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平顶山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平顶山

“只要能动,每年都会来马街书会”——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

2013/12/31 10:20:56 点击数: 【字体:


    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丝弦响起。

    2月13日,带着对马街书会的深情,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再次来到“中国曲艺之乡”——宝丰县。

    刘兰芳精神矍铄,身着红上衣黑裤子,看不出已是67岁的老人。

    提到马街书会,她说:“1981年,我随中国曲协原主席陶钝第一次来宝丰,到今年已经30年了。其间,我多次来马街,目睹了30年宝丰的变化、马街书会的变化,心情非常激动。”

    刘兰芳说,马街书会是自发形成的,能发展到现在这样大的规模,要感谢当地老百姓。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如果老百姓不喜欢听书,那么你说得再好也没有用。上世纪80年代,我见到一对姓潘的说书艺人,她们是姊妹俩,当时都70多岁了。她们说每年到马街书会亮书,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看看谁还在谁没在,见到同行非常高兴。今天,我来这里,感觉不是为了演出,是一种感情,心系马街!因为在全国有这么一个说书场不容易,这地方搞得这么好,像自己家一样。马街书会是我们艺人展示自己的基地,是说书艺人的家。祝马街书会越办越好!我还是马街村荣誉村民、宝丰县荣誉市民呢。

    对于如何保护马街书会、使曲艺艺术发扬光大,刘兰芳说,马街书会原来很朴实无华,是由于基层老百姓广泛支持而自发形成的。现在有政府支持了,要求就更高了。这就需要我们坐下来,静下心研究它的走向和趋势,如何在文艺方向、文艺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因势利导把马街书会办好。听说去年成立了一个马街书会艺术学校,培养自己的人才,这是个好路子。各地演员来了,把奖都领走了,没有马街的,那不行。马街是培养说书的摇篮。我们要有自己的人才,尽管水平不太高,因为他的子女在这儿学说书,那么家里必然对说书还有印象。说书很难,要培养一批半艺半农的和一批专业的,推出一批人才。在挖掘书目方面,要把民间艺人说的书整理、积累起来。我非常感谢宝丰的父老乡亲对我的厚爱,愿意为大家尽绵薄之力。

    刘兰芳说:“只要我能动,只要工作需要,我会每年都来马街书会的。我愿和马街书会一块儿成长。”(王冠军)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平顶山日报 2011-02-15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百年蹚将文化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