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平顶山 >> 平顶山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平顶山

大营镇:千年古镇的汝瓷魅影

2013/3/18 11:36:43 点击数: 【字体:

大营镇:千年古镇的汝瓷魅影

大营镇:千年古镇的汝瓷魅影

 
    【缘起】

    大营镇有着“二宝丰”的荣耀,这座豫西南的历史名镇,有着自己的辉煌。但更让人记得它的是,它跟寻找了800年的汝瓷官窑遗址联系在了一起,汝瓷官窑遗址在清凉寺村的发现,更让它声名鹊起。汝瓷官窑800年的神秘魅影,在清凉寺若隐若现,它的最终确认,***了北宋皇家隐世秘密。而保护之难,又给它带来新的考验。

    被溺爱的古镇官道上的明珠

    大营镇有一个奇怪的绰号,叫做“二宝丰”。

    关于这个绰号,宝丰人有个习惯,面对初来乍到者,问起大营镇,他们总会“噢”的一声,说“你说的是‘二宝丰’啊”,口气里充满溺爱。

    在他们的印象里,大营镇就是宝丰的小兄弟,这个小兄弟,是蛮可爱的那种。

    说起来,这个小兄弟年龄可不小,比起宝丰来,可要“老”得多,它有2700多年的记载历史;春秋时代,它就形成了村落。而宝丰,到了汉朝,才有最初的模样。

    而且从“个头”(规模)上来说,大营镇要比宝丰壮硕得多。1980年以前,宝丰县城只有0.7平方公里,而大营镇,从宋朝一直到民国,都要比宝丰大得多,特别是在隋朝时期,还曾经做过汝南郡郡址,只不过自1990年以来,宝丰飞速发展,才把它远远甩在了身后。

    “自古以来,大营镇就是官道上的明珠,从洛阳到南阳的官道,必定经过大营镇。”宝丰县县志办主任郏永安说。

    像所有曾经繁荣的古镇一样,地处交通要塞,想要不繁荣,也由不得自己。宝丰县有两个商业中心,一个在阳区,另一个就在大营镇。大营镇的繁荣,仅次于宝丰县城。这就是“二宝丰”的由来。

    从宝丰县城西去20公里,就是大营镇。

    像所有飞速发展的古镇一样,大营镇已经寻找不到古镇的影子,在现代化的步伐中,它彻底清除了自己的历史记忆。

    “想看它的历史,到清凉寺去吧。”一位吸着烟袋的老人,眯着眼幽幽地说。

    麦田里的瓷片清凉寺的秘密

    清凉寺不是一座寺庙的名字,它是一座村庄的名字。因为村庄的地下,埋葬着原来的清凉寺,村里人就把村庄的名字改为清凉寺。

    这是一个可以承载村庄历史的名字。

    大营镇西去两公里,就是清凉寺村。清凉寺还在,我们的车子就停在了它的跟前,几间低矮的瓦房,和中原地区所有的瓦房建筑并无两样,灰暗,阴沉,哪怕是一座规模极小的寺庙,也比它气派得多。如果不是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清凉寺”三个字,如果不是通过门窗可以看到里面的几尊菩萨像,你会以为它是谁家的宅院。

    它是1980年清凉寺的“仿制品”。原来的清凉寺,是村庄的神话。

    北宋徽宗时期的清凉寺,比现在有着2000多口人的清凉寺村还要大。当时没有人会知道,这个佛家殿堂里,出入的不是念经吃斋的和尚,而是一些忙碌奔波的窑工。他们在秘密烧制汝瓷,他们的作品,成就了皇宫贵胄的庄严。

    外人不允许进入,也不能够进入。这是大宋皇家的秘密。也只有在这个山坳里,秘密才能隐藏得那么深。

    金兵的铁蹄,踏碎了清凉寺安详的钟声,一夜之间,清凉寺被夷为平地,平地之上,覆盖上几尺厚的煤渣,皇家的秘密,被深埋在地下。

    窑工也不见了,有人说他们随着朝廷南迁,有人说他们全部被杀,成了汝窑的陪葬品,这成了永远的秘密。

    皇家的秘密最终还是露出了端倪。后来这里有了村庄,村里的人劳作的时候经常可以挖出众多的瓷片,有时候是一个青色的完整的碗或盆,有时候是更稀罕的物品。“民国时期,村里曾经有很多人挖出完整的碗和盆子拿回家用,打碎了,也不心疼,反正是不花钱捡来的。还有人把捡来的东西卖掉,在县城里买了楼。”村里的老会计、68岁的王春海说。

    王春海带领我们到村南村西的地里转悠,星星点点的瓷片到处都是,沟沿地头,碎瓷片一堆一堆的。“这些都是当时民窑的瓷片,官窑的瓷片,被捡走了,随便一个,都能换大把的钱。”王春海说。

    房下的世界,汝窑的世界

    “最值钱的东西,在我们的房子下面。”在田野转悠完,王春海建议,还是到村里看看吧,那里是汝瓷官窑的遗址。

    一路走,王春海一路指点,哪家的房子下面,可能是窑址的范围,每一座房子,都像迷宫一样,充满着幻想。

    在一个小道的尽头,我们找到了已经发掘出来的遗址。这里原来是四户人家的房屋,如今已被一座硕大的顶棚替代,22个灰坑、2处作坊、15座窑炉、1眼水井、2个釉料坑和两个大型澄泥池,在棚底下纵横交错,将汝瓷官窑的秘密,暴露无遗。

    这就是传说中的汝瓷官窑遗址,为了它,人们整整寻找了50年,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河南省文物部门和故宫博物院对河南数十座古窑联合考察,重点放在临汝县(今汝州市)境内,都没有结果。

    汝瓷官窑遗址究竟在哪里,成了考古界最大的悬念。这个悬念的揭开,跟宝丰人王留现有关。

    王留现1977年调到清凉寺陶瓷厂从事陶瓷研究工作,从此迷上了汝瓷。1985年他参加在郑州召开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得知汝瓷官窑遗址尚未找到,便开始在清凉寺一带的山岭探寻,捡到不少的瓷片。一天,清凉寺村一家村民的红薯窖塌掉,露出一件汝瓷冼,王留现花600元买下。

    1986年,王留现参加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时,带着这件汝瓷冼向专家请教。上海博物馆的陶瓷专家王庆正见到后十分激动,确定就是汝瓷官窑的真品。会后他立即派出两位专家前往清凉寺考察,采集到46件瓷片和3件窑具,汝瓷官窑遗址初露端倪。

    1987年1年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宝丰清凉寺汝窑址进行试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发现典型御用汝瓷10余件,遂将该窑址确定为汝瓷官窑遗址。“他们随后又挖掘了三四次,都是在村南的麦田里进行的,但挖出的瓷器都是民窑的产品,汝官窑窑址的中心烧造区仍没有找到。殊不知窑址都在我们的房子下面。”王春海回忆当时的情形说。

    窑址的发现带有偶然性。王春海说,村里修建自来水管道,在高美团等四户人家房屋下,挖出了不少的瓷片和瓷器,考古所的人听说后在这里试挖,结果发现了窑址。

    这个发现震惊了世界。汝瓷官窑800年的神秘魅影,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搬迁保护,矛盾的交锋

    遗址被发现后,高美团等四户居民被搬迁出去,在他们的房屋旧址上,花30万元盖起了网架大棚,大棚下,就是被发掘出来的灰坑、窑炉、作坊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经过漫长的岁月,它们的容颜几无改变。

    站在门口一两丈长、三四尺宽的看台上,望着下面窑址纵横交错的布局,时空交错的感觉,在正午的闷热中格外强烈,仿佛800年前的窑工们忙碌的身影,在无声中浮现。

    我们的脚步,只能停留在这个看台上,一道缠绕在竹竿上的红绳,将我们的世界与窑工们的世界隔开。“任何人都不能踏过这道线,国家领导人也不能。”正在换新绳的保护小组副组长李党辉笑着说。

    看台的左侧摆着两张床,和一台破旧的小彩电,李党辉的两个同事坐在床上聚精会神地看电视。“我们就是这样24小时死看死守,一点不敢马虎,晚上还要到周围彻夜巡逻。”李党辉有点自嘲地笑着说。

    保护小组一共有6个人,没有节假日,没有加班费,每人每月只有400元的生活费,他们已经坚持了六年。但这些都不是他们担心的,他们所担心的是,现在发掘出来的遗址只有800平方米,只占中心区的十分之一还不到,而实际上应该保护的面积有130万平方米。

    在中心区,大棚周围40户村民还需要搬迁,搬迁之后再进行挖掘和建设大棚,但因为搬迁补偿问题,从去年就开始的搬迁一直执行不下去。“补偿得少,村民不愿意搬迁,这是实情,你们给呼吁呼吁吧,帮我们想想办法解决解决,总不能一直这样拖着。”李党辉的一个同事有点着急地说。“按照补偿标准,楼房每平方米补偿320元,破房子只有100元,这样算起来每间房子只补偿五六千元,而盖一间就得万元以上。”不少村民向我们抱怨说。

    而村民们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在自家的院子里不能挖坑,不能乱搭乱建,更不能扒掉破旧的老房子盖新房,稍不留神,都可能犯了破坏文物的罪。

    保护小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遗址去年初已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列入省内预备名单。

    搬迁与保护,矛盾的交锋,何时给汝瓷官窑遗址一个清静的世界?(李长需/文袁晓强/图)(原标题:大营镇:千年古镇的汝瓷魅影)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原文时间:2007-9-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