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平顶山 >> 走进平顶山 >> 平顶山概况 >> 浏览平顶山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平顶山文化概况

2013/4/15 14:45:01 点击数: 【字体:

 
    平顶山市现辖区域文化发祥较早,历史悠久,地上地下遗留文物十分丰富;历代名人辈出,文人骚客和书坛名家留下瑰丽诗篇和价值连城的翰墨刻石。

    平顶山市现辖区域文化发祥较早,历史悠久,地上地下遗留文物十分丰富;历代名人辈出,文人骚客和书坛名家留下瑰丽诗篇和价值连城的翰墨刻石;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民歌、民谣、神话、传说、舞蹈、戏剧、曲艺等种类繁多的文艺形式。

    郊区出土的吹奏乐器“陶埙”,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已六千多年。唐代诗人刘希夷、元结写下了动人的诗章,死后分别葬在临汝和鲁山境内。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为元结撰文书丹的墓志铭,今仍存于鲁山,是我国书法中极为珍贵的作品之一。宋代理学家程颢曾监酒、讲学于今宝丰县商酒务,留下“酒务春风”的美誉。诗人、书法家,宋代“苏、黄、米、蔡”之一的黄庭坚书写的《幽兰赋》石刻现存于叶县。“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选中郏县“小峨嵋”作为归瘗之地,“苏坟夜雨”为郏县八景之一。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在宝丰留下“春风着人不觉醉,快卷更须三百杯” 之佳句。书法家赵子昂书哈剌碑今存郏县。戏剧家关汉卿曾携大都名优朱帘秀来临汝并与名伶忠都秀共演《望江亭》、《救风尘》、《窦娥冤》等杂剧。明清以来,名人学者众多。明末李自成大顺政权的丞相牛金星为宝丰人。清代小说家李绿园写下长篇小说《歧路灯》、剧本《东郭传奇》、《破山斧》等作品。临汝人朱万明于民国15年(1926年)完成了从民间歌舞高跷曲向戏曲高台曲的过渡,开河南曲剧之先河。

    1995年10月,中国第二届曲艺节在平顶山市举行,展示了本地丰富的文化积淀。江泽民、李鹏亲为题词,江泽民题词为"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曲艺事业",李鹏题词为"中原名城,曲艺之乡"。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平顶山市为"中国曲艺城",命名宝丰县为"曲艺之乡"。至2000年,全市有文化馆10个、文化站98个,影剧院和对社会开放俱乐部52座,书店门市部30个。有豫剧、曲剧、越调等艺术团体 9个。

    马街书会,是曲艺艺人亮书竞艺的活动。该会自元代以来经年不衰,成为曲艺界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三日,成百上千的艺人从省内外云集宝丰县马街,会书亮艺。著名评书演员刘兰芳、坠子表演艺术家赵铮、相声演员姜昆、评话演员朱庆涛、全国曲协主席陶钝等都曾亲临书会献艺指导。

    郏县堂街赛马活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传说,赛马活动始于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五年 (221年)正月,曹操驻军郏县摩坡,为徐晃出兵获胜开庆功会,将士与当地群众在方圆15华里驻地纵马驰骋,比赛骑术,十三班铜器按照曹操亲自改定的庆功锣鼓曲谱为之助兴。13年后,传说摩坡井中青龙出现,魏明帝曹睿驾幸观龙,改年号“太和”为“青龙”,举国庆贺,摩坡百姓依旧制组织盛大的赛马活动。自此民间相沿成俗,赛马成为当地一年一度的春节文化娱乐活动。清代后期赛马活动停止。1986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办解放后首届赛马会。

    参加赛马的骑手年幼的仅12岁,年长的72岁,四乡群众数万人赶来观看,不少铜器班也赶来助兴。赛马活动成了当地群众娱乐、集贸的一大盛事。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