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地下室三层,无车、无房、无老婆。出门不舍得“打的”,这是名人魏伟的“里子”。而在“面子”和“里子”的合二为一中,“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有了生动具体的北京版本。
□东方今报特派北京记者 奚春山
特约通讯员 于宙 杨永/文
特派北京记者 沈翔/图
●打工者成德国总理座上宾
2月2日6时许,北京,天气清冷。魏伟从租住的一间小地下室走出,去参加德国女总理默克尔的酒会。
从租住地到使馆,大约有20公里的距离,没车的魏伟,舍不得“打的”,步行一段后,他上了地铁。这天,是魏伟和默克尔的第二次会面。
2006年,默克尔首次访问中国,魏伟受邀在德国驻华大使馆与其有过40分钟的会见,向她介绍了“小小鸟”。
此次默克尔告诉魏伟,酒会前,她与温家宝总理见了面,温总理也很关心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问题。
默克尔不知道,眼前这个年近不惑的男人,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是个人生的失败者:在北京奋斗了15年,现在仍然无房、无车、无老婆。就在这个元宵节,苦闷之中,魏伟写下了“一个人的月亮”的诗歌,呼唤爱情的早日降临。
●12年助讨工钱1.3亿
不过,自称“超级剩男”的魏伟很乐观。在王府井地下三层8平方米的办公室,白天办公,晚上是卧室。
作为“小小鸟打工互助热线”创始人,租东方广场的地下室办公,是魏伟深思熟虑的选择。他说,北京王府井号称中华第一街,这里交通便利,地铁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既便于自己出行,也便于外来务工人员前来拜访。而地下室的租金,比楼上办公室大约便宜10倍。
在他的记录本上,最多的时候,一天会有200多个热线电话记录,有时,会持续到凌晨三四点,有让帮着找工作的、讨工钱的、租房的,还有情感倾诉的……
据统计,“小小鸟打工互助热线”创立12年半以来,共帮助全国各地40多万名外来务工者讨回工钱1.3亿元。
●曾经的“拉风少年”
魏伟的老家在南阳西峡县,他曾是这座小城里的“拉风少年”。
那时,他光头、红衣,骑辆红色本田250摩托车,载着一个身穿红风衣的漂亮女孩,在大街上奔驰,在那个小县城里,很是“招摇”和“抢眼”。
1997年6月,在红衣女孩的鼓励下,魏伟和她一起到北京“打工”。来京后,要强的魏伟和女友定了个浪漫的三年之约,在以后的三年里,分别干自己的事业,三年后还在这个地方见,再谈婚嫁的事。
但是三年后,在事业上小有名气的魏伟兴冲冲地赶到约定的地方,那里却空无一人,这让他倍感失望。
●“改写中国打工历史”
后来,魏伟在一个公司做文案,继续打工。但命运却因某一天改变。
这一天,在公交车上,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奚落3名青年农民:“不好好在家种地,出外乱跑什么?”
老太太的话,让魏伟晚上失眠了,他想,北京市外来人口有300多万,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但还要默默承受着误解和冷漠……
感慨之后,第二天,善于文案策划的他,在报纸上的免费留言栏里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有一个关于打工群体的创意,欢迎大家参与分享。
见报当天,魏伟的传呼机响个不停,许多打工者也仿佛找到了“家”。当时,赵传的歌《我是一只小小鸟》响彻大江南北。一名打工者给这个“家”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小小鸟”。
《中华新闻报》记者刘俊华对魏伟的创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你们将改写中国打工历史!”
策划虽好,实施却难。为了运作此事,魏伟辞去了固定工作。
●历经坎坷痴心公益
为了给打工之家筹款,魏伟脚蹬三轮车从十几公里外的货栈批发香蕉,到市中心繁华的街道上卖,城管一来,他像老鼠见了猫……后来,学炸油饼卖早点,提心吊胆地贩卖盗版光盘,在西单文化广场卖过诗……而这些经济收入,都用在“小小鸟”的筹备上。
2000年6月10日,在北京公主坟新兴桥,“小小鸟”终于挂牌。当天,有近百位志愿者参加,一支以外来青年为主体的公益志愿者队伍,在京城诞生。
在来到王府井之前,“小小鸟”共搬了13次家,但“小小鸟”打工热线68515323却一直没变。魏伟说,这是“小小鸟”的生命线,变不得。
在创办打工者求助热线的几年间,魏伟总在为生活为房租为电话费而愁眉不展,北京市有位姓李的叔叔曾经对他说:“小魏,做这事太难,经济紧张了,你就找李叔。”
魏伟也不客气,捉襟见肘时,他先后四次登门。最后一次下楼时,他攥着李叔给的500元钱,对自己说了这样一句话:下次再来找李叔,一定是来还钱的!
魏伟的母亲听说魏伟在北京生活拮据,托魏伟的同学从河南乡下捎来她亲手制作的一纸箱干面条。后来父亲患脑血栓要做手术,魏伟却没有回家的路费。
为了使“小小鸟”得以生存延续,魏伟筹钱时,还“骗”过自己的亲人。“骗”老家的妈妈,也“骗”过自己的大哥。
“小小鸟”的维权流程,一般是在接待务工者的来电、来访后,先电话调解,必要时,工作人员会和志愿律师直接到现场,要是涉及人数多,款项大,还会与媒体记者一起出面。魏伟说,若不能解决,他们会指导求助者向劳动部门投诉,或委托律师提起诉讼。
截至目前,已有500多位律师在“小小鸟”登记,给打工者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原北京市长给力“小小鸟”
2004年9月,经北京市司法局批准,“小小鸟”和北京市东华门司法所合作,成立了“小小鸟人民调解委员会”,这标志着民办的“小小鸟”有了行政资源的支持。
事实上,“北京市东华门司法所小小鸟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身份给“小小鸟”维权以很大的便利。
魏伟说,之前,“名不正言不顺”,常常感到底气不足,效果也有限。如今维权,震慑力大大增加。
魏伟说,在维权之路遭遇极大困难时,他给原北京市长王岐山写了封求助信,过了一个月,就有了合法的身份。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副所长黎建飞博士表示,研究表明,政府为农民工讨薪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行政成本和法律援助成本。“小小鸟”这种通过非讼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它对减少社会矛盾、降低社会成本及促使社会和谐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黎建飞认为,政府部门应将一些职能延伸出来,赋予民间社团组织,并鼓励其承接由政府职能中转移出来的任务。
●为了“小鸟”高飞 舍弃高薪待遇
合法的身份,让“小小鸟”插上了高飞的翅膀。从2004年开始,在热心人引荐、有关政府部门帮助下,“小小鸟”先后得到加拿大驻华大使馆,美国驻华大使馆,德国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香港乐施会,CANGO,美国律师协会,美国福特基金会,亚洲基金会,世界银行,IRI基金会,米索尔基金会等12家国际机构的支持。
“小小鸟”一成立,就得到了在京各大媒体的支持,在媒体的“给力”下,魏伟得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2000年底的一天,菲律宾某集团的总裁,在北京民族饭店指名要约见魏伟,而听完“小小鸟”创办至今的整个过程后,他对魏伟说:“一,谢谢你为打工者做了这么好的一件事情;二,你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容易,而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太难,你还是别干了,你会走投无路甚至会困难到没饭吃;三,现在有一个机会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年薪20万元,为我们集团的大陆投资做策划。”
这个消息,对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
但是魏伟没有为其所动,他认为,这个“馅饼”吃了以后,只对自己一个人有利。魏伟说,我是只没脚的鸟,为了其他小鸟的高飞,愿意舍弃一切。
●省委书记呼唤“小小鸟”
让魏伟欣慰的是,去年3月,他曾作为代表,与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北京座谈。对于卢展工总结的8种河南人的形象和4种河南人的精神,由于接触过众多在北京打工的河南老乡,魏伟深有感触。
听说“小小鸟”目前已在上海、深圳、沈阳等城市开设分支机构。卢展工邀请他把“小小鸟”热线开到郑州。
魏伟说:“作为国内最具执行力的劳工NGO的创办人,很希望能够有机会把自己一手创办的‘小小鸟’打工热线在家乡开通,为来自各地的打工者提供法律援助和融入城市的帮助,共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离开家乡15年,魏伟很关心河南的发展。《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颁布后,他立刻仔细研读,对其中的第七部分——“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最感兴趣。“因为这和我们小小鸟打工互助热线的使命吻合。”他说。
中国城市经营专家团秘书长郭力认为,中国知名NGO组织“小小鸟”的落户,能进一步提升新晋全国文明城市郑州的城市品牌。而一个城市,要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离不开NGO组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打工者到维护打工者权益的NGO组织负责人。魏伟的转型,转出了人生的精彩。而他在京的创业、成长史,生动演绎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的河南品质。
——点评人高保群: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
■ 记者手记
人生的“面子”和“里子”
无车、无房、无老婆。出门不舍得“打的”,蜗居在地下室。用世俗的眼光衡量,河南人魏伟是个人生道路上的失败者。
但就是这个失败者,一个昔日的打工者,遭遇爱情的坎坷时,以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丈夫气概,在首都北京,大写了中原,改写了中国打工史,把“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变成现实版的北京故事。两次成为德国女总理座上宾,为中国打工者争回了面子。
豪车美女、大把花钱,这样的人生被很多人视为很有“面子”。在打工时,曾经的西峡“拉风少年”——魏伟也追求过这样的“面子”。但在面对人生挫折,遭遇世人冷漠时,他选择了为天下打工者谋幸福、求“面子”的人间正道,并为此放弃了年薪20万元的工作机会。
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河南人的优良品质在魏伟身上集中迸发,而他用近13年的青春,留给世人关于“面子”和“里子”的人生探索,却如一首歌,韵味悠长,振聋发聩。(原标题:河南人在北京 一个河南“小小鸟”在京城的别样人生)