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平顶山 >> 走进平顶山 >> 平顶山概况 >> 浏览平顶山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平顶山历史沿革概况

2013/3/27 9:38:54 点击数: 【字体:


平顶山历史沿革概况
 
    平顶山市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现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时代,这里是应国。史籍最早见于公元前1324年,《左传》、《诗经》、《史记》等书皆有记载。唐朝诗人元结,南宋名将牛皋,明代医学家滑寿,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翟,清代文学家李绿园,近代农民起义领袖白朗,叶姓华人始祖、史称叶公的政治家沈诸梁都生长于此地。历代文人墨客孔子、李白、韩愈、颜真卿、刘希夷、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或为官斯地或漫游此方,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置高阳县,县境有高阳山,县治在今高阳里。1957年由叶县、宝丰二县析置平顶山市。平顶山以山峰平顶为名。

    平顶山境域古为豫州地,殷商时期,居住着应、桀部落。西周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韩、魏、晋、郑、楚。秦统一后,分属颍川郡、三川郡和南阳郡;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北部仍属颍川郡。晋析颍川置襄城郡,平顶山属河南郡、襄城郡、南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分属鲁阳郡、襄城郡、南安郡、汝北郡、汝南郡、顺阳郡、汉广郡。

    隋朝时,分属襄城郡和颍川郡。唐代先后分属汝州、许州、襄城郡。宋元起至明清,平顶山境域分属汝州、许州和裕州。民国初年属河洛道、汝阳道,后分属豫南道、豫东道、豫西道。

    新中国成立后,平顶山地区分属洛阳专区、许昌专区。1953年国家大规模开发平顶山煤田,1954年成立平顶山煤矿筹备处,1956年1月,成立中共平顶山矿区委员会,同年3月,成立许昌专员公署平顶山办事处,下辖东高皇、大营、西高皇、井营四个乡。1957年3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属省直辖市,下辖二镇四乡,即诸葛庙镇、西高皇镇和大营乡、东高皇乡、井营乡、姚孟乡。1958年,市区设立五个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开始起步。1960年撤销宝丰县,将原县属行政区域划归平顶山市,次年又恢复宝丰县制,仍归许昌专署领导。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为平顶山特区,实行双重领导,以煤炭部领导为主,河南省领导为辅。1968年3月,恢复平顶山市,仍为省辖市。1969年设置新华区和卫东区。1971年建立西区。1977年舞钢区划归平顶山市,1979年舞钢区又划归许昌地区管辖。1982年,舞钢区重新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9月,分属许昌地区的鲁山、宝丰、叶县三县划归平顶山市管辖,1986年2月又将许昌地区的襄城县和郏县、洛阳地区的临汝县划归平顶山市。

    1988年6月,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1990年9月,撤销舞钢区,设立舞钢市。二市均为河南省计划单列市,由平顶山市代管。汝州市2010年被省政府省发改委确立为河南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之一。 并于
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省直管体制。

    1994年8月1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118号)同意将平顶山市郊区更名为湛河区。1996年12月,襄城县又划归许昌地区。1997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11号)设立平顶山市石龙区。至此,全市辖四县(鲁山县、宝丰县、叶县、郏县)、四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代管汝州市、舞钢市,全市共有99个乡(镇)、25个街道办事处,299个居民委员会、2584个村民委员会。

    2005年,平顶山市乡镇区划调整,撤并5个(原出处为9个)乡镇。舞钢市撤销王店乡,并入尚店镇管辖,尚店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安寨乡,并入枣林乡管辖,枣林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山县撤销土门乡,并入背孜乡管辖,背孜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宝丰县撤销观音堂乡,并入大营镇管辖,大营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石龙区撤销南顾庄乡,设立相应街道。撤并后,平顶山市全市有93个乡镇、39个街道;平均每个乡镇人口为5.19万人,平均面积为84.75平方千米。

    2011年,汝州市由省直管。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互联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