段。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葬具单棺单椁。M313、M311两墓木棺保存较好,皆以方木或木板的榫卯形式套接拼合而成。棺板外髹黑漆。出土器物中,铜礼器有:鼎、簋、敦、尊缶、浴缶、链壶、盘、盉、匜、勺等;陶礼器多仿自铜器。乐器有铜编钟、铜编鎛、石编磬;铜车马器有叀、辖、衔、镳、铃、环等;铜兵器有戈、剑、矛、簇等;玉石器有琮、璜、圭、水晶环及项链。木器有漆绘镇墓兽、雕花木漆器、漆绘豆、木弓、木必等。
本期器物特征:均为实用器。铜礼器组合形式基本稳定,鼎依然是奇数,以3、5、7的等差数列出现,与上期相比,用簠敦分别代替了铜礼器簋、鬲,分别以2、4、6数量与鼎相配套,尊缶代替了壶,仍成对出现,新添了浴缶,取消了甗,盘与盉(匜)仍然配套出土。
该期器物胎质较薄,铸造工艺先进,纹饰细密繁絮,以蟠螭纹为主体。
战国晚期至西汉墓葬240座。这时期以竖穴砖室墓为大宗,间有少量竖穴土坑墓与洞室墓。出土器物中,空心砖墓多出鼎、盒、豆、方壶、罐、瓮、瓶等陶器及铜镯、铜镜等。券顶墓则常随葬铁剑、削、陶仓、灶、罐、盘口壶以及陶狗、猪等模型明器,还出土有五铢、大泉五十等钱币。
石门上一般都雕刻有铺首衔环和朱雀图案。门楣上则往往雕刻青龙、白虎图案。空心砖上模印有米字形、树叶形、水滴形、菱形图案。出土器物中,鼎、盒、方壶上多绘以红彩图案。
重点保护范围:自水库边向北2400米,向东西自土岗中心向外各扩150米。
一般保护范围:自重点保护范围向东南西北各扩100米。【原标题:应国墓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