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知识 >> 浏览平顶山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应国墓地有铭铜器(3)

2013/12/7 14:30:23 点击数: 【字体:

应国墓地有铭铜器
图3 鸭形匍盉及铭文拓本

    三、鸭形匍盉与頫聘礼

  鸭形匍盉出于M50(小型墓)中,与之共出的器物有铜鼎,陶鬲各1件,另有铜车马器、兵器和玉石器等。铜盔器身仿鸭形。圆形器口开于鸭背中部,口外敞,斜方唇,腹腔呈圆角长方形扁体状。鸭颈曲而上扬,昂首前视双目圆睁,扁嘴微张,为盉流。鸭尾部有一个作卷身上扬的龙首形鋬手。盖略向上隆起,中部设一上粗下细的瓶塞状握手。盖边缘有一环形钮、与站在鸭尾上的一圆雕铜人相连。此人双手抱住器盖上的环形钮,双脚之间有横梁,与鸭尾上浮雕牛头饰顶端的环钮相衔接。人面消瘦,五官清秀,发丝细密且梳理整齐。头顶高绾发髻。上身裸露,下穿十褶裙。腰间横束一条饰有连续菱形纹样的革带,脚穿浅筒靴。

  盉高领外与盖缘各饰两组以细雷纹衬地的长尾凤鸟纹,每组的一对凤鸟均相向而立,并间以变形兽首或竖向隔栏。盖上握手的顶部饰一盘旋状鸟纹。鸭尾上阴刻三条平行细线纹。器腹素面,一侧粘有席纹印痕。整器呈光洁明亮的青绿色。盖内有铭文5行43字,行距整齐,字体美观,笔画粗细匀称。通高26、长31.8、体宽17.2、口径14.2厘米(图3)。

 铭文大意是说,在四月戍申这天,应国大夫匍到了氐这个地方。青公派司史艮(从李学勒先生释)赠送给匍一束鹿皮做的服饰,两件围裙,一钧(或说三十斤)红铜。匍谢青公的恩赐,井用这些铜铸成这件铜盉,祈求能长久地使用下去。

  关于这段铭文的解释,关键在于氐地的地理位置。以前我们曾依据氐在河北元氏县境这一说法,认为铭文记载的是应国派大夫匍到邢国(今河北省邢台一带)例行頫聘礼的情况(《文物》1998年第4期)。后来李学勤先生撰文认为氐为水名有两处:一在河北,一在河南。在河南者即是流经平顶山市南边的滍水,也就是现今应国墓地南侧的沙河。从而进一步认为铭文记载的是应国派遣军事将领匍率军驻扎于氐,并与准备参加某一次战事有关(《平顶山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如果铭文里的氐地确实是指流经古应国的滍水,那么我们就不必舍近求远,固执地坚持以前的观点了。但我们仍然认为这一事件与頫聘礼有关。因为首先匍初到氐地,青公即派人送去种种礼品予以慰劳,自然也要说些感谢之类的客套活。这在我国古代是一种礼仪制度,叫做頫或聘,即问侯对方的意思。据记载,授受双方依据级别的高低,所送礼物的品种和数量也各不相同,在制度上无不有着严格的规定,从铭文可以看出,青公是派属下将礼品送达的,并未亲自前往,说明青公级别高于匍,从"匍敢对扬公休"这句话也看出这一点。其次,在金文和文献中,上级给予下级物品时,动词一般都用赏、赐,休等字,用赠字则极为罕见。而《礼仪·聘礼》有"公使卿赠如觌市"的记载,文中恰也使用了赠字,与本铭文相同。由此可见赠字大概惯用于聘礼的场合。其三,古代送礼多用"皮币",即毛皮和缯帛。金文习见"束帛","帛束"之称,而盉铭以"束麀(注上“十”下“苯”)奔"为礼品,正是毛皮。所以,我们认为这篇铭文所反映的是古代的頫聘礼。至于该器的年代,我们从多方面考察,认为应属西周穆王时期。

  该盉造型新奇,极富想象力。整体酷似水鸭,或可名之为凫,为水鸟,善飞翔。器物整体设计精巧别致,匠心独运。器体上的龙、牛,鸭、人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巧妙和谐地分布于器物的适当位置上。充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蕴含着艺术氛围,的确是一件将艺术之美与生活之美完善结合的绝妙佳作,令人叹为观止。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收藏网 2007-09-07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发现楚国贵族墓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