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知识 >> 浏览平顶山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叶邑故城的前世今生(2)

2013/12/7 9:20:53 点击数: 【字体:

  楚长城上的这三个关口是楚国自南阳盆地出发,北向中原(古时中原称华夏)诸国的必经之路,所以又叫“夏路”。司马贞在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的“夏路”作注时云:“楚适诸夏,路出方城”,也就是说夏路是楚国经方城北上中原各国的道路。

  李元芝先生说,现今叶县常村乡南点军场,东南经过小关口、大关口,可达今方城、南阳;北行过点军场沿澧河南岸折而向东可达叶邑故城;中途北折过澧河,可达古 (chōu)城。经城可达禹州、汝州、洛阳和郑州。

  但此路须经过数条河流,道路受地理条件限制较多。特别是阴雨季节,道路难以畅通。

  大概在春秋战国时期,平原河沟交织,低洼之地遇雨则泥泞难行,使战车辎重受限,部队行动的陆路运输不得不经过像叶县这样的浅山区。总之,保证“夏路”的畅通,是楚国北进中原的首要任务。所以叶公沈诸梁在平定白公胜之乱后,辞去令尹兼司马之职,仍还归叶邑。

  叶邑故城是“历史文化”名城

  谈到叶邑故城,或者翻到有关叶邑故城的资料,你必然会看到这样的记载:城北临澧水,南依方城。

  这样,就不得不说说方城。李元芝先生说:方城就是楚方城古城,《后汉书·郡国志》曰:叶县有方城。郦道元注《水经》,引郭仲产曰:苦菜、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据实测,这个城距叶邑故城20公里。城址东西长260多米,南北宽130多米,椭圆形分布,残高2~5米不等,周长约1公里,内多房舍遗址。当地群众俗称闯王寨,说是闯王李自成所筑。笔者曾数次到实地考察,并捡到汉代磨郭钱数枚,足证该城历史在汉代之前。其地东为花山头,《叶县志》谓“花山”,即《水经注》所称之苦菜山。其西为余沟山,可能就是与东山之异名,山下有河。现在东约两公里处已被辟为水库,与《水经注》描述相符,当为古方城遗址。《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所载“公还,及方城”,就是这个城。此城地扼古代连接楚国和中原的主要通道,堪称南北锁钥。

  叶邑故城南部依凭的正是这样的方城。

  李元芝先生说,根据城周围出土的商代酒爵、玉器等文物分析,叶县在商代已经存在,春秋早期楚国占领叶邑,将城周长扩至约9000多米的规模,被称为楚国北部边境的四个大城之一。《左传·昭公十一年》记载:“楚子城陈、蔡、不羹(今舞阳县章化乡境内)。次年,楚灵王语子革曰:‘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子革对曰:‘是四国者,专足畏也’。”

  李元芝认为,前文称大城有三,而后文称国家有四,这种说法并不矛盾,叶未列入三城而列于四国者,主要是叶建城早于陈、蔡、不羹的缘故。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郑)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子臧得罪而出,诱子华而杀之南里,使盗杀子臧于陈、宋之间。又娶于江,生公子士。朝于楚,楚人 之,及叶而死”。

  这说明叶很早已是一个有影响的地方了。《左传·成公十五年》记载:“许灵公畏逼于郑,请迁于叶。辛丑,楚公子申迁许于叶。”

  因为叶邑故城南屏方城,北面中原,交通四通八达,是方城外的一个交通枢纽,楚国从春秋早期北扩之后,一直为其重要战略据点。楚国和郑、陈、蔡、宋、齐、晋、卫等国的战事,基本上都是以叶邑为大本营进行的,故《左传·昭公十八年》中楚左尹王子胜言于楚子曰:“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这说明叶邑在保障楚国北方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关叶邑故城的一个重要人文价值符号是叶公沈诸梁。

  在距叶邑故城不远处,现在有叶公陵园,是叶公沈诸梁的墓冢。据《汉书》注:“《皇览》曰,县西北去城三里,有叶公沈诸梁冢……”当地居民称其为“叶坟”。

  对于“叶公好龙”的典故,人们都有所了解,故事虽然是杜撰的,但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此人的确与叶邑有关。按《辞海》记载,叶公原姓沈,名诸

  梁,字子高,为楚国贵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曾孙名戌,在楚平王时封沈县(今安徽临泉县)县尹,称沈尹戌,官至楚左司马。左司马在与吴军作战时身亡,楚昭王为表其功,封时年24岁的沈尹戌子沈诸梁于叶邑(今河南省叶县旧城),史称叶公。

  有关叶公在叶邑故城发生的故事几乎被文化人所共知:公元前489年,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曾专程到叶地拜访叶公,希望能得到叶公的重用。孔子在叶期间,多次与叶公谈论为政之道,并称赞叶公治叶经验为“近者悦,远者来”。叶公和孔子就何谓“忠诚”的为人标准进行了讨论。叶公说:“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却不以为然地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由此,叶公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一天,他向孔子的弟子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知道后,责怪子路说:“汝奚不对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因二人观点不一致,孔子的叶邑之行并未得到所期望的结果,于是他很快离叶北返。孔子的门人大为不满。后来,一些儒士借用叶公喜欢画龙的故事杜撰了《叶公好龙》的寓言,把叶公喻为伪君子。

  公元前479年,叶公已近耄耋之年。当时,楚国重臣白公胜在楚国都城发动叛乱,杀死了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并劫持惠王欲自立。叶公闻讯后,不顾年迈,毅然出兵平叛,立下定国之功。叶公因平定白公胜之乱迎惠王复位官至令尹、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他却在平定边夷、整肃朝政后,让位于他人,自己归叶邑,身老于叶。

  叶公在叶县历史上可不是个伪君子,他宰叶期间,励精图治,兴水利,劝农桑,率民众修筑的东、西二陂,可灌溉农田数十万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之一,对叶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08-01-30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的发掘(二)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