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名人名家 >> 身边名人 >> 浏览平顶山

李全记 村里事务热心人

2013/11/27 15:31:40 点击数: 【字体:

李全记 村里事务热心人
李全记指着水井讲述当时挖井情况


    “全记在我们村里可是个大忙人,只要是村里的事他样样都很热心,好多事都是他出头张罗的。”提起退休干部李全记,郏县茨芭镇段磨村支部书记李留记感慨地说。

  李全记是郏县茨芭镇段磨村人,2001年从茨芭镇镇政府退休后回到家乡。他热心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在平凡的日子里继续发挥着余热,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唱响了一曲共产党员的赞歌。

  让村里的铜器再火起来

  “要不是全记他们几个,我们村打铜器的传统可能就失落了。”50多岁的段磨村村民李孩感慨地说。

  段磨村的打铜器活动历史悠久,起源于清朝末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达到全盛,参加活动的人数一度达50多人,会演奏十几种曲谱,每年的农历初一、十五都要在附近的村镇巡回演出,在整个郏县以西很有名气。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老艺人一个个都离开了人世,活着的也都进入暮年,铜器队后继乏人,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眼看就要失传了。

  2009年的冬天,退休在家的李全记找到同村的几个退休干部,商量着要把村里的铜器队恢复起来,给沉寂的乡村文化生活注入些新的活力。他们动员了村里20多个热爱这项活动的年轻人加入铜器队,又找到老艺人李金生担任总指导,发动全村干部群众捐款捐物,筹资3000多元购买了铙、镲等器具,李全记还让儿子开车到汝州市为铜器队买来了服装。为了给铜器队里的两面大鼓焊铁架子,他又派人到郏县西街铜器队去学习人家的样式。一切准备停当,于是在2009年一个将近岁末的寒冷早晨,段磨村头又响起了久违的铜器声,沉寂的乡村热闹起来,村民们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一定要把井打成

  李全记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村里无论大事小事他都十分关心。他说:“有些事情一个两个老百姓办不成,村委又不好出面,咱就以个人名义出面帮助乡亲们张罗张罗,也算是发挥了一点儿余热。”

  2008年以前,段磨村只有一眼公共吃水井,群众挑一担水要排上半天队,很不方便。2008年5月,李全记决定发动群众在村里再打一眼吃水井,他和几个老干部一起走家串户动员群众集资3000多元,又找村里支持了3000元,请来专业打井队在村北一条主要街道附近打了一眼吃水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不料到了2009年5月,这个山区贫水村遇到了50年一遇的大旱灾,这眼水井又干了。李全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说:“咱不能让群众的钱打了水漂,说什么也要让这眼井发挥作用。”就这样,他再次筹款2000多元,组织群众再一次把水井又深挖了近两米,段磨村的群众又吃上了甘甜的井水。

  组建妇女秧歌队

  段磨村近几年依靠外出打工和种植烟叶,村民们逐渐富裕起来,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村民因缺乏文化生活,开始在农闲时节打牌、搓麻将,有些农村妇女甚至为打牌而不做饭、不管孩子,许多家庭产生了矛盾。

  怎样改变这种不良风气,让村里的妇女们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成了李全记的一块心病。他找来村里的几个老干部商量,大家一致决定在村里成立妇女秧歌队,让妇女们在参加集体活动中慢慢改掉赌博的恶习。

  说干就干,李全记和村里的几个老干部挨家挨户进行动员,很快组成了一个40多人的秧歌队。村里对这件事也很支持,还专门拿出资金购买了演出服装,利用冬季农闲季节进行排练。通过一个冬天的排练,段磨村的秧歌队表演水平大大提高,在茨芭镇已经小有名气。为把村里的秧歌队推向市场,李全记找来茨芭镇上做生意的本村村民欧阳天顺,让他从中牵线,组织秧歌队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到镇里商户的门前去表演,一下子就挣了2000多元演出费。妇女们都很高兴,演出的劲头更足了。随着秧歌队的名声越来越响,镇里、村里一些大的庆典活动也来请她们演出,段磨村秧歌队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村里的赌博现象再也没有了。

  李全记,一个普通的退休干部,用一颗火热的心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民赞歌。李世旭 文/图【原标题:李全记 村里事务热心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10年4月20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